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单元和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42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39
一种蓄电单元(2),具有正极(11)、负极(12)、隔离物(13)以及密封部(14)。密封部(14)具有:第1树脂层(15),其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3)分开,并粘接于集电体(21)的第1面(21a);第2树脂层(16),其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4)分开,并粘接于集电体(22)的第1面(22a);以及第3树脂层(17),其设置在第1树脂层(15)与第2树脂层(16)之间,并与第1树脂层(15)和第2树脂层(16)中的每一个树脂层熔接。第1树脂层(15)与第3树脂层(17)的熔接区域(6)的内缘(P2)位于比第1树脂层(15)与集电体(21)的接合区域(A1)的内缘(P1)靠外侧的位置。第2树脂层(16)与第3树脂层(17)的熔接区域(7)的内缘(P4)位于比第2树脂层(16)与集电体(22)的接合区域(A2)的内缘(P3)靠外侧的位置。(P3)靠外侧的位置。(P3)靠外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单元和蓄电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和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双极型电池,其是具备集电体、形成在集电体的一个面的正极层以及形成在集电体的另一个面的负极层的双极型电极隔着绝缘层层叠而成的。在该双极型电池中,在集电体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的周缘部,分别接合有树脂层。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特开2019

175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中,在集电体的与树脂层的接合区域中集电体的位移被树脂层约束。因此,在单元(cell)内发生了压力的异常上升的情况下,集电体以接合区域的内缘为起点在接合区域的内侧以膨胀的方式进行变形。由集电体的变形引起的应力集中到接合区域的内缘。根据这种应力集中,集电体与树脂层的接合变弱,树脂层有可能会从集电体剥离。其结果是,密封性有可能会下降。
[0008]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抑制密封性的下降的蓄电单元和蓄电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公开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蓄电单元具有:正极,其具有第1集电体和设置在第1集电体的一个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具有第2集电体和设置在第2集电体的一个面并与正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隔离物,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相对方向上配置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以及密封部,其为框状,从相对方向观看时,以包围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第1集电体与第2集电体之间,将电解质密封于第1集电体与第2集电体之间的空间,密封部具有:第1树脂层,其与正极活性物质层分开并接合于第1集电体的一个面;第2树脂层,其与负极活性物质层分开并接合于第2集电体的一个面;以及第3树脂层,其在相对方向上设置在第1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之间,并与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中的每一个树脂层熔接,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1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位于比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靠外侧的位置,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2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位于比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靠外侧的位置。
[0011]在上述蓄电单元中,密封部具有:第1树脂层,其接合于第1集电体的一个面;第2树脂层,其接合于第2集电体的一个面;以及第3树脂层,其设置在第1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之间,并与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中的每一个树脂层熔接。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1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位于比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靠外侧的位
置,并且第2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位于比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靠外侧的位置。因此,由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变形而产生的应力的一部分从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以及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分别移动到第1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以及第2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由于能够这样使应力分散,因此能够抑制密封部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剥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密封性的下降。另外,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设置成与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分开。因此,例如,能够确保能收纳因伴随于充放电的各种电化学反应而在蓄电单元内产生的气体的剩余空间。
[0012]也可以是,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1树脂层的内缘和第2树脂层的内缘分别位于比第3树脂层的内缘靠内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与第3树脂层的内缘是与第1树脂层的内缘和第2树脂层的内缘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更易于确保剩余空间。
[0013]也可以是,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以及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分别位于比第3树脂层的内缘靠内侧的位置。
[0014]也可以是,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1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是与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重叠的,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2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是与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重叠的。
[0015]也可以是,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由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一个面之间的整个界面构成,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由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一个面之间的整个界面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密封部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剥离。
[0016]也可以是,在相对方向上,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厚度分别是第3树脂层的厚度以下。在该情况下,相比于第1树脂层与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以及第2树脂层与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第1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以及第2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易于被更强地施加由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变形而产生的应力。第1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强度比第1集电体与第1树脂层的接合强度强。第2树脂层与第3树脂层的熔接强度比第1集电体与第2树脂层的接合强度强。即,由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变形而产生的应力被分散,并且能够使该被分散的应力集中到接合强度强的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密封性的下降。
[0017]也可以是,第1树脂层或第2树脂层包含以面对空间的方式从第3树脂层露出的露出部,隔离物的端部固定于露出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隔离物与以下两个熔接区域分开:第3树脂层与第1树脂层的熔接区域;以及第3树脂层与第2树脂层的熔接区域。若隔离物是与这些熔接区域接触的,则熔接区域有可能由于浸渍于隔离物的电解质而膨润,熔接强度有可能下降。根据使隔离物与这些熔接区域分开的构成,没有熔接强度这样下降的可能性。
[0018]本公开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上述蓄电单元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在相对方向上相邻的蓄电单元中的一个蓄电单元的第1集电体与另一个蓄电单元的第2集电体被电连接。
[0019]在上述蓄电装置中,上述蓄电单元在层叠方向上被串联连接,因此能够在获得输出的同时提高密封性。
[0020]也可以是,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1树脂层设置至第1集电体的外侧为止,从相对方向观看时,第2树脂层设置至第2集电体的外侧为止,从相对方向观看时,分别设置于在相对
方向上相互相邻的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在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外侧被相互熔接。在该情况下,能够用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覆盖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缘部整体,因此,第3树脂层不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接触。因而,作为第3树脂层的构成材料,能够选择与第1集电体和第2集电体的接合强度低的材料。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抑制密封性的下降的蓄电单元和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蓄电单元的概略截面图。
[0025]图3是说明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正极,其具有第1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第1集电体的一个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其具有第2集电体和设置在所述第2集电体的一个面并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隔离物,其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相对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以及密封部,其为框状,从所述相对方向观看时,以包围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集电体与所述第2集电体之间,将电解质密封于所述第1集电体与所述第2集电体之间的空间,所述密封部具有:第1树脂层,其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分开并接合于所述第1集电体的一个面;第2树脂层,其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分开并接合于所述第2集电体的一个面;以及第3树脂层,其在所述相对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2树脂层之间,并与所述第1树脂层和所述第2树脂层中的每一个树脂层熔接,从所述相对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位于比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靠外侧的位置,从所述相对方向观看时,所述第2树脂层与所述第3树脂层的熔接区域的内缘位于比所述第2树脂层与所述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靠外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从所述相对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树脂层的内缘和所述第2树脂层的内缘分别位于比所述第3树脂层的内缘靠内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单元,其中,从所述相对方向观看时,所述第1树脂层与所述第1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以及所述第2树脂层与所述第2集电体的接合区域的内缘分别位于比所述第3树脂层的内缘靠内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夕纪神谷亮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