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23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包括下壳体和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空压机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下底面设有下吸音棉,所述容纳腔的上顶面设有上吸音棉,空压机与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上吸音棉和下吸音棉形成散热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首先通过吸音棉的设置进行吸音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且通吸音棉不于空压机直接接触和容纳腔的内侧壁不设置吸音棉进而便于空压机的散热。进而便于空压机的散热。进而便于空压机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空压机消音相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气悬架的供气单元通常的布置方法是,将空压机(即打气泵)通过减振单元(通常称为一级减振)安装在金属钣金上,塑料上下壳体包裹空压机(通常称为声学包)安装在钣金上,钣金再通过另外的减振单元(通常称为二级减振)与车身连接,一级和二级减振单元的作用主要是隔绝空压机工作时的振动。此外,声学包的内部通常会粘有发泡橡胶,用于隔绝和吸收空压机工作噪音。这种方案的空压机的消音方式存在整体重量较高、散热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3]因此,亟需一种质量轻、散热性能好的用于空压机消音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包括下壳体和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空压机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下底面设有下吸音棉,所述容纳腔的上顶面设有上吸音棉,空压机与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上吸音棉和下吸音棉形成散热空腔;该上吸音棉和下吸音棉为PP+PET双组分吸音棉。
[0006]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开有减振槽,所述上壳体封闭所述减振槽。
[0007]空压机连接的管路若在容纳腔中与容纳腔内壁碰撞也会发出噪音,为此,优选的,所述减振槽上开有绕管开口,与空压机连接的管路通过绕管开口卡在所述减振槽内。
[0008]由于空压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位于容纳腔外部的与空压机连接的管路若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发生碰撞也会产生噪音,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具有管路走向槽,与空压机连接的管路卡在所述管路走向槽内。
[0009]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空压机连接管路的固定,进一步减小噪音,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具有沉槽,所述管路走向槽经过所述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管路固定组件,所述管路固定组件将所述管路走向槽中的管路进行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管路固定组件包括卡环和固定部,管路走向槽中的管路贯穿所述卡环,所述卡环的下端通过固定部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卡环到所述上壳体的距离可调。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螺纹柱,所述固定部通过螺纹方式安装在所述卡环上,所述卡环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卡环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的轴线与所述固定部的轴线重合。
[0012]优选的,还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并位于所述沉槽内,所述卡环转动安装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的外径大于所述卡环的内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部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上
壳体上开有卡接孔,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多个锥形卡接环,且多个所述锥形卡接环程竖直方向分布在所述固定部上,按压固定部使其中一个锥形卡接环与卡接孔卡接。
[0014]本技术中,所提出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首先通过吸音棉的设置进行吸音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且通吸音棉不于空压机直接接触和容纳腔的内侧壁不设置吸音棉进而便于空压机的散热;进一步的,通过对空压机连接管路的固定结构避免空压机在工作过程中管路与上壳体或下壳体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噪音,进一步达到消音、降噪的目的。
[00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拆卸上壳体后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管路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管路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下壳体;12、绕管开口;2、上壳体;20、卡接孔;3、空压机;4、上吸音棉;5、下吸音棉;6、散热空腔;7、减振槽;8、管路;9、管路走向槽;10、沉槽;11、管路固定组件;110、卡环;111、固定部;112、转盘;113、锥形卡接环;12、绕管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

2所示的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包括下壳体1和可拆卸安装在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2,上壳体2和下壳体1之间形成容纳腔,空压机3设在容纳腔内,容纳腔的下底面设有下吸音棉5,容纳腔的上顶面设有上吸音棉4,空压机3与容纳腔的侧面、上吸音棉4和下吸音棉5形成散热空腔,具体的,上吸音棉4和下吸音棉5通过卡扣固定在上壳体2和下壳体1上;上吸音棉4和下吸音棉5为PP+PET双组分吸音棉。
[0025]在工作过程中,空压机3可以通过现有的减震件安装在下壳体1上,空压机3的底面没有与下吸音棉5直接接触,空压机3的上表面也没有与上吸音棉4直接接触,且空压机3的侧面与容纳腔的内侧面没有直接接触进而增大散热效果,且通过上吸音棉4和下吸音棉5结构的设置起到消音的效果,从原来的发泡胶改为吸音棉进行吸音进一步减小整体质量。
[002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下壳体1的外侧壁开有减振槽7,上壳体2封闭减振槽7,上壳体2封闭减振槽7形成减振腔,进而增大吸音效果。
[0027]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若在容纳腔中与容纳腔内壁碰撞也会发出噪音,为此,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减振槽7上开有绕管开口12,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通过绕管开口12卡在减振槽7内,进而避免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在空压机3工作过程中管路8与
容纳腔撞击,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8通过绕管开口12进如到减振槽7中并卡在减振槽7内。
[0028]如图4所示,由于空压机3在工作过程中振动,位于容纳腔外部的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若与上壳体2或下壳体1发生碰撞也会产生噪音,优选的,上壳体2上具有管路走向槽9,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卡在管路走向槽9内,进而避免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与上壳体2撞击,进而减少噪音。
[0029]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2上具有沉槽10,管路走向槽9经过沉槽10,沉槽10内设有管路固定组件11,管路固定组件11将管路走向槽9中的管路8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大对与空压机3连接管路8的固定,进而减少噪音。
[0030]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管路固定组件11包括卡环110和固定部111,管路走向槽9中的管路8贯穿卡环110,卡环110的下端通过固定部111安装在上壳体2上,卡环110到上壳体2的距离可调。
[0031]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包括下壳体(1)和安装在所述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和所述下壳体(1)之间形成容纳腔,空压机(3)设在所述容纳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下底面设有下吸音棉(5),所述容纳腔的上顶面设有上吸音棉(4),空压机(3)与所述容纳腔的侧面、上吸音棉(4)和下吸音棉(5)形成散热空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外侧壁开有减振槽(7),所述上壳体(2)封闭所述减振槽(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7)上开有绕管开口(12),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通过绕管开口(12)卡在所述减振槽(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上具有管路走向槽(9),与空压机(3)连接的管路(8)卡在所述管路走向槽(9)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上具有沉槽(10),所述管路走向槽(9)经过所述沉槽(10),所述沉槽(10)内设有管路固定组件(11),所述管路固定组件(11)将所述管路走向槽(9)中的管路(8)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双层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涛任洁雨倪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美科安徽汽车电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