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283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部开口,所述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预压缩锥、导向管、最终压缩锥以及接料器,所述预压缩锥的外周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的直径使得所述预压缩锥能够插接于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所述环状凸起卡接与所述顶部开口处;所述导向管的一端与所述预压缩锥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最终压缩锥连通;所述外壳内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最终压缩锥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接料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装置使用方便,压缩效果好。压缩效果好。压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导管生物瓣膜系统在使用时需要借助人工操作将生物瓣膜装载到输送系统中,定位到靶向位置后再进行生物瓣膜的释放。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因为压缩装置的复杂性导致对生物瓣膜的压缩操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还可能导致生物瓣膜出现压缩过量、瓣架损坏、瓣膜破损等问题而使生物瓣膜无法正常压缩和装载。上述问题直接延长了生物瓣膜植入手术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手术面临的风险。如果生物瓣膜释放前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越短,所实施的压缩操作越简单,则对瓣膜造成的损伤越小,患者承受的手术时间越少,手术的成功率越高。
[0003]在目前已有的技术中关于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也有描述,例如,申请号为CN202110594298.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经导管生物瓣膜的压缩装置,包括预压缩锥和最终压缩锥两个单独设置的锥体结构,两个锥体结构均包括导向段和压缩段,导向段的内壁朝向所述压缩段方向直径逐渐减小,其内壁表面整体呈锥面形,其最小直径与所述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部开口,所述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预压缩锥、导向管、最终压缩锥以及接料器,所述预压缩锥的外周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口处的直径使得所述预压缩锥能够插接于所述外壳内并通过所述环状凸起卡接与所述顶部开口处;所述导向管的一端与所述预压缩锥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最终压缩锥连通;所述外壳内还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最终压缩锥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接料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缩锥为一体加工成型的结构体,包括导向段和压缩段,所述导向段的内壁朝向所述压缩段方向直径逐渐减小,其内壁表面整体呈锥面形,其最小直径与所述压缩段的内孔直径相同,所述压缩段的内壁呈圆柱面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压缩锥包括导向段和压缩段,所述导向段的内壁朝向所述压缩段方向直径逐渐减小,其内壁表面整体呈锥面形,其最小直径与所述压缩段的内孔直径相同,所述压缩段的内壁呈圆柱面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内壁呈圆柱面形,所述内管包括一体连接第一段内管和第二段内管,所述第一段内管朝向所述第二段内管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其内壁表面整体呈锥面形,其最小直径与所述第二段内管的内孔直径相同,所述第二段内管的内壁呈圆柱面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导管生物瓣膜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琛明钦湘顾晓丽龚玲丽罗菊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圣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