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54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包括基膜;所述基膜的一侧设置有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所述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远离所述基膜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膜;所述第一柔性膜远离所述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膜;所述基膜、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第一柔性膜和第二柔性膜通过胶黏剂依次叠合粘接;所述基膜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增粘层、浸润胶层和增强出光微结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布布拉格反射层+增强出光微结构层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提高光的反射率,另一方面提高光的出射率,对于多层显示层,当深处的讯息发出光线时,分布布拉格反射层将有助于将对应波长的光反射出多层膜,再经由增强出光微结构层进行折射,提高反射膜的整体光反射率,提高深处的显示层的显示效果。提高深处的显示层的显示效果。提高深处的显示层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

技术介绍

[0002]反光膜是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通常反光膜使用时贴附在一块面板上,通过在反光膜表面印刷、刻字、贴字等工艺将必要讯息远距离反馈(反射)到人们眼中,为人们采取必要行动前时讯息的接收、识别、判断提供了载体帮助。目前,反光膜在交通运输领域、安全警示领域、服饰装饰领域、航海航空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3]当反射膜需要设置有多层讯息时,深处的显示层发出光线的无法实现高光线反射率,导致其深处的显示层反射亮度不足,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对于多层显示层,当深处的讯息发出光线时,分布布拉格反射层将有助于将对应波长的光反射出多层膜,同时出光区设置有增强出光微结构层,进一步提高光的出射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包括基膜;所述基膜的一侧设置有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所述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远离所述基膜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膜;所述第一柔性膜远离所述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膜;所述基膜、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第一柔性膜和第二柔性膜通过胶黏剂依次叠合粘接;所述基膜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增粘层、浸润胶层和增强出光微结构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远离所述基膜的一侧还沉积有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1微米~0.3微米;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锌、氧化镁及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沉积方式为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离子束沉积或磁控溅射沉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基膜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树脂、二亚苯基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膜的厚度是为1微米~30微米;所述第一柔性膜的材质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所述第一柔性膜厚度是为20微米~40微米;所述第二柔性膜的材质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所述第二柔性膜厚度是为10微米~30微米;所述增粘层为高透明度的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酯树脂,所述增粘层的厚度为10微米~30微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浸润胶层的材料选自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甲醛树脂、高密度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浸润胶层包括第一浸润胶层、及设置于第一浸润胶层表面的第二浸润胶层、及设置于第二浸润胶层表面的第三浸润胶层,所述第一浸润胶层的厚度是为10微米~30微米,所述第二浸润胶层的厚度是为10微米~30微米,所述第三浸润胶层的的厚度是为10微米~30微米;所述第一浸润胶层设置有第一荧光层,所述第二浸润胶层
设置有第二荧光层,所述第三浸润胶层设置有第三荧光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荧光层为荧光文字,所述第二荧光层为荧光文字,所述第三荧光层为荧光文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荧光层为荧光图案,所述第二荧光层为荧光图案,所述第三荧光层为荧光图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荧光层为荧光文字和荧光图案,所述第二荧光层为荧光文字和荧光图案,所述第三荧光层为荧光文字和荧光图案。
[0013]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出光微结构层通过压敏胶粘接于所述浸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增强出光微结构层的厚度是为30微米~50微米;所述增强出光微结构层包括出光层、及出光层表面形成的微结构层、及通过涂布形成于所述微结构层表面的表面盖层;所述微结构层为锯齿状或波纹状。
[0014]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剂为丙烯酸型压敏胶,所述丙烯酸型压敏胶的厚度设置为30微米~50微米。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层的材质是聚氨酯树脂,所述出光结构层的折射率为1.7~2.0;所述锯齿状微结构层为通过离子源真空轰击出光层表面形成的锯齿状微结构,所述锯齿状微结构层的折射率为1.7~2.0;所述表面盖层的材质是聚四氟乙烯树脂,所述表面盖层的折射率为1.3~1.5。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布布拉格反射层+增强出光微结构层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提高光的反射率,另一方面提高光的出射率,对于多层显示层,当深处的讯息发出光线时,分布布拉格反射层将有助于将对应波长的光反射出多层膜,再经由增强出光微结构层进行折射,提高反射膜的整体光反射率,提高深处的显示层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截剖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出光微结构层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0

基膜、20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30

第一柔性膜、40

第二柔性膜、50

增粘层、60

浸润胶层、601

第一浸润胶层、602

第二浸润胶层、603

第三浸润胶层、6011

第一荧光层、6021

第二荧光层、6031

第三荧光层、70

增强出光微结构层、701

出光层、702

齿状微结构层、703

表面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包括基膜1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0、第一柔性膜30、第二柔性膜40、增粘层50、浸润胶层60和增强出光微结构层70。
[0022]具体实施例中,基膜10的一侧设置有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0远离基膜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膜30;第一柔性膜30远离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膜40;基膜10、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0、第一柔性膜30和第二柔性膜40通过
胶黏剂依次叠合粘接。
[0023]具体实施例中,基膜的厚度是为1微米~30微米,第一柔性膜厚度是为20微米~40微米,第二柔性膜厚度是为10微米~30微米。基膜10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聚酰亚胺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树脂、二亚苯基醚树脂中一种或几种。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基膜10的材料是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基膜的厚度是15微米,第一柔性膜30的材质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膜,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厚度是40微米;第二柔性膜40的材质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的厚度是为20微米。
[0024]具体实施例中,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20远离基膜10的一侧还沉积有金属氧化物层,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设置在0.1微米~0.3微米之间。沉积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离子体化学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膜;所述基膜的一侧设置有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所述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远离所述基膜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膜;所述第一柔性膜远离所述分布布拉格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膜;所述基膜、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第一柔性膜和第二柔性膜通过胶黏剂依次叠合粘接;所述基膜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增粘层、浸润胶层和增强出光微结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层远离所述基膜的一侧还沉积有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1微米~0.3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方式为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离子束沉积或磁控溅射沉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锌、氧化镁及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树脂、二亚苯基醚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膜的厚度是为1微米~30微米;所述第一柔性膜的材质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膜,所述第一柔性膜厚度是为20微米~40微米;所述第二柔性膜的材质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所述第二柔性膜厚度是为10微米~30微米;所述增粘层为高透明度的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酯树脂,所述增粘层的厚度为10微米~3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增强反射型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胶层的材料选自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雷登兵朱瑞平李成明陈世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众嘉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