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母发热板及其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80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云母发热板及其生产设备,其云母发热板包括导热体和发热体,导热体中部设有空腔,发热体呈水平状放置于空腔内,发热体的末端设有接头,接头延伸出导热体的端部;导热体包括盖体和底座,盖体和底座对合连接,盖体和底座均包括框体、云母片和支撑罩,云母片的四边分别嵌入框体的一端四边,支撑罩为四棱台结构,支撑罩的底面四边分别安装于框体的四侧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发热体悬空,在发热体的两侧均设有呈棱台状的导热罩体结构,通过内部的惰性气体将热量均匀传递至云母片上,云母片的受热面为次级受热,受热均匀,较传统的线性且直接接触云母片的发热体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局部膨胀系数差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云母发热板及其生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云母发热板及其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云母加热板利用云母板(云母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其耐高温性能,它以云母板(片)为骨架和绝缘层,辅以镀锌板或不锈钢板作支持保护,可做成板状、片状、圆柱状、圆锥状、筒状、圆圈状等各种形状的加热器件。
[0003]云母发热板中发热体通常为“线性”发热体,“线性”发热体的单位功率密度较高,长期不均匀发热,会降低了云母局部的膨胀系数,“线性”发热体的表面温度高,局部膨胀系数大所带来电热丝短路、打火、过快氧化等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云母发热板及其生产设备,解决相关技术中因传统线性发热体的长期不均匀发热,降低云母局部的膨胀系数,带来云母发热板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云母发热板,包括导热体和发热体,导热体中部设有空腔,发热体呈水平状放置于空腔内,发热体的末端设有接头,接头延伸出导热体的端部;导热体包括盖体和底座,盖体和底座对合连接,盖体和底座均包括框体、云母片和支撑罩,云母片的四边分别嵌入框体的一端四边,支撑罩为四棱台结构,支撑罩的底面四边分别安装于框体的四侧侧壁上,支撑罩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盖体和底座上的支撑罩的端部之间设有支撑垫,支撑垫套设于发热体的外侧壁,支撑垫的四侧外壁与导热体的四侧侧壁分别留有间隙。
[0006]进一步地,盖体和底座的一边均开有接头槽,接头的外壁抵靠连接在接头槽槽壁内。r/>[0007]进一步地,盖体和底座的四角处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盖体和底座。
[0008]进一步地,发热体包括发热线圈和线圈支架,发热线圈由双层贴片线圈组成,贴片线圈为双螺旋式结构,贴片线圈的末端与接头相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云母发热板的生产设备,用于组装云母发热板中导热体和发热体,包括工作台、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安装在工作台上,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在同一轴线上,工作台上设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安装于第一输送组件的底端,升降组件带动第一输送组件沿着铅垂向移动,工作台设于第二输送组件的一侧设有转移组件,转移组件上设有呈水平堆叠状的若干个发热体,转移组件转移发热体至第二输送组件上的底座上;第一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盖体和支撑垫,第二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底座,生产设备通过移动组件将盖体和支撑垫压合在底座上,发热体悬空设置于导热体的内部。
[0010]进一步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架,支架上设有传动结构,且在支架的末端设有定位框。
[0011]进一步地,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三个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盖体、支撑垫的输出位置。
[0012]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和连接架,连接架设于第一输送组件的下侧,第一液压缸安装于工作台内,连接架安装在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一端。
[0013]进一步地,转移组件包括托盘、夹盘和下压件,发热体设于托盘内,夹盘用于将发热体由托盘上转移至第二输送组件上,下压件设于第二输送组件的上方,下压件用于将盖体、发热体、支撑垫和底座之间压合固定。
