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鸿祺专利>正文

一种输送导丝和支架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7533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导丝和支架输送系统。所述输送导丝包括:导丝本体;推送弹簧,设置于导丝本体的远端;支撑弹簧,与推送弹簧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摩擦部;推送块,设置于推送弹簧的远端,所述推送块适于与密网支架的近端选择性接触;当所述摩擦部与密网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推动所述密网支架移动时,所述密网支架向所述推送块滑动靠近,直至密网支架的近端与推送块相抵接,以使推送块与摩擦部共同推送密网支架向远端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导丝,减小了输送导丝的推送阻力,降低了对摩擦部外径、微导管内径的尺寸公差及两者尺寸的配合度要求,简化了生产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导丝和支架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导丝和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受限于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瘤颈部尺寸、成本及安全性等原因,目前,广泛采用密网支架以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将以往的向瘤腔内填塞植入物转向血管壁的重建。密网支架,也称之为血流导向装置,或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其在设计上采用细丝密编的方式,为此具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从而可以在动脉瘤位置的血管里均匀铺开,编织网拦截血流,以减少局部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在动脉瘤瘤内创造出有利于血栓形成的条件,最终达到重建血管的目的,有效降低了既往术式存在的诸多风险,大大降低了传统介入手术治疗的复发率。
[0003]现有的支架输送系统中,由于密网支架两端多为开放式设计,两端通常为可自由活动的金属丝,在使用时,密网支架需配合包含微导管、导丝等在内的支架输送系统使用,导丝上设有摩擦部,该摩擦部置于密网支架的内部、并共同设置在微导管内,通过摩擦部与微导管内部共同挤压密网支架,实现推送导丝时带动密网支架共同移动,从而实现密网支架在微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本体(10);推送弹簧(11),设置于所述导丝本体(10)的远端;支撑弹簧(12),与所述推送弹簧(11)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摩擦部(120),所述摩擦部(120)适于置于密网支架(20)内;推送块(110),设置于所述推送弹簧(11)的远端,所述推送块(110)适于与所述密网支架(20)的近端选择性接触;当所述摩擦部(120)与所述密网支架(20)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推动所述密网支架(20)移动时,所述密网支架(20)向所述推送块(110)滑动靠近,直至所述密网支架(20)的近端与所述推送块(110)相抵接,以使所述推送块(110)与所述摩擦部(120)共同推送所述密网支架(20)向远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块(110)的材质为有机高分子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影部(13),所述显影部(13)位于所述导丝本体(10)的末端。4.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导管(30)和导入鞘(40),所述微导管(30)和所述导入鞘(40)均沿轴向贯穿设置有输送腔道(31);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导丝,所述输送导丝活动设置于所述输送腔道(31)内;所述输送导丝与所述导入鞘(40)或者所述输送导丝与所述微导管(30)之间适于夹持和/或输送密网支架(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祺何川李静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鸿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