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40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量放线,确定板底修复高度;(2)将原有的楼板底部进行打磨处理,并粘接一层碳纤维布,对楼板及梁柱进行加固;(3)在楼板底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加设一层顶板找平;(4)在原结构楼板的顶板上植入吊钩膨胀螺栓;(5)在吊钩膨胀螺栓上绑扎钢筋网片;(6)模板支设;(7)浇筑混凝土;(8)强度达到100%后进行拆模,洒水养护14天;(9)地面部分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施工,既修复了楼板质量缺陷,又改善了楼板观感,同时完全满足了使用功能需求。同时完全满足了使用功能需求。同时完全满足了使用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原有建筑物的修理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领域中,难免会出现独立基础房屋建筑沉降不均匀,导致楼板倾斜。或者住宅楼附属营业网点商铺发生楼板局部倾斜,该如何治理?目前市场上应该比较广泛的是通过抹灰来消缺楼板倾斜带来的观感差甚至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也有的直接就是通过吊顶来消除结构倾斜带来的舒适度差及观感差现象。一般而言,如果采用抹灰采消除楼板不平整情况,只有在误差30mm以内时效果比较明显。如果偏差过于大的话,采用抹灰工艺处理楼板不平整情况,就容易造成顶板抹灰层脱落从而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抹灰厚度也不宜大于50mm厚。如果采用常规第二种方法PVC吊顶来隐蔽或者改善楼板倾斜带给人的观感误差,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楼板倾斜的现象还是存在,只是遮挡起来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并且随着地基的沉降还会产生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加大加深倾斜形象。在此背景下,项目组及公司通过多次研究论证结合现场实践专利技术出一整套技术方案,用以解决楼板倾斜带来的观感问题以及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已经倾斜的楼板无法恢复到变形前的情况,以及经过现有的施工处理方法处理倾斜的楼板后观依然感效果差,舒适度差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就会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地基基础沉降带来的楼板倾斜现象。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量放线,对楼板最低处与最高处进行测量放线,房间四周楼板底部弹线找出水平线,确定板底修复高度;(2)将原有的楼板底部进行打磨处理,并粘接一层碳纤维布,对楼板及梁柱进行加固;(3)在楼板底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加设一层顶板找平,即采用不同型号的型钢在楼板底部按照纵横方向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楼板板底高处设置截面较大的型钢,楼板板底低处设置截面较小的型钢,所述型钢下部还开设有孔洞;(4)在原结构楼板的顶板上植入吊钩膨胀螺栓,根据楼板倾斜高差及板底修复高度,植入不同深度的吊钩膨胀螺栓;通过不同长度的吊钩膨胀螺栓植入倾斜后的顶板,保证吊钩膨胀螺栓底部与修复后的楼板高度一致;(5)在吊钩膨胀螺栓上绑扎钢筋网片,间距为150x150mm,并采用18#绑丝绑扎牢固,钢筋网片穿过步骤(3)型钢预留的孔洞;(6)模板支设,采用15mm厚多层板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设满堂支撑架;
(7)浇筑混凝土,在原结构楼板上部剔凿开多个均匀分布的洞口,然后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掺入微膨胀剂进行浇筑,并振捣;(8)强度达到100%后进行拆模,洒水养护14天;(9)地面部分处理:如果为一层地面倾斜,直接将地面倾斜部分混凝土剔凿清理干净,重新施工;如果为二层及以上地面倾斜,直接在上部再次浇筑一层混凝土用以找平地面。
[0005]进一步的,步骤(3)中型钢纵横方向的间距为1500mm,所述型钢的型号为80型、70型及60型。
[0006]进一步的,步骤(4)中吊钩膨胀螺栓的直径为8mm。
[0007]进一步的,步骤(5)中钢筋为直径为10mmHRB400E的钢筋。
[0008]进一步的,步骤(7)中洞口的直径为200mm,间距为2500 x2500mm。
[0009]进一步的,若楼板修复面积大,若跨度超过4m
×
4m,采用在原有的剪力墙或者框架柱部位周圈设置一圈一定宽度的型钢混凝土柱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施工。在一定范围内,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不拆迁不破除楼板的情况下,重新施工一次,工程楼板就可以达到使用标准。极大地改善了现有工程楼板施工时或者后期出现质量问题时采用剔凿破除方法进行整改维修,既耗时耗力,又费钱费工,同时剔凿原有楼板对结构本身会产生不可修复的伤害,破坏原有楼板受力情况,大大的降低了工程结构的整体性。
