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管植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694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管植入系统。所述脉管植入系统包括:被植入物;输送系统,包括中心支撑轴和套在所述中心支撑轴外的束缚管;所述中心支撑轴包括推送导丝和位于所述推送导丝远端的至少一个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远端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在区域。本申请通过在所述中心支撑轴压握支架的位置,对应于支架开口段的位置设置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利用其在束缚和非束缚状态下的自主膨胀的作用,辅助支架扩张,解决了支架开口段膨胀不完全,贴壁不良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管植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脉管植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管状植入物,是能够植入血管管腔的管状结构,又称支架,沿支架轴向包括中间的支架支撑段和两端的支架开口段。在支架分类方面,根据网孔设计,分为开环支架和闭环支架;根据打开方式,分为自膨式支架和球扩支架;而根据制造工艺,则分为激光雕刻支架和编织支架,无论何种支架,从束缚状态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支架开口段都容易出现打开不完全的问题,尤其对于支架开口段有游离的编织丝头端的开口编织支架,打开不完全更为明显。而对于管状植入物,远端打开不完全的概率更大。
[0003]现有技术为了解决支架开口段打开不完全的问题,大都采用在支架释放后,重新将导丝(或按摩用金属丝)推入支架所在位置,并沿轴向推拉,对支架进行按摩,以提高支架的贴壁性。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远端支架开口段按摩抚平效果不好,手术操作时间长,手术风险大的技术问题。
[0004]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就能够辅助支架开口段膨开的结构,以精简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贴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脉管植入系统,所述脉管植入系统被设置为具有输送状态和释放状态,且所述脉管植入系统包括:
[0006]被植入物,具有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管状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端部,分别为近端和远端;所述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为轴向;
[0007]输送系统,包括中心支撑轴和套在所述中心支撑轴外的束缚管;在输送状态下,所述被植入物压握在所述中心支撑轴和束缚管之间,并位于所述中心支撑轴的远端;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被植入物自膨胀至较输送状态下更大的径向尺寸;
[0008]所述中心支撑轴包括推送导丝和位于所述推送导丝远端的至少一个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在轴向上具有长度,且被设置为能够在束缚作用下径向压缩,且能够在束缚作用消失后径向膨胀;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在输送状态下受到束缚,在释放状态下束缚作用消失;
[0009]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远端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在区域。
[0010]对于开口编织支架,支架开口段容易出现端部粘连的问题,即游离的编织丝头端容易搭接,支架端部难以完全打开,导致贴壁不良;而对于闭口编织方式,支架开口段虽然没有游离的编织丝头端,但由于支架端部的编织丝膨胀力往往小于支架支撑段,同样有不能完全打开、贴壁不良的问题。
[0011]本申请提供的脉管植入系统,设置了能够进行径向自膨胀的植入物辅助扩张部
件,用于在释放过程中,尤其是释放初期,对脉管植入物进行辅助扩张,解决脉管植入物开口端膨开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001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中心支撑轴在对应于被植入物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
[0013]将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分别对应设置在被植入物(输送状态)远端和近端的位置,能够在释放状态初期,分别对被植入物的远端和近端起到辅助膨胀的作用,同时提高被植入物的远端和近端的膨胀程度,提高贴壁效果。
[001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完全释放状态下,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被设置为具有连续变化的径向尺寸,且沿轴向径向尺寸先变大后变小,径向尺寸最大的区域记为最大膨胀区,径向尺寸的最小值小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
[00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最大膨胀区允许轴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但长度不易过长,示例性的可以是所述植入物辅助膨胀部件长度的0.2以下,如0.19、0.17、0.15、0.13、0.11、0.09、0.07等。通常情况,在从输送状态到释放状态转变的过程中,最大膨胀区域的膨胀能力最强,能够提供给植入物的辅助扩张力也最强。
[001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被植入物轴向的中间位置记为被植入物中心点,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径向尺寸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相当的靠近被植入物中心点的位置记为B点,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径向尺寸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相当的远离被植入物中心点的位置记为B

点;
[0017]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端部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的B点和B

点之间;
[0018]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位于被植入物中心点同一侧的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的B点和B

点的中点为扩张部件中心点,所述最大膨胀区位于所述扩张部件中心点附近。
[0019]本申请所述端部可以理解为支架结束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所述端部包括近端和远端。在本申请所述的脉管植入系统中,优选在每一个端部都设置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以对支架的每一个端部进行辅助扩张。
[0020]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相当的两点之间的位置(B

B

区域),具有较束缚管的内径更大的尺寸,在输送状态向释放状态过渡的过程中,能够对附在其上的植入物产生径向向外的推力,辅助其膨开扩张。
[002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端部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的C点和C

点之间;所述C点和C

点之间的区域为以扩张部件中心点为中点的长度是B

B

距离2/3倍以内的区域。
[0022]C

C

区域(C点至C

点区域)在输送状态向释放状态过渡的过程中,对附在其上的植入物能够产生更大的径向向外的推力,更好的辅助其膨开扩张。
[002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被植入物的中空的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镂空的孔,且所述被植入物沿轴向被划分为支架支撑段和支架开口段;
[0024]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支架开口段全部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在区域。
[002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被植入物的中空的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镂空的孔,且所述被植入物沿轴向被划分为支架支撑段和支架开口段;
[0026]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支架开口段全部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同一侧的B点和B

点之间。
[0027]通常情况下,为了保持被植入物的编织结构稳定性,支架开口段的游离编织丝会留有一定的长度,将支架开口段全部设置在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在区域,能够避免游离编织丝端部粘连,更好地辅助支架开口段膨开,尤其是当支架开口段的最端部位于B

B

区域(尤其是更多的支架开口段位于C

C

区域)时,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对辅助支架开口段膨开的效果更好。
[002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支撑轴的远端设置第一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管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管植入系统被设置为具有输送状态和释放状态,且所述脉管植入系统包括:被植入物,具有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管状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端部,分别为近端和远端;所述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为轴向;输送系统,包括中心支撑轴和套在所述中心支撑轴外的束缚管;在输送状态下,所述被植入物压握在所述中心支撑轴和束缚管之间,并位于所述中心支撑轴的远端;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被植入物自膨胀至较输送状态下更大的径向尺寸;所述中心支撑轴包括推送导丝和位于所述推送导丝远端的至少一个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在轴向上具有长度,且被设置为能够在束缚作用下径向压缩,且能够在束缚作用消失后径向膨胀;所述植入物扩张部件在输送状态下受到束缚,在释放状态下束缚作用消失;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远端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所在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中心支撑轴在对应于被植入物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完全释放状态下,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被设置为具有连续变化的径向尺寸,且沿轴向径向尺寸先变大后变小,径向尺寸最大的区域记为最大膨胀区,径向尺寸的最小值小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管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植入物轴向的中间位置记为被植入物中心点,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径向尺寸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相当的靠近被植入物中心点的位置记为B点,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径向尺寸与所述束缚管的内径相当的远离被植入物中心点的位置记为B

点;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端部位于所述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的B点和B

点之间;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位于被植入物中心点同一侧的植入物辅助扩张部件的B点和B

点的中点为扩张部件中心点,所述最大膨胀区位于所述扩张部件中心点附近。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管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状态下,沿轴向,所述被植入物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怡然高洪亮陈兆辉
申请(专利权)人: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