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网结构及井网部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24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井网结构及井网部署方法,包括至少四口生产井和一口注入井,其中,生产井包括油管,以及套设在油管外部的隔热管,油管的表面设置油气藏射孔,油气藏射孔穿过隔热管后与外界连通,隔热管的表面设置水合物藏射孔,水合物藏射孔与外界连通,水合物藏射孔位于油气藏射孔的上方,油管和隔热管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的封隔器,且封隔器位于油气藏射孔和水合物藏射孔之间,通过计算生产井和注入井联合开采的经济效益、生产井单独开采的经济效益,以及注入井单独开采的经济效益,并确定生产井和注入井的作业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合物藏和深部油气藏可以公用生产井、注入井,节约钻完井等成本。节约钻完井等成本。节约钻完井等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网结构及井网部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井网结构及井网部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合物是一种非常规的、清洁的天然气资源,其分布面广、资源量大,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同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资源的成藏在时空上存在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生成藏,如中国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墨西哥湾斜坡、加拿大博福特

麦肯齐盆地等地。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所在的地质条件,目前所提出的开采方法都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
[0003]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资源共生成藏问题,CN112392445A公开了一种水合物藏与常规油气藏联合开采系统及方法,其通过设计一套系统进行水合物藏与常规油气藏联合开采。然而,上述系统仅仅考虑开采问题,而没有考虑开采行为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收益,由于单独开发水合物藏或深部油气藏,可能均没有经济收益,故现有技术缺乏配套的装置和井网部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井网结构及井网部署方法,基于特殊的井网结构,并推出对应的预先决策方案,主要解决单独开发水合物藏或深部油气藏有可能没有经济收益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井网结构,包括至少四口生产井和一口注入井,其中,所述生产井包括油管,以及套设在所述油管外部的隔热管,所述油管的表面设置油气藏射孔,所述油气藏射孔穿过所述隔热管后与外界连通,所述隔热管的表面设置水合物藏射孔,所述水合物藏射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水合物藏射孔位于所述油气藏射孔的上方,所述油管和所述隔热管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的封隔器,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油气藏射孔和所述水合物藏射孔之间。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合物藏射孔开口端的第一压控开关。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气藏射孔开口端的第二压控开关。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井与所述油气藏射孔和所述水合物藏射孔连通。
[000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井网部署方法,用于上述的井网结构,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油气藏和水合物藏联合开采的经济效益、油气藏单独开采的经济效益,以及和水合物藏单独开采的经济效益,并确定所述生产井和所述注入井的作业情况。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产井的作业情况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定义所述生产井的经济效益W、W1、W
11
、W2和W
21

[0011]W=a1*(m1‑
n1)+a2*(m2‑
n2)

(S1+S2+S3+S4)(1);
[0012]W1=a1*(m1‑
n1)

(S1+S3)(2);
[0013]W
11
=a1*(m1‑
n1)

S3(3);
[0014]W2=a2*(m2‑
n2)

(S1+S2+S4)(4);
[0015]W
21
=a2*(m2‑
n2)

(S2+S4)(5);
[0016]式中,a1为水合物藏一口生产井的可采储量,a2为深部油藏一口生产井的可采储量,m1为天然气价格,m2为原油价格,n1为天然气的生产与储运成本,n2为原油的生产与储运成本,S1为泥线钻进至水合物藏的钻井成本,S2为从水合物藏深度钻进至深部油藏的钻井成本,S3为水合物藏的完井成本,S4为深部气藏的完井成本;
[0017]当W>0、W1>0且W
2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和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18]当W>0、W1>0且W
2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19]当W>0、W1<0、W2>0且W
1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和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20]当W>0、W1<0、W2>0且W
1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21]当W>0、W1<0、W2<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和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22]当W<0且W1>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23]当W<0、W1<0、W2>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24]当W<0、W1<0、W2<0,当前生产井不进行钻完井作业。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入井的作业情况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定义所述注入井的经济效益V、V1、V
11
、V2和V
21

[0026]V=b1*(m1‑
n1)+b2*(m2‑
n2)

(S1+S2+S3+S4+c1*q+c2*q)(6);
[0027]V1=b1*(m1‑
n1)

(S1+S3+c1*q)(7);
[0028]V
11
=b1*(m1‑
n1)

(S3+c1*q)(8);
[0029]V2=b2*(m2‑
n2)

(S1+S2+S4+c2*q)(9);
[0030]V
21
=b2*(m2‑
n2)

(S2+S4+c2*q)(10);
[0031]式中,b1为增加一口注入井时注入c1方热水时水合物藏增加的可采储量;b2为增加一口注入井时注入c2方热水时深部气藏增加的可采储量;c1为一口注入井需要向水合物藏注入的热水体积;c2为一口注入井需要向深部油藏注入的热水体积;m1为天然气价格,m2为原油价格,n1为天然气的生产与储运成本,n2为原油的生产与储运成本,S1为泥线钻进至水合物藏的钻井成本,S2为从水合物藏深度钻进至深部油藏的钻井成本,S3为水合物藏的完井成本,S4为深部气藏的完井成本;
[0032]当V>0、V1>0且V
21
>0,为当前注入井对应的水合物藏和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33]当V>0、V1>0且V
21
<0,为当前注入井对应的水合物藏部署钻完井作业;
[0034]当V>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口生产井和一口注入井,其中,所述生产井包括油管,以及套设在所述油管外部的隔热管,所述油管的表面设置油气藏射孔,所述油气藏射孔穿过所述隔热管后与外界连通,所述环空层水合物藏射孔,所述隔热管的表面设置水合物藏射孔,所述水合物藏射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水合物藏射孔位于所述油气藏射孔的上方,所述油管和所述隔热管之间设置一个环形的封隔器,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油气藏射孔和所述水合物藏射孔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合物藏射孔开口端的第一压控开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油气藏射孔开口端的第二压控开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井与所述油气藏射孔和所述水合物藏射孔连通。5.一种井网部署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油气藏和水合物藏联合开采的经济效益、油气藏单独开采的经济效益,以及和水合物藏单独开采的经济效益,并确定所述生产井和所述注入井的作业情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网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井的作业情况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定义所述生产井的经济效益W、W1、W
11
、W2和W
21
;W=a1*(m1‑
n1)+a2*(m2‑
n2)

(S1+S2+S3+S4)
ꢀꢀ
(1);W1=a1*(m1‑
n1)

(S1+S3)
ꢀꢀ
(2);W
11
=a1*(m1‑
n1)

S3ꢀꢀ
(3);W2=a2*(m2‑
n2)

(S1+S2+S4)
ꢀꢀ
(4);W
21
=a2*(m2‑
n2)

(S2+S4)
ꢀꢀ
(5);式中,a1为水合物藏一口生产井的可采储量,a2为深部油藏一口生产井的可采储量,m1为天然气价格,m2为原油价格,n1为天然气的生产与储运成本,n2为原油的生产与储运成本,S1为泥线钻进至水合物藏的钻井成本,S2为从水合物藏深度钻进至深部油藏的钻井成本,S3为水合物藏的完井成本,S4为深部气藏的完井成本;当W>0、W1>0且W
2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和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当W>0、W1>0且W
2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部署钻完井作业;当W>0、W1<0、W2>0且W
1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水合物藏和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业;当W>0、W1<0、W2>0且W
11
<0,为当前生产井对应的深部油藏部署钻完井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陆红锋余路耿澜涛毛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