[0014]进一步地,下压件包括第二液压缸和压合框,压合框安装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一端,压合框的规格和框体的规格相适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云母发热板将发热体悬空,在发热体的两侧均设有呈棱台状的导热罩体结构,通过内部的惰性气体将热量均匀传递至云母片上,云母片的受热面为次级受热,受热均匀,较传统的线性且直接接触云母片的发热体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局部膨胀系数差异的问题;同时提出一种用于加工该云母发热板的生产设备,生产设备通过可升降的输送组件输入发热板的各个部件,输送组件的高度差调节可完成发热板各个部件的对合、定位作业,在输送过程中,将各个部件组合成型,缩减了生成流程,并降低了生产线中多组件的配合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图1的云母发热板的组装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板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板的生产设备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图4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00、导热体;110、盖体;111、云母片;112、框体;112a、支撑罩;112b、接头槽;113、连接件;120、底座;200、发热体;210、发热线圈;220、线圈支架;300、接头;400、支撑垫;500、工作台;600、第一输送组件;610、支架;620、驱动电机;630、驱动轮;640、传动钢带;650、位置传感器;660、定位框;700、第二输送组件;800、升降组件;810、第一液压缸;820、连接架;900、转移组件;910、托盘;920、夹盘;930、下压件;931、第二液压缸;932、压合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将参考示例实施方式讨论本文描述的主题。应该理解,讨论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实现本文描述的主题,可以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讨论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进行改变。各个示例可以根据需要,省略、替代或者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另外,相对一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在其他例子中也可以进行组合。
实施例一
[0019]参阅图1

图3所示,一种云母发热板,包括导热体100和发热体200,导热体100中部设有空腔,发热体200呈水平状放置于空腔内,发热体200的末端设有接头300,接头300延伸出导热体100的端部;导热体100包括盖体110和底座120,盖体110和底座120对合连接,盖体110和底座120均包括框体112、云母片111和支撑罩112a,云母片111的四边分别嵌入框体112的一端四边,支撑罩112a为四棱台结构,支撑罩112a的底面四边分别安装于框体112的四侧侧壁上,支撑罩112a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如图3所示,其中支撑罩112a内为中空结构,盖体110和底座120上的支撑罩112a的端部之间设有支撑垫400,支撑垫400套设于发热体200的外侧壁,支撑垫400设有开口,发热线圈210连接有接头300的一端穿过开口,支撑垫400的四侧外壁与导热体100的四侧侧壁分别留有间隙。
[0020]盖体110和底座120的一边均开有接头槽112b,接头300的外壁抵靠连接在接头槽112b槽壁内,盖体110和底座120的四角处均设有连接件113,连接件113用于连接盖体110和底座120,连接件113包括但不限于插柱和插槽,插柱和插槽分设于盖体110和底座120的四角处,盖体110和底座120的对合端面均设有密封垫,盖体110压合在底座120上时,密封垫用于密封导热体100。
[0021]发热体200包括发热线圈210和线圈支架220,发热线圈210由双层贴片线圈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母发热板,包括导热体(100)和发热体(200),其特征在于,导热体(100)中部设有空腔,发热体(200)呈水平状放置于空腔内,发热体(200)的末端设有接头(300),接头(300)延伸出导热体(100)的端部;导热体(100)包括盖体(110)和底座(120),盖体(110)和底座(120)对合连接,盖体(110)和底座(120)均包括框体(112)、云母片(111)和支撑罩(112a),云母片(111)的四边分别嵌入框体(112)的一端四边,支撑罩(112a)为四棱台结构,支撑罩(112a)的底面四边分别安装于框体(112)的四侧侧壁上,支撑罩(112a)的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盖体(110)和底座(120)上的支撑罩(112a)的端部之间设有支撑垫(400),支撑垫(400)套设于发热体(200)的外侧壁,支撑垫(400)的四侧外壁与导热体(100)的四侧侧壁分别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板,其特征在于,盖体(110)和底座(120)的一边均开有接头槽(112b),接头(300)的外壁抵靠连接在接头槽(112b)槽壁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板,其特征在于,盖体(110)和底座(120)的四角处均设有连接件(113),连接件(113)用于连接盖体(110)和底座(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发热体(200)包括发热线圈(210)和线圈支架(220),发热线圈(210)由双层贴片线圈组成,贴片线圈为双螺旋式结构,贴片线圈的末端与接头(300)相连接。5.一种云母发热板的生产设备,用于组装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云母发热板中导热体(100)和发热体(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500)、第一输送组件(600)和第二输送组件(700),第一输送组件(600)和第二输送组件(700)安装在工作台(500)上,第一输送组件(600)和第二输送组件(700)在同一轴线上,工作台(500)上设有升降组件(800),升降组件(800)安装于第一输送组件(600)的底端,升降组件(800)带动第一输送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学欧阳兆强彭礼素张滔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宜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