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方法及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699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方法及隔振装置,其中,所述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包括变截面圆环结构、压电片、加速度传感器和主动减振控制装置;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上下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连接端面;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截面为拱形,其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两组凹槽;两组凹槽分别位于变截面圆环结构的内外两侧,所述压电片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下端面上,用于实时检测振动源信号,通过主动减振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给压电片,促使压电片产生逆压电效应来带动变截面圆环结构产生形变,进而带动上下两侧的连接端面产生相对位移,以此消减振动源对负载的影响。对负载的影响。对负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方法及隔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方法及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低频隔振领域,目前广泛通过被动隔振、主动和半主动隔振技术来实现。被动控制的特点是不需要外部能源,结构简单,可靠性强,适用于多种场合。其中橡胶材料是常用的被动隔振材料,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通过调整其成分及结构,使其在特定温度和频率下具有所需的弹性模量和损耗因子,实现较好的隔振性能。然而,对于超低频范围内的振动,现有的橡胶阻尼材料和其它隔振元件都无法有效的进行隔离。随着人们对振动环境、产品与结构振动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控制已经无法满足现有隔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所述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可以精确抑制振动源对负载的影响,进而提升负载系统精度,实现超低频隔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截面圆环结构、设置在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上的连接端面、压电片、加速度传感器和主动减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端面为两组,两组连接端面对称设置在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上下两侧,其中位于上侧的为上端面,位于下侧的为下端面;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截面为拱形,该变截面圆环结构的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凹槽,每侧的凹槽为两组,两组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内外两侧,所述压电片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其中,位于内侧的凹槽上的压电屁为第一压电片,位于外侧的凹槽上的压电片为第二压电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下端面,用于实时检测振动源信号,通过所述主动减振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给第一压电片或第二压电片,促使所述第一压电片或所述第二压电片产生逆压电效应,以此带动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产生形变,进而带动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上下两侧的连接端面产生相对位移,以此消减振动源对负载的影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由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通过双液型环氧树脂胶粘连在对应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的拱形截面是由圆心在同一条线上且扇形圆心角一致的两个圆弧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内侧的两组第一压电片通过导线串联,构成第一减振支路;位于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外侧的两组第二压电片通过导线串联,构成第二减振支路;所述第一减振支路和所述第二减振支路并联后与所述主动减振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面和所述变截面圆环结构均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制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D打印技术中所采用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元件的变截面圆环主动隔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当外界产生振动时,安装在变截面圆环结构的下端面上的加速度传感器会采集到振动信号;S2,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实时输入到主动减振控制装置中,所述主动减振控制装置接收到振动信号后,经过内部构建好的控制模型进行预测,然后输出对第一压电片或第二压电片进行控制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林冯健安尔泰冯骁齐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