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9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工作面遇断层顶板破碎区域,步骤包括:对断层处注高分子材料加固,控制工作面回撤通道的尺寸,并采用双层菱形网、钢丝绳、锚杆和锚索的方式支护;优化三角区域的被动支护,插接金属网,通过钢丝绳固定金属网,增加设置掩护支架,在掩护支架前方留设中部槽,掩护梁自移,单轨吊吊移液压支架,完成工作面回撤。该方法优化回撤空间支护,方便的移架,省时省力,即保证了回撤安全,还减少了三角区域暴露的空间,减轻了老空区悬顶压力。减轻了老空区悬顶压力。减轻了老空区悬顶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工程
,尤其是提供了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角区是指采煤工作面的回风侧,同时靠近回风巷上帮和采空区边缘的三角地带。综采工作面三角区在靠近回风巷上帮和采空区边缘,该区域通风不好,温度湿度较高,容易积聚采空区和采面交汇释放的瓦斯,瓦斯浓度较高。通常工作面回撤期间三角区支护情况进行分析,三角区支护均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回撤一台支架正常情况下需要支设单体支柱4

6棵,同时回撤4

6棵,整个工作面下来累计需要支设、回撤单体支柱200棵左右。
[0003]现有的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中存在,回撤期间三角区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耗时用工量大,便掩护架依靠绞车拉移,存在绞车回撤期间断绳等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优化回撤空间支护,方便的移架、省时省力,即保证了回撤安全,减少三角区域暴露的空间,减轻老空区悬顶压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应用于工作面遇断层顶板破碎区域,步骤包括:
[0006]S1.对断层处注高分子材料加固;
[0007]S2.回撤过程中控制工作面回撤通道的尺寸;
[0008]S3.采用双层菱形网、钢丝绳、锚杆和锚索的方式进行支护;
[0009]S4.插接设置金属网,通过钢丝绳固定金属网;
[0010]S5.增加设置掩护支架,在掩护支架前方留设中部槽;
[0011]S6.掩护梁自移,单轨吊吊移液压支架,完成工作面回撤。
[0012]优选的是,所述回撤通道的最大宽度为3.2米,提前13米以上开始控制回撤通道的尺寸。
[0013]优选的是,所述钢丝绳在双层菱形网铺设至少3米后开始安装,并在所述双层菱形网上标记设置钢丝绳的位置。
[0014]优选的是,所述钢丝绳使用井筒提升用的废旧钢丝绳,钢丝绳的设置间距为0.4

0.6米,设置至少10根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之间的间排距相等;在所述双层菱形网的中部设置锚索。
[0015]优选的是,所述掩护支架前方至少留设4节中部槽。
[0016]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掩护支架包括底座、连杆、掩护梁、顶梁、立柱、推移杆和液压油缸,所述推移杆的动力输出端与横梁铰接。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有益效果是,该方法通过优化回撤空间支护,取消回撤期间三角区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通过在掩护架前方保留了四节中部槽,方便掩护架实现自移取消了用绞车拉移掩护架的方式;在支架运输方面,工作面采用单轨吊运输的方式,单轨吊可整体吊移液压支架至拆解硐室分解,方便快捷,取消了用绞车回撤期间的断绳等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流程图;
[0019]图2是工作面回撤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工作面回撤平面示意图;
[0021]图中:1

双层菱形网,2

钢丝绳,3

锚杆,4

锚索,5

工作面,6

掩护支架,7

轨道顺槽,8

胶带顺槽,9

绞车硐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图1至图3所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3]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应用于工作面遇断层顶板破碎区域;
[0024]具体的步骤包括:
[0025]S1.对断层处注高分子材料加固;
[0026]注入高分子化学浆液岩层加固剂,对该断层破碎区域进行超前粘结加固,从而加强巷道顶板的强度,增加煤(岩)体的完整性,保证正常施工。其中高分子化学浆液以高分子材料为主剂,配以添加剂、填料等组分加工制成的注浆材料,能迅速渗微小裂缝、膨胀、凝结,利用自身与良好的接合、粘结特性,将破碎连接为一体,提高岩层的固性和支撑力。
[0027]S2.回撤过程中控制工作面回撤通道的尺寸;超前干预稳定顶板,同时提前13米开始造条件,将回撤通道最大尺寸控制在3.2米。
[0028]S3.采用双层菱形网、钢丝绳、锚杆和锚索的方式进行支护;
[0029]在回撤工作面遇断层顶板破碎时,提前对断煤交线处注高分子材料加固,采取“铺设双层菱形网+钢丝绳+锚杆、锚索”的支护方式,确保顶板支护安全可靠。
[0030]S4.插接设置金属网,通过钢丝绳固定金属网;
[0031]钢丝绳在双层菱形网铺设至少3米后开始安装,并在所述双层菱形网上标记设置钢丝绳的位置。钢丝绳使用井筒提升用的废旧钢丝绳,钢丝绳的设置间距为0.4

0.6米,设置至少10根钢丝绳,钢丝绳之间的间排距相等;在双层菱形网的中部设置锚索。
[0032]其中,工作面金属网由搭接优化为插接,减少材料投入和联网环节,增强金属网整体护表强度。同时,将副井更换的旧绳用于造条件,在工作面铺网到第3米时开始上第一根绳,并提前在菱形网上做好标记,排距控制在0.5米,中间部位进行锚索梁加固处理,确保10根钢丝绳排距一致、均匀受力。
[0033]S5.增加设置掩护支架,在掩护支架前方留设中部槽;
[0034]掩护支架前方至少留设4节中部槽。掩护支架包括底座、连杆、掩护梁、顶梁、立柱、
推移杆和液压油缸,所述推移杆的动力输出端与横梁铰接。
[0035]S6.掩护梁自移,单轨吊吊移液压支架,完成工作面回撤。
[0036]通过优化回撤空间,取消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在原先三台掩护架的基础上增加一台掩护架,增加后的掩护架减少了三角区域暴露的裸露空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老空区悬顶的压力。
[0037]该方法通过优化回撤空间支护,取消回撤期间三角区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通过在掩护架前方保留了四节中部槽,方便掩护架实现自移取消了用绞车拉移掩护架的方式;在支架运输方面,工作面采用单轨吊运输的方式,单轨吊可整体吊移液压支架至拆解硐室分解,方便快捷,取消了用绞车回撤期间的断绳等风险。
[003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工作面遇断层顶板破碎区域,步骤包括:S1.对断层处注高分子材料加固;S2.回撤过程中控制工作面回撤通道的尺寸;S3.采用双层菱形网、钢丝绳、锚杆和锚索的方式进行支护;S4.插接设置金属网,通过钢丝绳固定金属网;S5.增加设置掩护支架,在掩护支架前方留设中部槽;S6.掩护梁自移,单轨吊吊移液压支架,完成工作面回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撤通道的最大宽度为3.2米,提前13米以上开始控制回撤通道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煤工作面三角区域回撤工艺和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在双层菱形网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山苏新峰马会勇亓文德李涛郑建张银学郭帅李秀星张现民张永强尹珂舒敬贵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