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72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包括行走机构、纵向沙障插置机构及横向沙障插置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行走驱动机构及外壳;所述纵向沙障插置机构包括扭簧送料组件及曲柄滑块插置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心扭簧扩张,带动各个红柳杆移动,插置驱动件带动滑块向下移动,同时抓压头抓紧红柳杆,通过插置驱动件带动滑块移动,直到将红柳杆插置到位,实现纵向沙障的插置;在装置行驶到一定距离后停止前进,将红柳杆置于储料箱中,第一推料件将储料箱中的部分红柳杆推出到输送带上,完成横向沙障的插置,从而实现红柳杆网格沙障的自动插置,大大提高了红柳杆网格沙障的插置效率。提高了红柳杆网格沙障的插置效率。提高了红柳杆网格沙障的插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沙障插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沙治理通常有机械防沙(沙障)、植物防沙及化学防沙3种形式,其中沙障是建设最为便捷、发挥效益最快的固沙方式。目前沙障主要分为平铺式沙障与直立式沙障。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的沙障,利用柴、草、卵石、粘土或沥青乳剂,聚丙烯酰胺等高分子聚合物等物质铺盖或喷洒在沙面上,以此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使风沙流经过沙面时,不增加风沙流中的含沙量,达到风虽过而沙不起,就地固定流沙的作用。直立式沙障大多是积沙型沙障。其防沙原理主要表现为:风沙流所通过的路线上,无论碰到任何障碍物的阻挡,风速就会受到影响而降低,挟带沙子的一部分就会沉积在障碍物的周围,以此来减少风沙流的输沙量,从而起到防治风沙危害的作用。相比于平铺式沙障,直立式沙障的防风治沙效果更强。
[0003]沙障按材料可分为麦草沙障、砾石沙障、粘土沙障和尼龙网格沙障等不同类型,然而它们各自都存在一些缺点:如麦草沙障易腐朽,砾石沙障取材不便,粘土沙障不利于植物生长,尼龙网格沙障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等。红柳是沙漠中常见植物,红柳杆是实心材质,硬度高,抗风化腐蚀能力强,一般能维持10—12年左右,因此,红柳杆直立式沙障是高流动性沙丘防风治沙的有效手段。传统红柳杆沙障的插置通过人工实现,耗费劳动力且效率低下。据估算,在极其理想状态下,一百位劳动者用整整一天时间,也仅能完成200平方米红柳杆沙障的铺设。设计一个可自动铺置红柳杆沙障的机器,是提高高流动性沙丘防风治沙效率的关键问题。
[0004]现有的沙障铺设机械主要为草方格沙障自动铺设机械(如申请号为CN20221158581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在国内外已经有所应用,但有关于红柳杆沙障的自动插置机械,还没有查阅到相关实物机械、论文或专利。草方格沙障自动铺设机械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轧轮将秸秆枯草中部轧入沙中一定深度,秸秆枯草两端翘起合拢形成一定高度的沙障。红柳杆较硬较脆,如果用轧轮强行轧入红柳杆,可能会压断红柳杆,破坏沙障整体,甚至会出现断裂红柳杆卡住机械甚至损坏机器的现象。因此,已有草方格沙障自动铺设机械不适用于对红柳杆沙障进行插置。
[0005]红柳杆沙障的铺设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向的条状铺设,另一种是横竖交叉的网格状铺设。采用机械装置实现条状铺设较为容易,但防风固沙的效果较差;网格状铺设防风固沙效果好,但沙障铺设难度较大。针对红柳杆硬度高的特点,如何保证在形成网格状沙障的同时,已插置沙障不会被自动插置机械所碾压或挡住机械的行进,是红柳杆方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用以实现对红柳杆方
格沙障的自动插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包括行走机构、纵向沙障插置机构及横向沙障插置机构;
[0008]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行走驱动机构及外壳,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盘移动,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底盘上;
[0009]所述纵向沙障插置机构包括扭簧送料组件及曲柄滑块插置组件,所述扭簧送料组件包括中心扭簧、卷绕电机及接料板,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卷绕电机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内圈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内圈转动,所述接料板安装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出口的下方,所述曲柄滑块插置组件包括导轨、滑块、插置驱动件及抓压头,所述导轨竖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内,所述插置驱动件与所述滑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抓压头用于夹紧红柳杆的一端;
[0010]所述横向沙障插置机构包括储料箱、输送带、第一推料件、转动板、摊料板、第二转动驱动件、第二推料件及第三推料件,所述储料箱内用于储存红柳杆,所述输送带倾斜设置,所述输送带的上端与所述储料箱的出口对接,所述输送带的下端用于与所述转动板对接,所述第一推料件用于将储料箱内的红柳杆推送至所述输送带的上端,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后端,所述摊料板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与所述转动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所述第二推料件的固定端与所述转动板连接,所述第二推料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摊料板连接,所述第三推料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上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卷绕电机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内圈经由连接杆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板转动设置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出口的下方,所述扭簧送料组件还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接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固定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置驱动件包括主动轴、曲柄、连接轴及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主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所述主动轴铰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驱动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柄及所述连接轴的长度为25cm。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箱的出口开设于其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推料件包括推板及电动推杆,所述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储料箱内,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推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推板移动。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料件包括托架及若干个电动伸缩杆,所述托架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各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托架上,各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摊料板固定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推料件包括固定架、推动气缸及压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储料箱的外侧壁上,所述推动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压架固定连接,所述压架用于与其下方的摊料板上的红柳杆的顶端抵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为第二转动驱动电机。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盘沿纵向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卷绕电机带动中心扭簧的最内圈转动,使中心扭簧收紧,从而使中心扭簧的圈层之间的红柳杆被夹紧,然后通过卷绕电机带动中心扭簧的最内圈反向转动,从而使中心扭簧扩张,在扩张过程中,中心扭簧带动各个红柳杆移动,使最外侧的红柳杆落到接料板上,然后,插置驱动件带动滑块向下移动,同时抓压头扩张;在接触红柳杆后,抓压头向内收拢,从而抓紧红柳杆,然后通过插置驱动件带动滑块移动,直到将红柳杆插置到位,然后抓压头旋开,滑块复位。整个插置过程周期循环,能够有效实现纵向沙障的插置;在装置行驶到一定距离后停止前进,将红柳杆置于储料箱中,当需要送料时,第一推料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纵向沙障插置机构及横向沙障插置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行走驱动机构及外壳,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盘移动,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纵向沙障插置机构包括扭簧送料组件及曲柄滑块插置组件,所述扭簧送料组件包括中心扭簧、卷绕电机及接料板,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卷绕电机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内圈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内圈转动,所述接料板安装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出口的下方,所述曲柄滑块插置组件包括导轨、滑块、插置驱动件及抓压头,所述导轨竖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内,所述插置驱动件与所述滑块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移动,所述抓压头用于夹紧红柳杆的一端;所述横向沙障插置机构包括储料箱、输送带、第一推料件、转动板、摊料板、第二转动驱动件、第二推料件及第三推料件,所述储料箱内用于储存红柳杆,所述输送带倾斜设置,所述输送带的上端与所述储料箱的出口对接,所述输送带的下端用于与所述转动板对接,所述第一推料件用于将储料箱内的红柳杆推送至所述输送带的上端,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后端,所述摊料板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与所述转动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所述第二推料件的固定端与所述转动板连接,所述第二推料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摊料板连接,所述第三推料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电机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内圈经由连接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柳杆网格沙障自动插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转动设置于所述中心扭簧的最外圈出口的下方,所述扭簧送料组件还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接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兰兰吴学成田东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