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814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探井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油气状况信息和相邻探井的约束,对探井成效和影响力进行分析;步骤2,根据探井成效和影响力分布对油气储集区域进行分析;步骤3,根据油气储集区域分析结果,对区域单井储量增长贡献及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步骤4,以储量增长预期和计划投资为约束条件,以目标规划法进行探井井位部署规划分析,制定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方案。该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进行区域储量增长预测,建立一种智能化、简单而实用的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并以之为根据提供探井井位部署规划参考方案。案。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信息化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成熟探区储量增长预测以探井为主要方式。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是油气勘探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探井井位部署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储量增长目的达成与勘探投资收益。探井部署一般采用目标规划法,即以储量为决策目标,以经济效益、工作量等指标为约束条件,提出不同的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方案。但是现行方法通常对于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导致方案决策的科学性降低。
[0003]探井井位部署规划依赖于对地质规律的认识和预测,取决于地下油气资源的富集程度及赋存状态,遵循勘探地质规律和勘探发展规律。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勘探规律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储量增长模型,以指导探井井位部署规划。典型的有:翁氏生命旋回模型、Logistic产量变化模型、灰色系统理论、资源量-储量-产量预测模型、油藏分布概率模型、分形数学方法、龚帕兹模型、油藏规模序列法、“帚状”模型、储量增长系数法、地质分析法等。但是这些模型与方法大多从宏观层面预测储量增长预期、公式计算复杂、使用困难,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探区适应性差,不利于指导复杂地质条件下成熟探区的探井井位部署规划。
[0004]因此,如何将地质规律、地质认识、探井分布、储层状态、储量增长情况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简单易用的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模型,以之为根据寻找探井井位部署规划优选方案成为探井井位部署规划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0005]在申请号:CN201911323760.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注采井网井位优化部署的方法,包括基于生产井井距范围约束和最大控制可动储量的虚拟油井井网优化部署方法、基于生产井井距范围和渗流阻力约束的最大控制可动储量老油井综合利用井网优化部署方法、基于注采井距范围和最小渗流阻力级差的虚拟注水井井位优化方法、基于注采井距范围和最小渗流阻力级差的老井综合利用注水井井位优化方法;该专利技术解决了油藏新区建设井网设计和老区综合调整井网设计的注采井距矢量化设计,使得井网井距设计与调整的量化科学决策得以实现。
[0006]在申请号:CN201911367075.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复杂断块油藏开采区域加密井井位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复杂断块油藏开采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针对三维地质模型中每一个无井点网格,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在该无井点网格中钻井时,单井钻遇的油层数量,以及在每个油层中单井的实际控制面积;根据单井在每个油层中的实际控制面积内包含的网格数、每个网格的剩余油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原油密度和孔隙体积确定在每个油层中单井的剩余可动油储量;叠加所有油层的剩余可动油储量,得到单井的总剩余可动油储量;将最大总剩余可动油储量对应的无井点网格确定为加密井的部署井位。该申请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确定加密井的井位,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开采区域的储量
动用程度。
[0007]在申请号:CN202111051454.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超浅层

浅层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方法,基于历史地质资料和勘测资料,部署钻探井位;进行全钻孔取芯,建立岩性柱状图;进行含气量测试,确定优质含气层段;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井下原位地应力测量、地球物理测井、钻孔立体成像,建立含气层段地质结构力学模型;进行矿物组分、岩石力学参数试验测试,制定压裂方案;进行压裂操作,监测水力压裂缝网信息,试气求取日产气量,判断其是否满足经济效益要求,若不满足,重新部署钻探井位;若满足,则滚动部署开发井网。该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有效开发超浅层

浅层页岩气资源。
[0008]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准确、快速地规划多种探井井位部署方案以供决策参考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该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包括:
[0011]步骤1,根据探井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油气状况信息和相邻探井的约束,对探井成效和影响力进行分析;
