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血流导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05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血流导向系统。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被设置具有径向的向外的支撑膨胀力,由合金金属丝编织而成,且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多个孔,且所述孔的大小被设计为能够对血流方向进行导引成沿轴向流动;所述合金金属丝由内到外包括合金基底层和包覆在所述合金基底层外的氧化层;所述氧化层为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外层;所述氧化层具有开放的纳米凹坑。本申请提供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由表面具有纳米凹坑的合金金属丝编织而成,纳米凹坑的存在提高了内皮细胞的附着和增殖,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化。内皮化。内皮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血流导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血流导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动脉瘤(aneurysm)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腹主动脉瘤、脑动脉瘤、周围动脉瘤、内脏动脉瘤等。动脉瘤的壁薄并且脆弱,因此易于破裂。
[0003]针对治疗、近年来出现了将支架介入血管中的方法。被植入载瘤动脉后,一方面,这种支架可以依靠细密的网孔干扰从载瘤动脉进入瘤体的血流,使瘤体中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促使动脉瘤完全闭塞,表现为“血流导向”作用;这种血流导向装置一方面具有血流导向作用,减少或阻滞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以此起到缩小动脉瘤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支架被内皮细胞覆盖后,将在动脉瘤颈形成永久的生物性封闭,使载瘤动脉恢复为正常血管。
[0004]通常现有血流导向装置是使用钴铬合金,或镍钛合金金属丝编织形成支架,支架基材在成型前后的金属表面会残留有厚重且有毒且生物不相容的氧化钴、氧化铬、氧化镍或其混合氧化物。所述氧化物具有显著生物毒性,会刺激组织引发炎症,阻碍新生内膜生成。同时,所述氧化物堆积后,会形成相对于支架壁厚具有显著厚度的氧化层,随金属丝相互位移等产生的外力脱落,形成不溶于水的氧化层碎片,这些碎片进入血管后会引起血栓或引起载瘤动脉狭窄,甚至导致血管狭窄,血管栓塞、瘤体破裂,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0005]现有技术(Park etal.Biomaterials 22:2671,2001)认为,纳米尺寸的多孔表面更有利于增强细胞和细胞基质成分的粘连降低引起邻近脉管组织的发炎,从而促进康复和/或降低慢性疼痛/发炎。通常内皮细胞在体内植入物表面的吸附聚集更有利于内皮化,内皮化是减少体内植入物排异的方向。内皮细胞在未聚集时,周围具有非常多的细长凸起,且这些凸起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当内皮细胞聚集后,凸起变少,边缘重合,形成内皮细胞的生长。现有技术认为,纳米级尺寸的多孔表面,为内皮细胞的吸附聚集提供了更多的着力点,更有利于内皮细胞的吸附聚集,提高内皮化的效果。
[0006]现有技术形成表面多孔结构的方法有脱合金法(CN101437467),即将含有牺牲材料的物质涂覆在表面,然后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将牺牲材料脱除,获得纳米孔。这种方法的多孔结构形成于合金丝的表面,如何与合金丝牢固结合是面临的技术难题。
[0007]如何能够在编织植入物的合金金属丝的表面形成纳米级多孔结构,且不丧失合金金属丝的机械性能,同时能够降低颗粒脱落的风险,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自膨式编织植入物,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具有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轴向和径向,且沿轴向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被设置为具有足够的长度,以覆盖动脉瘤的开口,其近端和远端落在载瘤血管的直管段中;且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具有径向的向外的支撑膨胀力,以使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能够稳定存在在患者动脉瘤的开口处;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由合金金属丝编织而成,且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多个孔,且所述孔的大小被设计为能够对血流方向进行导引成沿轴向流动;所述合金金属丝由内到外包括合金基底层和包覆在所述合金基底层外的纳米级厚的氧化层;所述氧化层为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外层;所述氧化层表面分布有凹坑,所述凹坑的内表面呈现类半球状或类球冠状,所述凹坑的开口尺寸为纳米级别。
[0009]所述“纳米级”或“纳米级别”被解释为具有500nm以下的尺寸,更多时候是200nm以下的尺寸。
[0010]本申请提供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具有能够覆盖动脉瘤开口的长度,同时能够对血流方向进行导引,对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进行阻滞,以此实现血流导向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由合金金属丝进行编织,所述合金金属丝最外层为氧化层,且在所述氧化层表面具有纳米级别的凹坑。
