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74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板组件,涉及发热板技术领域。所述发热板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发热板机构,所述发热板机构与壳体连接,且发热板机构包括发热板本体、转轴、齿轮、齿板、气缸和防护罩,所述壳体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发热板本体,转轴的上端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齿轮,且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板,齿板与齿轮相互啮合;散热孔机构,所述散热孔机构与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热板组件具有方便热量扩散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发热板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板组件。
技术介绍
发热片是一种片状会发热的电热元件。发热片利用云母板(云母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其耐高温性能,它以云母板(片)为骨架和绝缘层,辅以镀锌板或不锈钢板作支持保护,可做成板状、片状、圆柱状、圆锥状、筒状、圆圈状等各种片型状的加热器件。现有的发热板组件在使用时,发热片固定设置在壳体内,使得发热板工作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的从壳体扩散,从而不利于装置的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热板组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利于热量扩散的发热板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发热板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发热板机构,所述发热板机构与壳体连接,且发热板机构包括发热板本体、转轴、齿轮、齿板和气缸,所述壳体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发热板本体,转轴的上端贯穿壳体并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齿轮,且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板,齿板与齿轮相互啮合;散热孔机构,所述散热孔机构与壳体连接。优选的,所述发热板机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齿轮、齿板和气缸均安装在防护罩内。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连接有隔热机构,通过隔热机构减小热量从后方散失。优选的,所述隔热机构包括紧固螺栓、固定框、隔热板和空腔,所述壳体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内设有隔热板,隔热板内部开设有空腔,且隔热板通过紧固螺栓与固定框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隔热机构还包括海绵垫,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海绵垫位于固定框与隔热板之间。优选的,所述散热孔机构包括散热孔和滤网,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呈条形的散热孔,散热孔内连接有滤网。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为腰型安装孔。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发热板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气缸工作,可以带动齿板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由于齿板与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带动齿轮往复转动,在转轴的作用下,使得发热板本体在壳体内往复摆动,有利于壳体内空气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壳体内热量的排出,进而有利于热量的扩散;2、本技术通过隔热机构减小热量从后方的散失,减小不必要的热量消耗,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发热板组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热板组件后视方向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发热板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壳体;2、散热孔机构;21、散热孔;22、滤网;3、隔热机构;31、紧固螺栓;32、固定框;33、海绵垫;34、隔热板;35、空腔;4、安装孔;5、发热板机构;51、发热板本体;52、转轴;53、齿轮;54、齿板;55、气缸;56、防护罩;6、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发热板组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热板组件后视方向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发热板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发热板组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6;发热板机构5,所述发热板机构5与壳体1连接;散热孔机构2,所述散热孔机构2与壳体1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发热板机构5包括发热板本体51、转轴52、齿轮53、齿板54和气缸55,所述壳体1内通过转轴52转动连接有发热板本体51,转轴52的上端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齿轮53,且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55,气缸5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板54,齿板54与齿轮53相互啮合。需要说明: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连接板6,使得装置安装在墙面等处,通过发热板本体51工作,可以发热,发热板本体51可以为石墨烯发热板,还可以为其他,发热板本体51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机构2排出;还需要说明:通过气缸55工作,可以带动齿板54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由于齿板54与齿轮53相互啮合,从而带动齿轮53往复转动,在转轴52的作用下,使得发热板本体51在壳体1内往复摆动,有利于壳体1内空气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壳体1内热量的排出,进而有利于热量的扩散;通过对气缸55的行程控制,可以控制发热板本体51的转动角度,发热板本体51在转动时,不会与壳体1的内壁碰撞即可;还需要说明:当装置不使用时,发热板本体51在壳体1内往复摆动,有利于壳体1内空气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发热板本体51的快速降温,方便装置的使用。参考图4所示,所述发热板机构5还包括防护罩56,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56,所述齿轮53、齿板54和气缸55均安装在防护罩56内。需要说明:通过防护罩56可以对齿轮53、齿板54和气缸55进行防护,避免用户接触到齿轮53、齿板54以及气缸55,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连接有隔热机构3,通过隔热机构3减小热量从后方散失。需要说明:通过隔热机构3减小热量从后方的散失,减小不必要的热量消耗,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隔热机构3包括紧固螺栓31、固定框32、隔热板34和空腔35,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2,固定框32内设有隔热板34,隔热板34内部开设有空腔35,且隔热板34通过紧固螺栓31与固定框32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隔热板34起到隔热的作用,减小壳体1内的热量从后方散失的量,由于装置在墙面等处,从而减小墙体吸收的热量,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还需要说明:空腔35使得隔热板34内部形成用于隔热的空气层,提高隔热板34的隔热效果,同时减小隔热板34的重量。参考图2所示,所述隔热机构3还包括海绵垫33,所述固定框3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垫33,海绵垫33位于固定框32与隔热板34之间。需要说明:通过海绵垫33可以对固定框32与隔热板34之间的缝隙进行隔热,减小热量的散热,提高隔热的效果。参考图1所示,所述散热孔机构2包括散热孔21和滤网22,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呈条形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内连接有滤网22。需要说明:壳体1内外的气体可以通过散热孔21,从而有利于壳体1内外的空气流通,有利于热量的散发;还需要说明:通过滤网22可以减小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壳体1内,有利于装置的使用。参考图1所示,所述连接板6开设有安装孔4,安装孔4为腰型安装孔。需要说明:通过安装孔4有利于连接板6与墙体的安装,腰型安装孔有利于螺钉等紧固件的穿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6);/n发热板机构(5),所述发热板机构(5)与壳体(1)连接,且发热板机构(5)包括发热板本体(51)、转轴(52)、齿轮(53)、齿板(54)和气缸(55),所述壳体(1)内通过转轴(52)转动连接有发热板本体(51),转轴(52)的上端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齿轮(53),且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55),气缸(5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板(54),齿板(54)与齿轮(53)相互啮合;/n散热孔机构(2),所述散热孔机构(2)与壳体(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6);
发热板机构(5),所述发热板机构(5)与壳体(1)连接,且发热板机构(5)包括发热板本体(51)、转轴(52)、齿轮(53)、齿板(54)和气缸(55),所述壳体(1)内通过转轴(52)转动连接有发热板本体(51),转轴(52)的上端贯穿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齿轮(53),且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55),气缸(5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板(54),齿板(54)与齿轮(53)相互啮合;
散热孔机构(2),所述散热孔机构(2)与壳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机构(5)还包括防护罩(56),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56),所述齿轮(53)、齿板(54)和气缸(55)均安装在防护罩(5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连接有隔热机构(3),通过隔热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学张礼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宜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