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4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包括偏振分束器、X偏振入口、Y偏振入口,还包括反射组件、光转换件、光程补偿器、两耦合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从单模光纤输出的双偏振调制光,到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的光输入接口之间的光路转换,与常规的基于横电(TE)偏振光的方案相比,该结构使用基于横磁(TM)偏振光的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及与之适配的偏振分集光路,可以实现更低的光传输损耗和更好的工艺容差,从而达到更高的光芯片及光模块良率。从而达到更高的光芯片及光模块良率。从而达到更高的光芯片及光模块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外差相干光接收机
,尤其涉及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磷化铟基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一般需要混合封装分立的偏振分集光路。从光纤输出的信号光包含加载有调制信号的两种正交的偏振光,在偏振分集光路中,偏振分束器将该信号光分解为横电(TE)和横磁(TM)两路光,其中的TM光需再经过一个半波片转换为TE光,其中的TE光通常需再经过一个光程补偿器件来消除两路光的光程差,其后输出的两路TE光会分别馈入相干光接收芯片的X偏振和Y偏振输入口,再经芯片上的光混频器与本征光信号混频后注入光探测器。
[0003]一般而言,光集成芯片倾向于采用上述的横电(TE)光偏振模式,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它可以直接匹配常规激光器的输出光偏振,可以实现包含激光器在内的单片集成芯片,其次,TE模式一般是光波导的基模,具备更好的光场约束能力,能支持更小的弯曲半径且受高阶模式的影响最小。从文献上看,Sumitomo、u2t(Coherent)、Infinera等公司的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皆采用横电(TE)光偏振模式。但是TE光因其电场是横向振荡,受光波导侧壁粗糙度影响更大,对波导材料的应变也更敏感。就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而言,基于TM光偏振的设计在芯片响应度和器件工艺容差上会更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用于实现从单模光纤输出的双偏振调制光,到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的光输入接口之间的光路转换,与常规的基于横电(TE)偏振光的方案相比,该结构使用基于横磁(TM)偏振光的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及与之适配的偏振分集光路,可以实现更低的光传输损耗和更好的工艺容差,从而达到更高的光芯片及光模块良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包括偏振分束器、X偏振入口、Y偏振入口,还包括
[0007]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安装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所述偏振分束器至少用于将外界射入其内的信号光分解成TE光和第一TM光,其中,所述TE光直接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所述第一TM光经反射组件反射后,再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
[0008]光转换件,所述光转换件布置于所述TE光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的光路上,至少用于将所述TE光转换为第二TM光;
[0009]光程补偿器,所述光程补偿器布置于从所述光转换件射出的第二TM光的光路上,用于消除第二TM光与第一TM光之间的光程差;
[0010]两耦合件,其中一所述耦合件布置于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的第一TM光的
光路上,另一所述耦合件布置于从所述光程补偿器射出的第二TM光的光路上;两所述耦合件至少用于将第一TM光、第二TM光分别耦合馈入进X偏振入口、Y偏振入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分别倾斜布置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的一端;所述第一TM光依次经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反射后,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光转换件为半波片。
[0013]进一步地,所述耦合件为准直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耦合件为微透镜。
[0015]进一步地,所述X偏振入口和所述Y偏振入口分别位于独立的光接收芯片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X偏振入口和所述Y偏振入口集成于同一光接收芯片上。
[0017]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基于该光路结构,可实现从单模光纤输出的双偏振调制光,到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的光输入接口之间的光路转换,与常规的基于横电(TE)偏振光的方案相比,该结构使用基于横磁(TM)偏振光的外差相干光接收芯片,及与之适配的偏振分集光路,可以实现更低的光传输损耗和更好的工艺容差,从而达到更高的光芯片及光模块良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0021]1—偏振分束器;
ꢀꢀꢀꢀꢀꢀꢀꢀꢀꢀꢀꢀ
2—X偏振入口;
[0022]3—Y偏振入口;
ꢀꢀꢀꢀꢀꢀꢀꢀꢀꢀꢀꢀꢀ
4—光转换件;
[0023]5—光程补偿器;
ꢀꢀꢀꢀꢀꢀꢀꢀꢀꢀꢀꢀ
6—耦合件;
[0024]7—第一反射镜;
ꢀꢀꢀꢀꢀꢀꢀꢀꢀꢀꢀꢀ
8—第二反射镜;
[0025]9—光接收芯片;
ꢀꢀꢀꢀꢀꢀꢀꢀꢀꢀꢀꢀ
11—TE光;
[0026]12—第一TM光;
ꢀꢀꢀꢀꢀꢀꢀꢀꢀꢀꢀꢀ
91—光混频器;
[0027]92—光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9]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包括偏振分束器1、X偏振入口2、Y偏振入口3,还包括:
[0030]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安装于所述偏振分束器1内,所述偏振分束器1至少用于将外界射入其内的信号光分解成TE光11和第一TM光12,其中,所述TE光11直接从所述偏振分束器1内向外射出,所述第一TM光12经反射组件反射后,再从所述偏振分束器1内向外射出;
[0031]光转换件4,所述光转换件4布置于所述TE光11从所述偏振分束器1内向外射出的光路上,至少用于将所述TE光11转换为第二TM光;
[0032]光程补偿器5,所述光程补偿器5布置于从所述光转换件4射出的第二TM光的光路上,用于消除第二TM光与第一TM光12之间的光程差;
[0033]两耦合件6,其中一所述耦合件6布置于从所述偏振分束器1内向外射出的第一TM光12的光路上,另一所述耦合件6布置于从所述光程补偿器5射出的第二TM光的光路上;两所述耦合件6至少用于将第一TM光12、第二TM光分别耦合馈入进X偏振入口2、Y偏振入口3。
[0034]继续参照图1所示,工作时,偏振分束器1将光纤导入的经外部的准直器扩束后的输入信号光,分解为横电(TE)和横磁(第一TM光12)两路光束,其中的TE光11,从偏振分束器1内向外射出后,会经一个光转换件4转换为第二TM光,并再经过一个光程补偿器5来消除其与第一TM光12之间的光程差,而第一TM光12会经过反射组件反射后直接从偏振分束器1向外射出;随后,输出的两路TM光会分别经一耦合件6耦合馈入进相干光接收芯片9的X偏振入口2和Y偏振入口3内,再经芯片上的光混频器91与本征光信号混频后,注入芯片上的光探测器92转换为电信号。
[0035]一实施例中,X偏振入口2和Y偏振入口3,可分别位于独立的光接收芯片9上(即设有两个光接收芯片9,X偏振入口2位于其中一光接收芯片9上,Y偏振入口3位于另一光接收芯片9上),也可以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差相干光接收模块的光路结构,包括偏振分束器、X偏振入口、Y偏振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组件,所述反射组件安装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所述偏振分束器至少用于将外界射入其内的信号光分解成TE光和第一TM光,其中,所述TE光直接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所述第一TM光经反射组件反射后,再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光转换件,所述光转换件布置于所述TE光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的光路上,至少用于将所述TE光转换为第二TM光;光程补偿器,所述光程补偿器布置于从所述光转换件射出的第二TM光的光路上,用于消除第二TM光与第一TM光之间的光程差;两耦合件,其中一所述耦合件布置于从所述偏振分束器内向外射出的第一TM光的光路上,另一所述耦合件布置于从所述光程补偿器射出的第二TM光的光路上;两所述耦合件至少用于将第一TM光、第二TM光分别耦合馈入进X偏振入口、Y偏振入口。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涌波吴芳尤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斑岩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