[0011]纳米级别的凹坑为内皮细胞的绒毛提供了吸附着力点,能够更好的吸附聚集内皮细胞,促进编织植入物的内皮化。同时由于所述凹坑为纳米级别,其对于微米级别的血小板细胞无法吸附,即本申请提供的编织植入物的表面能够选择性的吸附内皮细胞促进内皮化,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血栓。
[0012]此外,纳米级别的凹坑表面结构还可以为植入物表面提供相对大的表面积,为进一步形成功能性涂层提供可能性,即本申请提供的编织植入物的表面结构为进一步的表面改性提供基础。所述功能性涂层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涂层、药物涂层等,其中所述聚合物涂层可以是磷酰胆碱等生物相容涂层和/或亲水涂层;所述药物涂层可以是雷帕霉素、紫杉醇和/或抗体涂层等等。功能性涂层被期望能够减少植入物植入血管后带来的不良反应。
[0013]优选地,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膨胀至标称直径75%时,所述支撑膨胀力(即径向支撑力)为0.5~4N/10mm(例如0.7N/10mm、1.4N/10mm、1.8N/10mm、2.2N/10mm、2.7N/10mm、3.4N/10mm、3.8N/10mm等),优选1~3N/10mm。
[0014]合适大小的支撑膨胀力能够使得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稳定且安全地存在于血管内,支撑膨胀力过大,对血管压力大,有血管破裂风险,支撑膨胀力过小,与血管结合缺少结合力,有位移风险。
[0015]优选地,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大径向尺寸≤0.0020英寸,例如0.0018英寸、0.0015英寸、0.0013英寸、0.0010英寸、0.0008英寸、0.0005英寸、0.0003英寸等。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大径向尺寸优选0.0004~0.0018英寸。
[0016]本申请所述的合金金属丝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是椭圆形,或具有圆角的矩形,或具有圆角的梯形等。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获得的合金金属丝的截面形状均可用于本申请。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大径向尺寸为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截面的最大尺寸,若截面为圆形,则最大尺寸为半径长,若截面为椭圆,则最大尺寸为长轴长等。
[0017]径向尺寸过大,不适合于内径较小的血管。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大径向尺寸优选0.0004~0.0018英寸。在这一范围内,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能够在较薄的壁厚下获得较好的径向支撑力。
[0018]优选地,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膨胀至标称直径时,每英寸内的交叉点(PPI)为100~300个,例如120个、140个、150个、170个、190个、220个、240个、250个、270个、290个等,优选120

250个,进一步优选140

200个。
[0019]每英寸内的交叉点越多,自膨式编织植入物的编织越密度越大,金属覆盖率越大,合适的PPI与合金金属丝的尺寸决定了金属覆盖率的范围。通常认为,金属覆盖率为20%~60%时,血流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具有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轴向和径向,且沿轴向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被设置为具有足够的长度,以覆盖动脉瘤的开口,其近端和远端落在载瘤血管的直管段中;且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具有径向的向外的支撑膨胀力,以使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能够稳定存在在患者动脉瘤的开口处;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由合金金属丝编织而成,且所述管状结构的管壁具有多个孔,且所述孔的大小被设计为能够对血流方向进行导引成沿轴向流动;所述合金金属丝由内到外包括合金基底层和包覆在所述合金基底层外的纳米级厚的氧化层;所述氧化层为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外层;所述氧化层表面分布有凹坑,所述凹坑的内表面呈现类半球状或类球冠状,所述凹坑的开口尺寸为纳米级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膨胀至标称直径的75%时,所述支撑膨胀力为0.5~4N/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金属丝的最大径向尺寸≤0.002英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式编织植入物膨胀至标称直径时,每英寸内的交叉点为100~300个。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开口尺寸为100~200n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的厚度为1~10n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层为铬氧化层。8.一种获得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自膨式编织植入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将合金金属原丝编织成具有轴向长度的金属网管;(2)将所述金属网管升温进行金属富集氧化,将合金金属原丝氧化成表面具有内氧化层和外氧化层的合金金属预制丝;所述金属富集氧化的过程在500~800℃下处理10~50min,同时具有≥18℃/min的变温速率的时长至少为10min;(3)至少去除所述合金金属预制丝的外氧化层后,获得自膨式编织植入物。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氧化层为铬氧化层。10.如权利要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怡然高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