[0012]步骤2,根据探井成效和影响力分布对油气储集区域进行分析;
[0013]步骤3,根据油气储集区域分析结果,对区域单井储量增长贡献及投资情况进行分析;
[0014]步骤4,以储量增长预期和计划投资为约束条件,以目标规划法进行探井井位部署规划分析,制定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方案。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6]步骤1包括:
[0017]步骤1a,根据探井钻井过程中储层是否具有油气显示或者电测显示以及下套管进行试油后的结果和判断结论的储层油气状况信息对探井进行有效性分类;
[0018]步骤1b,根据探井的地质条件和相邻探井的约束对探井进行影响力分析;
[0019]步骤1c,将研究区域等分为若干网格,以探井所在网格为中心进行探井有效性辐射,得到探井成效影响力分布。
[0020]在步骤1a中,根据探井穿过储层的油气状况,将探井进行有效性分类,具有油层、稠油层、含水油层的探井为第一类,具有油水同层、含油水层的探井为第二类,具有油气显示储层或者电测显示可能有油气储层的探井为第三类,其他为第四类。
[0021]在步骤1b中,对于地质条件变化非常快的地区,探井周围的有限区域内,储层仍可认为是均质的,因此单口探井有效性可以覆盖一定范围;在成熟探区,由于探井大量存在,单井覆盖范围受到相邻探井的约束,覆盖半径大小在大部分区域影响不大。
[0022]步骤1c包括:
[0023]步骤1c1,连接数据库,获取初始数据,包括探井的x、y坐标及分类,并对数据的x、y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0024]步骤1c2,将坐标归一化后的数据乘以网格大小系数并取整,根据坐标进行数据的合并,其中分类保留最优值;
[0025]步骤1c3,创建一张网格图像,根据合并后的数据,依照坐标索引把分类结果填充到图片中,此时图片中包含有所有探井的分类信息;
[0026]步骤1c4,对网格图像进行有效性赋值,根据探井的分类不同,对相应位置赋予不同的有效性数值A1,A2,A3,A4,有效性依次递减;
[0027]步骤1c5,根据总迭代次数S1进行辐射迭代,每次迭代会遍历整幅图像:若图像上一点(x,y)的有效性数值a处于{A1,A2,A3}中且此时迭代次数s小于次迭代次数S2,则对该点的上、下、左、右四个点进行辐射判断,对其中不包含有效性数值的点赋予该点的有效性数值ai;若图像上一点(x,y)的有效性数值a=A4,则对该点的上、下、左、右四个点进行辐射判断,对其中不包含有效性数值的点赋予该点的有效性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探井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油气状况信息和相邻探井的约束,对探井成效和影响力进行分析;步骤2,根据探井成效和影响力分布对油气储集区域进行分析;步骤3,根据油气储集区域分析结果,对区域单井储量增长贡献及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步骤4,以储量增长预期和计划投资为约束条件,以目标规划法进行探井井位部署规划分析,制定探井井位部署规划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步骤1a,根据探井钻井过程中储层是否具有油气显示或者电测显示以及下套管进行试油后的结果和判断结论的储层油气状况信息对探井进行有效性分类;步骤1b,根据探井的地质条件和相邻探井的约束对探井进行影响力分析;步骤1c,将研究区域等分为若干网格,以探井所在网格为中心进行探井有效性辐射,得到探井成效影响力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a中,根据探井穿过储层的油气状况,将探井进行有效性分类,具有油层、稠油层、含水油层的探井为第一类,具有油水同层、含油水层的探井为第二类,具有油气显示储层或者电测显示可能有油气储层的探井为第三类,其他为第四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b中,对于地质条件变化非常快的地区,探井周围的有限区域内,储层仍可认为是均质的,因此单口探井有效性可以覆盖一定范围;在成熟探区,由于探井大量存在,单井覆盖范围受到相邻探井的约束,覆盖半径大小在大部分区域影响不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c包括:步骤1c1,连接数据库,获取初始数据,包括探井的x、y坐标及分类,并对数据的x、y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步骤1c2,将坐标归一化后的数据乘以网格大小系数并取整,根据坐标进行数据的合并,其中分类保留最优值;步骤1c3,创建一张网格图像,根据合并后的数据,依照坐标索引把分类结果填充到图片中,此时图片中包含有所有探井的分类信息;步骤1c4,对网格图像进行有效性赋值,根据探井的分类不同,对相应位置赋予不同的有效性数值A1,A2,A3,A4,有效性依次递减;步骤1c5,根据总迭代次数S1进行辐射迭代,每次迭代会遍历整幅图像:若图像上一点(x,y)的有效性数值a处于{A1,A2,A3}中且此时迭代次数s小于次迭代次数S2,则对该点的上、下、左、右四个点进行辐射判断,对其中不包含有效性数值的点赋予该点的有效性数值ai;若图像上一点(x,y)的有效性数值a=A4,则对该点的上、下、左、右四个点进行辐射判断,对其中不包含有效性数值的点赋予该点的有效性数值a;步骤1c6,迭代结束后,输出影响力分布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步骤2a,根据探井的有效性分类结果对探井进行有效性聚类;步骤2b,以有效探井聚类结果为基础,对无效探井归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a包括:步骤2a1,连接数据库,得到初始数据,将原始数据做归一化处理;步骤2a2,给各项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步骤2a3,从经过处理后的数据中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的k个质心向量:{μ1,μ2,...,μk};步骤2a4,围绕k个质心进行聚类,划分为不同的簇;步骤2a5,输出簇划分C={C1,C2,...Ck}。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熟探区中短期井位部署规划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a4包括:步骤2a4a,对于n=1,2,...,N:将簇划分C初始化为步骤2a4b,对于i=1,2...m,使用vq算法计算样本x
i
和各个质心向量μ
j
(j=1,2,...k)的距离,将x
i
标记最小的为d
ij
所对应的类别λ
i
,此时更新Cλ
i
=Cλ
i
∪{x
i
};步骤2a4c,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俊民张益政冯电波高珊珊杨旭邓娟陈述腾李玲隋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