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介质及系统,包括:根据电网的负荷节点及负荷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电网拓扑图,负荷节点包括:直接节点和间接节点,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不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对于电网拓扑图中的每一直接节点,将与该直接节点直接和间接连接的间接节点划分到一个基础分区中,使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根据采集的每一间接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每一基础分区的用电量;根据每一供电源的供电能力,将每一供电源与每一基础分区的直接节点连接,使每一供电源的供电能力均大于连接的每一基础分区的用电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电网分区的优化调整,降低了电力损耗。降低了电力损耗。降低了电力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介质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
,尤其涉及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介质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网分区指的是以受端系统为核心,将外部电源连接到受端系统,形成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区域,并经联络线与相邻区域相连。电网分区应在改善电网的运行性能同时降低电力损耗。这些分区通常和电网的负载节点关联并受到影响,负载节点,可以是用于分析当中,运行母线关联的位置或交汇位置。
[0003]现有的电网分区方式往往根据经验人为设置,造成了大量的电力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介质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电网分区造成大量的电力损耗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包括:根据电网的负荷节点及负荷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电网拓扑图,其中,所述负荷节点包括:直接节点和间接节点,所述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所述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不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对于所述电网拓扑图中的每一直接节点,将与该直接节点直接和间接连接的间接节点划分到一个基础分区中,使所述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其中,若一间接节点与至少两个直接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则该间接节点只划分到一个直接节点所在的基础分区中;根据采集的每一间接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每一所述基础分区的用电量;根据每一供电源的供电能力,将每一所述供电源与每一所述基础分区的直接节点连接,使每一所述供电源的供电能力均大于连接的每一所述基础分区的用电量。
[000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
[0007]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系统,包括: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8]这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实现电网分区的优化调整,有效地改善电网的运行性能,并降低了电力损耗,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的电网拓扑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意的电网拓扑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S101:根据电网的负荷节点及负荷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电网拓扑图。
[0013]其中,如图2和3所示,负荷节点包括:直接节点(图中黑色圆点)和间接节点(图中白色圆点)。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不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供电源可以是配电站或变电站。电网拓扑图中的连接线表示相连接的负荷节点之间的电力传输损耗率。
[0014]步骤S102:对于电网拓扑图中的每一直接节点,将与该直接节点直接和间接连接的间接节点划分到一个基础分区中,使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
[0015]应当理解的是,两个相邻负荷节点连接,则两个相邻负荷节点之间的这种连接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直接连接。两个不相邻的负荷节点通过该两个负荷节点之间的至少再一负荷节点顺次连接,则两个不相邻的负荷节点之间的这种连接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间接连接。每个基础分区中,不存在孤立的间接节点。
[0016]应当理解的是,若一间接节点与至少两个直接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则该间接节点只划分到一个直接节点所在的基础分区中。
[0017]具体的,该步骤可具体包括如下的过程:第一步、对于每一直接节点,将与该直接节点直接和间接连接的间接节点划分到该直接节点的待定分区内。
[0018]同样的,若一间接节点与至少两个直接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则该间接节点只划分到一个直接节点所在的待定分区内。该与至少两个直接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的间接节点先划分到哪一个待定分区都可以,不受约束。
[0019]第二步、对于可迁移的间接节点,将该间接节点从所在的待定分区迁移到可接收该间接节点的待定分区后更新电网拓扑图,并计算迁移后的电网拓扑图的各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率的和。
[0020]可迁移的间接节点指的是与至少两个直接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的间接节点。只有这样的间接节点,才能进行迁移,从而使得每个分区内,不会存在孤立的间接节点。一般的,迁移的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率为正,可以改善电网的运行性能。
[0021]可接收该间接节点的待定分区为该间接节点可与该待定分区内的直接节点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待定分区。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迁移前和迁移后的电网拓扑图,虚线框表示分区。
[0022]一般的,该间接节点所在的待定分区的间接节点的数量多于可接收该间接节点的待定分区的数量。
[0023]上述的迁移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即,
→
表示迁移操作),,。
[0024]其中,N表示电网拓扑图中的间接节点集合。上式表示的意思是将间接节点i迁移到待定分区G(i,j)中,迁移后的间接节点记为k。具体可应用编程采用赋值语句实现。其中,i、j均为临时变量。
[0025]迁移间接节点后,更新电网拓扑图,以反映间接节点迁移后的电网状态,具体可以使用下式表示更新电网拓扑图:。
[0026]其中,T表示电网拓扑图,N表示电网拓扑图的节点集合,E表示电网拓扑图的边集合,
→
表示迁移操作。
[0027]第三步、重复上述的第二步,直到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将对应的待定分区确定为基础分区。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实现的最佳的结果是: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为0。但为了提高效率,避免过度浪费时间和资源,会设置最大重复次数。因此,当达到最大重复次数时,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不一定为0,则此时选择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对应的待定分区为基础分区。一般的,设置最大重复次数为200次。
[0029]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划分基础分区,无论哪种方式,划分得到的基础分区应满足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电网的负荷节点及负荷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电网拓扑图,其中,所述负荷节点包括:直接节点和间接节点,所述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所述间接节点为与供电源不直接连接的负荷节点;对于所述电网拓扑图中的每一直接节点,将与该直接节点直接和间接连接的间接节点划分到一个基础分区中,使所述电网拓扑图中的所有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和最小,其中,若一间接节点与至少两个直接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接关系,则该间接节点只划分到一个直接节点所在的基础分区中;根据采集的每一间接节点的用电量,计算每一所述基础分区的用电量;根据每一供电源的供电能力,将每一所述供电源与每一所述基础分区的直接节点连接,使每一所述供电源的供电能力均大于连接的每一所述基础分区的用电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节点的迁移增益的计算式包括:;其中,表示间接节点i的迁移增益,表示间接节点i迁移后电网运行成本的变化量,表示间接节点i迁移后电力损失的变化量,表示间接节点i迁移后电压稳定性的变化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分区动态调整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节点i迁移后电网运行成本的变化量的计算式包括:;其中,表示间接节点i迁移后的电网负荷,表示间接节点i迁移前的电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毅,许力方,姚阳,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