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86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属于土建施工技术领域,通过测量工装设置,基准逐层传递,解决测量控制点设置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内部检查测量定位的问题,保证了检查井半径的质量,同时测量时只需一人测量,受干拢因素少,有利于保证精度,人员安全,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数倍,为施工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供了有效的保证。供了有效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建施工
,涉及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周围高度较高、不便于控制点布设的区域的检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电站核岛厂房不锈钢筒体主要包括检查井、换料井、竖井,在核电运营期间,筒体内安装保护管组件及堆内构件等重要设备,运营期间不锈钢筒体内注满水,因此对其整体几何尺寸及密封性要求较高。不锈钢筒体衬里采用先贴法施工,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内模板,筒体半径小,高度高,属于狭小空间,测量空间受限,以往为了检测检查井半径,采用天底仪架设检查井顶面,首先定位出中心,再通过天底仪,投测中心线,每一高层断面,2人拉设钢卷尺,左右移动对准天底仪中心点,读出半径值,测量效率极差,人员需同时配合操作,空间狭小,操作困难,安全风险高,上下同时作业,交叉施工,精度受人员、环境影响,长期操作容易疲劳,质量不易保证,检查井半径公差为

2/+5mm,作业难于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检查井从上至下划分若干测量层,测量层上沿其圆周划分若干检查点位;在检查井内的顶部架设测量工装,架设位置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且靠近第一层;将全站仪架设在测量工装的中间部位;
[0006]步骤二、通过使用全站仪测量两个已知控制点的距离和方位,计算全站仪位置坐标;将全站仪位置坐标输入全站仪,重新后视已知控制点,设置方位,后设置高程;测量第一层和第二层各检查点位坐标;
[0007]步骤三、将测量工装下移,使其位于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且靠近第三层;将全站仪架设在测量工装的中间部位;
[0008]步骤四、通过使用全站仪测量第二层两个相互垂直的检测点位的距离、方位及坐标,计算全站仪位置坐标;将全站仪位置坐标输入全站仪,重新后视第二层两个相互垂直的检测点位中的一个,设置方位,后设置高程;测量第三层和第四层各检查点位坐标;
[0009]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四,测量剩余测量层各检查点位坐标;
[0010]步骤六、对每一测量层,根据该测量层各检查点位的坐标和理论半径计算该测量层的中心坐标最阈值;
[0011]步骤七、将全部测量层的中心坐标最阈值取平均,得到平均中心坐标;
[0012]步骤八、以平均中心坐标为基准,计算各测量层的中心坐标最阈值的X、Y偏差值,即检查井的整体垂直度;
[0013]以平均中心坐标为基准,计算各测量层的实际半径和半径偏差,即得到检查井的圆周度。
[0014]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测量层的层间距小于检查井的半径,从而提高全站仪的测量精度。
[001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若干检查点位在测量层的圆周均匀分布。
[0016]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同一测量层中,相邻两个检查点位的距离为30~80cm。
[0017]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测量工装包括水平槽钢、脚手钢管和可调顶撑;脚手钢管固定在水平槽钢的一端,可调顶撑安装在脚手钢管上,通过调节可调顶撑,可以改变测量工装的长度,从而使测量工装固定在检查井的内壁上。
[0018]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测量工装还包括顶撑板,顶撑板固定在水平槽钢的另一端。
[001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测量工装还包括强制对中盘,强制对中盘固定在水平槽钢的中间部位,所述全站仪架设在强制对中盘上。
[0020]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二中,通过使用全站仪测量两个已知控制点的距离和方位计算全站仪位置坐标的具体方法为:使全站仪后视已知控制点,测量该已知控制点的距离和方位,顺时针旋转全站仪,瞄准、测量另一已知控制点的距离和方位,即得全站仪位置坐标。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工装设置,基准逐层传递,解决测量控制点设置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内部检查测量定位的问题,保证了检查井半径的质量,同时测量时只需一人测量,受干拢因素少,有利于保证精度,人员安全,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数倍,为施工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0022]反复实践证明,本专利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难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0023]一、测量工装通过可调顶撑加扭矩旋紧,无需焊接,不破坏结构本体;
[0024]二、测量工装可重复使用,达到环保节能,降低成本的环保要求;
[0025]三、基准逐步传递,架站灵活,保证了测量基准统一,观测时一人操作,受环境干扰因素少,有利于质量保证,高了测量的安全性,降低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检查井平面示意图;
[0027]图2是检查井断面示意图;
[0028]图3是检查井检查点位平面示意图;
[0029]图4是测量工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某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其中检查井高度为12000mm,内径为3686mm,底高程+4.430m,半径公差为

2/+5mm。由于浇注混凝土时的侧压力易使筒体变形,板厚较薄,不合理的工艺和顺序易造成较大偏差,对环形壁板的弧度影响较大,影响后续使用,所以在混凝土浇注后需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由于内部形成狭小空间,控制点不能按正常布置,测量控制工作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0032]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33]步骤一、如图2所示,将检查井1从上至下划分若干测量层11。测量层11的层间距小于检查井1的半径,从而提高全站仪的测量精度。如图3所示,测量层11上沿其圆周划分若干检查点位12。若干检查点位12在测量层11的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检查点位12的距离为30~80cm。
[0034]如图1所示,在检查井1内的顶部架设测量工装2。如图4所示,测量工装2包括水平槽钢21、脚手钢管22、可调顶撑23、顶撑板24和强制对中盘25。脚手钢管22焊接在水平槽钢21的一端,可调顶撑23安装在脚手钢管22上,可调顶撑23加扭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度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检查井从上至下划分若干测量层,测量层上沿其圆周划分若干检查点位;在检查井内的顶部架设测量工装,架设位置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且靠近第一层;将全站仪架设在测量工装的中间部位;步骤二、通过使用全站仪测量两个已知控制点的距离和方位,计算全站仪位置坐标;将全站仪位置坐标输入全站仪,重新后视已知控制点,设置方位,后设置高程;测量第一层和第二层各检查点位坐标;步骤三、将测量工装下移,使其位于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且靠近第三层;将全站仪架设在测量工装的中间部位;步骤四、通过使用全站仪测量第二层两个相互垂直的检测点位的距离、方位及坐标,计算全站仪位置坐标;将全站仪位置坐标输入全站仪,重新后视第二层两个相互垂直的检测点位中的一个,设置方位,后设置高程;测量第三层和第四层各检查点位坐标;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四,测量剩余测量层各检查点位坐标;步骤六、对每一测量层,根据该测量层各检查点位的坐标和理论半径计算该测量层的中心坐标最阈值;步骤七、将全部测量层的中心坐标最阈值取平均,得到平均中心坐标;步骤八、以平均中心坐标为基准,计算各测量层的中心坐标最阈值的偏差值,即检查井的整体垂直度;以平均中心坐标为基准,计算各测量层的实际半径和半径偏差,即得到检查井的圆周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检查井圆周半径及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意志杨忠勇余世安马明明钱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