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523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包括位于地面预设井场内的双排水平井,每排水平井包括按照数字标号顺序依次排列的九口水平井,其中一排水平井以水平面为基础向下倾斜,并沿页岩储层面Ra设有水平段,另一排水平井以水平面为基础向上倾斜,并沿页岩储层面Rb设有水平段,页岩储层面Ra与页岩储层面Rb均为页岩气藏储层发育段R内部的最优质储层,页岩储层面Ra、页岩储层面Rb与气藏储层发育段R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设有地层倾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易于钻井,施工难度小,钻井成本低等优点。钻井成本低等优点。钻井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气藏开发
,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气藏属于特低渗透率的非常规气藏,储层自身渗流能力极低,无法形成自然产能,需要人工压裂技术打碎储层,形成人造裂缝,从而获得工业气流。目前常用多级水力体积压裂方式,水力裂缝横向裂缝主要岩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延展,形态呈“星”型展布,主缝沿储层面垂直水平段方向左右延展,裂缝长约300m,纵向裂缝沿垂直储层面方向上、下延展,垂直射孔点处裂缝延展高度最大约30m,向两侧高度快速变小,平均缝高10m。浅层页岩气藏特指目的层埋深位于600~1500m的页岩气藏,相较于大于2000m的中深层页岩气藏,浅层页岩气藏具有开发成本低的特征,目前在中国四川盆地南部昭通页岩气示范区太阳区块形成规模开发。
[0003]现有技术中,浅层页岩气藏水平井网结构通常采用4~8口的单排(井号:W1/W2/W3/W4)或双排(W1/W2/W3/W4/W5/W6/W7/W8)丛式水平井组井网结构(如图1所示),水平段长度(C1/C2/C3/C4/C5/C6/C7/C8)统一为1000m,同一排相邻水平段间平面投影距离l为350m,A排与B排间距L为700m,水平段靶体位于同一优质页岩段(Ra)内,人工压裂缝长F为300m(附图1)。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单排或双排的水平井井网结构存在较多储量动用不到的地方。如,1、当纵向优质储层厚度较大,超过人工裂缝纵向延展高度时,现有技术的水平井井网结构纵向上平均仅能动用10m范围内的储量,导致垂向储量动用程度低的问题;2、现有的350m井距下,水平段间有50m宽的区域内优质储量未能得到动用;3、双排井之间存在宽度700m的优质储量未能动用;4、现有技术未考虑地层倾角因素增加钻井难度的影响,实际实施过程中,上倾井和下倾角钻井难度有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浅层页岩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并降低钻井施工难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包括位于地面预设井场内双排水平井口。每排水平井包括按照数字标号顺序依次排列的9口水平井(井号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0008]Ra页岩储层段和Rb页岩储层段均位于R页岩储层内部,R页岩储层厚度33m,Ra储层段厚2m,Ra储层段底部距离R储层段底部4m,Rb储层段厚2m,Rb储层段顶部距离R储层段顶部15m,Rb储层段底部距离Ra储层段顶部10m。
[0009]Ra储层面、Rb储层面和R页岩储层面相互平行,并与水平面夹角为α,即地层倾角,优选为5~20
°

[0010]数字标号为1/3/5/的每个水平井具有沿Ra储层段设置的第1水平段L1。
[0011]数字标号为2/4的每个水平井具有沿Rb储层段设置的第2水平段L2。
[0012]数字标号为6/8/10/每个水平井具有沿Ra储层段设置的第3水平段L3。
[0013]数字标号为7/9的每个水平井具有沿Rb储层段设置的第4水平段L4。
[0014]数字标号为12/14/15/17的每个水平井具有沿Ra储层段设置的第5水平段L5。
[0015]所述数字标号为11/13/16/18的每个水平井具有沿Rb储层段设置的第6水平段L6。
[0016]其中,L1内所连通的每个第1压裂缝F1在沿Ra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上延展长度小于等于300m;L2内所连通的每个第2压裂缝F2在沿Rb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上延展长度小于等于300m;L3内所连通的每个第3压裂缝F3在沿Ra页岩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上延展长度小于等于300m;L4内所连通的每个第4压裂缝F4在沿Rb页岩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上延展长度小于等于300m;L5内所连通的每个第5压裂缝F5在沿Ra页岩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上延展长度小于等于300m;L6内所连通的每个第6压裂缝F6在沿Rb页岩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上延展长度小于等于300m。
[0017]上述每个水平井水平段方位与储层最小主应力方向近乎垂直。
[0018]进一步地,F1/F3/F5在垂直于Ra储层面方向上延展的压裂裂缝平均高度小于R储层底部与Rb储层底部的垂直高度差,F2/F4/F6在垂直于Rb储层面方向上延展的压裂裂缝平均高度小于R储层顶部和Ra储层顶部的垂直高度差。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面预设井场的长度H的取值范围为100~150m,宽度K取值范围为80~140m。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同一排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水平井井口之间地面距离的取值范围为5~10m。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排水平井井口之间的距离为30m。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同一排内不同储量段内任意相邻的两口井的水平段在平面投影距离l1为250m。如,数字标号为1井的水平段与所述数字标号为2井的水平段平面投影距离为250m。数字标号为2井的水平段与所述数字标号为3井的水平段平面投影距离为250m,其他类同,不做赘述。位于同一排的同一储层内任意相邻的两口井的水平段在平面投影距离l2为500m,如,数字标号为1井的水平段与所述数字标号为3井的水平段平面投影距离为500m。数字标号为2井的水平段与所述数字标号为4井的水平段平面投影距离为500m,其他类同,不做赘述。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a储层下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1的长度大于沿Ra储层上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3的长度。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b储层下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2的长度大于沿Rb储层上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4的长度。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储层内水平段L5的长度等于水平段L6的长度。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a储层下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1的长度或沿Rb储层下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2的长度为1200m。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a储层上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3的长度或沿Rb储层
上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4的长度为1000m。
[00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a储层的上倾和/或下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5的长度为300m。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Rb储层的上倾和/或下倾方向设置的水平段L6的长度为300m。
[00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水平段L1/L2/L3/L4/L5/L6被划分为多个子段,每个子段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80~100m。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预设井场内的双排水平井,每排水平井包括按照数字标号顺序依次排列的九口水平井,其中一排水平井以水平面为基础向下倾斜,并沿页岩储层面Ra设有水平段,另一排水平井以水平面为基础向上倾斜,并沿页岩储层面Rb设有水平段,页岩储层面Ra与页岩储层面Rb均为页岩气藏储层发育段R内部的最优质储层,页岩储层面Ra、页岩储层面Rb与气藏储层发育段R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设有地层倾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倾角为5~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数字标号为1/3/5的每口水平井具有沿页岩储层面Ra设置的第一水平段L1,数字标号为2/4的每口水平井具有沿页岩储层面Rb设置的第二水平段L2,数字标号为6/8/10的每口水平井具有沿页岩储层面Ra设置的第三水平段L3,数字标号为7/9的每口水平井具有沿页岩储层面Rb设置的第四水平段L4,数字标号为12/14/15/17的每口水平井具有沿页岩储层面Ra设置的第五水平段L5,数字标号为11/13/16/18的每口水平井具有沿页岩储层面Rb设置的第六水平段L6,各水平段的压裂缝沿所在页岩储层面上垂直水平段方向的延展长度小于或等于300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口水平井的水平段方位与所在页岩储层面的最小主应力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层页岩气藏丛式井组极限动用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以水平面为基础向下倾斜的水平井口,各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黄小青王建君舒红林李林袁晓俊刘成崔欢袁渊杜悦叶熙梅珏罗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