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08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S1,在双曲屋面檩条上铺设底板,形成底层屋面,在底层屋面上对应下方檩条位置等距安装若干短管,形成若干个支撑点定位;S2,根据用BIM建模直观找出底层屋面中部的若干个平缓区域;S3,通过支撑点定位上安装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形成防水支撑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双曲金属屋面中部平缓区域,通过BIM深化设计,其高度根据屋面的整体造型形成对平缓区域进行1%的放坡,在将雨水挡在了金属屋面板外部,并迅速将雨水排入天沟中,通过虹吸管排出,能令金属屋面中部实现快速排水,进而提高金属屋面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以及提高金属屋面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性。以及提高金属屋面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性。以及提高金属屋面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属于双曲金属屋面防水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屋面因其耐久性、外观适应性强,经济性能高且节能环保等优点,在高铁站、体育馆、工业厂房、会展中心等建筑屋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功能也由最初的屋面防水功能开始,逐步发展到满足吸声、保温及美观等复合功能要求。同时金属屋面因其造型独特、自重轻、柔度大,对外界的荷载极其敏感。
[0003]双曲金属屋面,其形状似双手将A4纸对角捏起悬空时的形状,两个对角翘起,两个对角下垂。
[0004]近年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如大风、暴雨等,当双曲金属屋面面积超1万平方米时,而由于屋面面积较大,且形状结构特殊,导致中部几乎是平屋面,积蓄的雨水容易令导致屋面中部区域局部变形,当持续暴雨容易造成屋面中部的排水不及时,容易导致积水产生渗漏。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大面积双曲金属屋面设计中,能令金属屋面中部实现快速排水,进而提高金属屋面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以及提高金属屋面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性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以解决的现有技术由于屋面面积较大,导致中部几乎是平屋面,积蓄的雨水容易令导致屋面中部区域局部变形,当持续暴雨容易造成屋面中部的排水不及时,容易导致积水产生渗漏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
[0008]S1,在双曲屋面檩条上铺设底板,形成底层屋面,在底层屋面上对应下方檩条位置等距安装若干短管,形成若干个支撑点定位;
[0009]S2,根据用BIM建模直观找出底层屋面中部的若干个平缓区域;
[0010]S3,通过支撑点定位上安装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形成防水支撑点,其中,平缓区域中的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的高度自平缓区域两侧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其高度根据屋面的整体造型形成对平缓区域进行1%的放坡;
[0011]S4,在平缓区域四周设置具有虹吸管的排水天沟;
[0012]S5,在防水支撑点上安装面板固定座,并在面板固定座上铺设延伸至排水天沟边缘的金属面板,形成双曲金属屋面。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双曲金属屋面中部平缓区域,通过BIM深化设计,将平缓区域中的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的高度自平缓区域两侧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其高度根据屋面的整体造型形成对平缓区域进行1%的放坡,并在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上铺设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屋面板,且其板肋高达65mm,在将雨水挡在了金属屋面板外部,并迅速将雨水排入天沟中,通过虹吸管排出,能令金属屋面中部实现快速排水,进而提高金属屋面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以及提高金属屋面的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平缓区域防水构造的双曲金属屋面的主梁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平缓区域防水构造的双曲金属屋面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板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板面的咬接状态图。
[0023]图8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现有技术中当屋面面积超1万平方米时,而由于屋面面积较大,导致中部几乎是平屋面,积蓄的雨水容易令导致屋面中部区域局部变形,当持续暴雨容易造成屋面中部的排水不及时,容易导致积水产生渗漏。
[0028]故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29]参照图1

8所示,一种具有平缓区域防水构造的双曲金属屋面,包括铺设在屋面架上的檩条1、铺设在檩条1上的若干个底板2,所述底板2上对应下方所述檩条1位置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3;
[0030]位于所述安装槽3中部的短管4,短管4底部与檩条1焊接固定;
[0031]套设在所述短管4外部的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5,所述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5底部与檩条1焊接固定;
[0032]位于平缓区域16中的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5的高度自平缓区域16两侧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所述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5上方铺设有金属面板6。
[0033]所述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5包括覆盖安装槽3的下盖板51、焊接在下盖板51上方的圆柱筒52、以及焊接在圆柱筒52上方的放置板53,放置板53上包覆有TPO防水卷材7。
[0034]所述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5上方固定安装有面板固定座8,所述面板固定座8上铺设金属面板6。
[0035]所述底板2上方铺设有保温棉21,保温棉21上铺设有TPO防水卷材7。
[0036]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S1,在双曲屋面檩条上铺设底板,形成底层屋面,在底层屋面上对应下方檩条位置等距安装若干短管,形成若干个支撑点定位;S2,根据用BIM建模直观找出底层屋面中部的若干个平缓区域;S3,通过支撑点定位上安装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形成防水支撑点,其中,平缓区域中的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的高度自平缓区域两侧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其高度根据屋面的整体造型形成对平缓区域进行1%的放坡;S4,在平缓区域四周设置具有虹吸管的排水天沟;S5,在防水支撑点上安装面板固定座,并在面板固定座上铺设延伸至排水天沟边缘的金属面板,形成双曲金属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在双曲屋面檩条上铺设底板,形成底层屋面,在底层屋面上对应下方檩条位置等距安装若干短管的具体安装包括:根据双曲屋面放线测量整个屋面的宽度,根据板宽计算出两边山墙预留宽度,确定第一排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位置,在该位置设置短管,相邻短管根据相邻檩条的间隔距离进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根据用BIM建模直观找出屋面中部的若干个平缓区域的具体步骤为:将屋面中靠近屋檐的第一距离以内划分为外区,超出第一距离划分为内区,选取内区中相邻主梁之间的区域为平缓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曲金属屋面平缓区域防水构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过支撑点定位上安装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的步骤,还包括:围绕短管将底板烧开与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底部相当的区域,露出底板下方的檩条,再将热镀锌无缝钢管抬高支座底部以及烧开的底板边缘焊接在檩条上完成固定,形成防水支撑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卢冬平邓振乡彭振峰杨季方周柳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