[0011]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法,相当于在原有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创造性的应用原有结构现有的状态,不影响结构受力和整体性,在原来楼板质量缺陷部位加固加施一层型钢混凝土楼板结构。既修复了楼板质量缺陷,又改善了楼板观感。同时完全满足了使用功能需求。
[0012]在修复过程中,如果跨距过大,修复面积大,可以采用在剪力墙或者框架柱部位设置型钢混凝土柱结构,用以支撑上部增加了型钢混凝土楼板荷载重量。比如,在跨度为4m
×
4m的原有的混凝土框架柱周圈设置一圈宽度为300mm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上部就可以承载200m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荷载重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商铺发生楼板局部倾斜示意图。
[0014]图2为在楼板底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加设一层顶板找平示意图。
[0015]图3为支设满堂支撑架示意图。
[0016]图4为楼板底部顶板找平层浇筑混凝土后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如下:1

商铺,2

主楼。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4所示,商铺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量放线,对楼板最低处与最高处进行测量放线,房间四周楼板底部弹线找出水
平线,确定板底修复高度;(2)将原有的楼板底部进行打磨处理,并粘接一层碳纤维布,对楼板及梁柱进行加固;(3)在楼板底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加设一层顶板找平,详细步骤为:采用不同型号的型钢(80型、70型、60型)在楼板底部按照纵横方向每隔1500mm间距设置(型钢采用U型螺栓与楼板底部连接),型钢纵横方向接头位置采用焊接连接,楼板板底高处设置截面较大的型钢,楼板板底低处设置截面较小的型钢,所述型钢下部还开设有孔洞;保证不同高度截面型钢混凝土受力均匀稳定。
[0020](4)在原结构楼板的顶板上植入直径8mm吊钩膨胀螺栓,根据楼板倾斜高差及板底修复高度,植入不同深度的吊钩膨胀螺栓;通过不同长度的吊钩膨胀螺栓植入倾斜后的顶板,保证吊钩膨胀螺栓底部与修复后的楼板高度一致;(5)在吊钩膨胀螺栓上绑扎直径10mmHRB400E钢筋网片,间距为150x150mm,并采用18#绑丝绑扎牢固,钢筋网片穿过步骤(3)型钢预留的孔洞;(6)模板支设,采用15mm厚多层板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设满堂支撑架;(7)浇筑混凝土,在原结构楼板上部剔凿开多个直径为200mm的洞口,间距2500mm一个,然后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掺入微膨胀剂进行浇筑,并振捣;(8)强度达到100%后进行拆模,洒水养护14天;(9)地面部分处理:一层地面倾斜,直接将地面倾斜部分混凝土剔凿清理干净,重新施工即可。
[0021]在修复过程中,如果跨距过大,修复面积大,可以采用在剪力墙或者框架柱部位设置型钢混凝土柱结构,用以支撑上部增加了型钢混凝土楼板荷载重量。比如,在跨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倾斜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量放线,对楼板最低处与最高处进行测量放线,房间四周楼板底部弹线找出水平线,确定板底修复高度;(2)将原有的楼板底部进行打磨处理,并粘接一层碳纤维布,对楼板及梁柱进行加固;(3)在楼板底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加设一层顶板找平,即采用不同型号的型钢在楼板底部按照纵横方向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楼板板底高处设置截面较大的型钢,楼板板底低处设置截面较小的型钢,所述型钢下部还开设有孔洞;(4)在原结构楼板的顶板上植入吊钩膨胀螺栓,根据楼板倾斜高差及板底修复高度,植入不同深度的吊钩膨胀螺栓;通过不同长度的吊钩膨胀螺栓植入倾斜后的顶板,保证吊钩膨胀螺栓底部与修复后的楼板高度一致;(5)在吊钩膨胀螺栓上绑扎钢筋网片,间距为150x150mm,并采用18#绑丝绑扎牢固,钢筋网片穿过步骤(3)型钢预留的孔洞;(6)模板支设,采用15mm厚多层板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设满堂支撑架;(7)浇筑混凝土,在原结构楼板上部剔凿开多个均匀分布的洞口,然后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掺入微膨胀剂进行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晶晶白文清蒋峰李韶青邵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