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445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棉机,包括机箱,机箱上部一侧开有进料口,机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组刺轮,每组刺轮均包括多个转动的刺轮,且每组刺轮均与一个驱动机构连接,且从上到下每组相邻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以及刺轮的直径均依次减小,从上到下每组刺轮的转速依次增大,通过配合设置三组刺轮,相互配合形成等级式的三级滚刺疏松,大大提高了开棉的效果及效率。效果及效率。效果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棉机


[0001]本技术属于开棉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开棉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行业中,开棉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开棉时,一般会用到开棉机以对二维\三维螺丝棉、PP棉、公仔棉或普通中空棉进行疏松开棉,使得棉花蓬松。现有技术中,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78134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开棉机,如图1所示,包括开棉机机箱(a),所述开棉机机箱(a)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b),所述开棉机机箱(a)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刺辊(c)和第二刺辊(d),第一刺辊(c)和第二刺辊(d)与驱动机构(e)连接,所述开棉机机箱(a)的上方设有能对棉包向下挤压的挤压结构(f)。
[0003]现有技术中类似上述技术方案的开棉机通过设置挤压结构,能够在不需要工作人员直接与棉包接触的情况下对棉包进行挤压,从而尽量避免棉包翻滚,保证开棉机能够对棉包进行正常开棉。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待提高的地方:在开棉机机箱内只设置一组刺辊,为了保证开棉的疏散蓬松程度,刺辊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而在刚开始进行开棉时,因为棉包初始包块较大,刺辊吃进棉包较为缓慢,造成其整体效率偏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棉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开棉机在开棉机机箱内只设置一组刺辊,为了保证开棉的疏散蓬松程度,刺辊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而在刚开始进行开棉时,因为棉包初始包块较大,刺辊吃进棉包较为缓慢,造成其整体效率偏低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棉机,包括机箱,机箱上部一侧开有进料口,机箱外侧在进料口处倾斜设有进料板,机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组刺轮、第二组刺轮和第三组刺轮,第一组刺轮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转动连接的第一刺轮,第二组刺轮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转动连接的第二刺轮,第三组刺轮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转动连接的第三刺轮,所述的第一组刺轮、第二组刺轮、第三组刺轮均分别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连接,且相邻第一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二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三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以及第一刺轮的直径、第二刺轮的直径、第三刺轮的直径均依次减小,第一刺轮的转速、第二刺轮的转速、第三刺轮的转速依次增大。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多个第一链轮,所述的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第一刺轮连接,所述的第一链轮的数量与第一刺轮的数量相同并对应设置在第一刺轮的轮轴上,所述的多个第一链轮通过环绕在其上的第一链条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刺轮的数量、第二刺轮的数量、第三刺
轮的数量依次增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箱顶部内侧壁设有向下压的下压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下压机构包括固定在机箱顶部内侧壁上的电动推杆和设置在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上的下压板。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开棉机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0012]1.通过在机箱内从上到下设置第一组刺轮、第二组刺轮和第三组刺轮,每组刺轮又包含多个刺轮,相邻第一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二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三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以及第一刺轮的直径、第二刺轮的直径、第三刺轮的直径均依次减小,第一刺轮的转速、第二刺轮的转速、第三刺轮的转速依次增大,从而刚进入机箱内的大包块的棉包在第一组刺轮的转动滚刺下形成小包块或相对疏松的棉包,然后被初步疏松的棉包继续向下进入到第二组刺轮进行二级滚刺疏松,形成更为蓬松的棉团,该更为疏松的棉团继续向下进入到第三组刺轮进行三级滚刺疏松,最终完成开棉,本技术通过设置三组刺轮,相互配合形成等级式的三级滚刺疏松,大大提高了开棉的效果及效率。
[0013]2.通过第一刺轮的数量、第二刺轮的数量、第三刺轮的数量依次增多,使得三级刺轮形成阶梯等级式滚刺,配合效率较高。
[0014]3.通过在机箱内设置向下压的下压机构,可以对从进料口进入的棉包进行相对下压,有利于棉包吃进第一组刺轮中。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机箱;2、下压机构;21、电动推杆;22、下压板;3、进料板;4、第一组刺轮;41、第一刺轮;5、第二组刺轮;51、第二刺轮;6、第三组刺轮;61、第三刺轮;7、第一驱动机构;71、第一电机;72、第一链轮;73、第一链条;8、第二驱动机构;81、第二电机;82、第二链轮;83、第二链条;9、第三驱动机构;91、第三电机;92、第三链轮;93、第三链条;10、进料口;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2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为更清楚地示意,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有关的结构。
[0021]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2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002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棉机。参照图2和图3,一种开棉机,包括机箱1,机箱1上部一侧开有进料口10,所述的开棉机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11,机箱1外侧在进料口10处倾斜设有进料板3,机箱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组刺轮4、第二组刺轮5和第三组刺轮
6,第一组刺轮4包括三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1转动连接的第一刺轮41,第二组刺轮5包括四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1转动连接的第二刺轮51,第三组刺轮6包括六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1转动连接的第三刺轮61,所述的第一组刺轮4、第二组刺轮5、第三组刺轮6均分别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第二驱动机构8和第三驱动机构9连接,且相邻第一刺轮41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二刺轮51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三刺轮61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以及第一刺轮41的直径、第二刺轮51的直径、第三刺轮61的直径均依次减小,所述的第一刺轮41的数量、第二刺轮51的数量、第三刺轮61的数量依次增多,且第一刺轮41的转速、第二刺轮51的转速、第三刺轮61的转速依次增大;第一组刺轮4、第二组刺轮5和第三组刺轮6配合形成等级式滚刺疏松。
[0023]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电机71和多个第一链轮72,所述的第一电机71与其中一个第一刺轮41连接,所述的第一链轮72的数量与第一刺轮41的数量相同并对应设置在第一刺轮41的轮轴上,所述的多个第一链轮72通过环绕在其上的第一链条73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8和第三驱动机构9与第一驱动机构7的结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棉机,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上部一侧开有进料口,机箱外侧在进料口处倾斜设有进料板,机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组刺轮、第二组刺轮和第三组刺轮,第一组刺轮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转动连接的第一刺轮,第二组刺轮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转动连接的第二刺轮,第三组刺轮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并与机箱转动连接的第三刺轮,所述的第一组刺轮、第二组刺轮、第三组刺轮均分别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连接,且相邻第一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二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相邻第三刺轮辊面之间的最小净距离以及第一刺轮的直径、第二刺轮的直径、第三刺轮的直径均依次减小,第一刺轮的转速、第二刺轮的转速、第三刺轮的转速依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玉李召怀罗佃岭郭文婷王敬侯小强李倩刘光珍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龙茂源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