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乳霜配方优化的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7508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乳霜配方优化的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显微观察法联合粒径检测法,利用乳霜类产品水相、油相及乳化剂三者乳化原理,对乳化体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及粒径分布检测。该方法不仅可定性定量反映乳霜类产品的乳化情况,而且通过该方法优化制备的乳霜稳定性高、使用感佳、渗透性强,避免了主观评价方法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判断标准不清晰等问题。与单用显微计数法和传统感官评价法相比,该方法可信度高、客观性强,只需少量样品,即可获得多种微观指标,同时可作为一种新型联用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类型乳霜类产品的配方优化,为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乳霜配方优化的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产品优化
,具体的更涉及一种方便乳霜配方优化的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乳霜类产品是液

液分散体系,乳化体粒度特征是乳霜类产品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参数包括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粒度特征既可从微观上确定乳霜类产品分散相的组成特点,又可从宏观上描述乳化体的乳化过程。同时,乳霜类产品的整体理化性质,如黏度、稳定性等,也与其粒度特征密切相关。
[0003]对于特殊结构乳化体系,其微观结构、影响因素及使用优势尚不明确。对于特定功效成分形成的微米或纳米乳化体系,解决了很多原料在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可大大提高乳霜类产品的稳定性、渗透性和使用感,但上述性能的提升难以明确判断。因此,建立一种基于微观结构分析的乳霜配方优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微观结构分析的产品优化方法以反映乳霜类产品微观结构特性为研究重点,以提高乳霜类产品稳定性、渗透性及使用感为目的,相较于单一的镜下观察及传统的主观评价,存在以下优点:
[0005](1)评价指标多样。通过该新型联用检测手段,只需少量样品,即可获得乳化体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均匀程度等多种指标,信息利用度高。
[0006](2)准确度高。该法可定性定量评价产品的微观结构,避免传统手段带来的主观性,对于使用感相近的产品,可避免主观判断标准不清晰的问题。
[0007](3)适用范围广。涉及乳化过程的乳霜类产品均适用本检测手段,操作简便快捷,耐用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观结构分析的乳霜配方优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定性定量反映乳霜类产品的乳化情况,而且通过该方法进行配方优化制备的乳霜稳定性高、使用感佳、皮肤渗透性强。该方法具有可信度高、客观性强,可避免主观评价方法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型联用检测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型乳霜类产品的配方优化,为乳霜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所述的一种方便乳霜配方优化的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对乳霜进行微观结构评价分析,方法如下:
[0011](1)镜下观察乳化体结构:随机选取乳霜,滴在载玻片上并用盖玻片轻轻压片,使用Olympus BX43生物显微镜观察乳化体粒径形态及大小,根据显微镜下乳化体粒子的分布和规则程度,定性评价乳霜乳化情况;
[0012](2)激光粒度仪测定乳化体粒径及分散系数:称取乳霜用超纯水稀释,取稀释液于
样品池中,使用Delsa Nano激光粒度测定仪进行测定稀释液产品的乳化体粒径及分布图,计算稀释液中乳霜粒径大小及多分散系数,定量评价乳霜乳化情况;
[0013]对具有不同配方的乳霜按照上述步骤(1)

(2)的测试方法测量产品的性能特征后,分别进行性能优劣排序,按此方法,获取配方优化的乳霜产品。
[0014]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显微镜镜下观察放大倍数为40倍~1000倍。
[0015]进一步地,步骤(2)中乳霜稀释倍数为1~3倍。
[0016]进一步地,步骤(2)中测试温度为室温。
[0017]进一步地,步骤(2)中每次测试稀释液的用量为1~5mL。
[0018]与现有检测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联用检测手段,只需少量样品,即可获得多种指标,信息利用度高。同时该法可定性定量评价产品的微观结构,避免传统手段带来的主观性,对于使用感相近的产品,可避免判断标准不清晰的问题,提高检测过程的准确度。最后该法适用范围广,涉及乳化过程的乳霜类产品均适用本检测手段,操作简便快捷,耐用性强。
[0020](2)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优化的产品,其稳定性及使用感均有显著提升,不仅为优化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持,更建立了一种科学全面的乳霜类产品配方优化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更加准确、全面控制乳霜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图1复配乳化剂种类优化样品微观观察图(200
×
);
[0023]图2复配乳化剂种类优化样品乳化体粒径及分布图;
[0024]图3复配乳化剂添加量优化样品微观观察图(200
×
);
[0025]图4复配乳化剂添加量优化样品乳化体粒径及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可以通过常规渠道购买获得。
[0028]实施例1
[0029]首先对乳霜进行复配乳化剂种类配方优化,进行微观结构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复配乳化剂种类。
[0030]乳霜配方组成为:
[0031]油相:各组分重量配比为,4份二甲基硅氧烷、5份异十六烷、1份棕榈酸异辛酯、1.5份霍霍巴油、0.3份白池花籽油、3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0.3份沙棘果油和0.2份乳木果脂;
[0032]水相:纯化水;
[0033]功效成分:铁皮石斛花

佛手提取物复配物;
[0034]复配乳化剂:其中组合一(PEG

40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两者质量配比1:1)、组合二(司盘60、吐温60,两者质量配比1:1)、组合三(鲸蜡硬脂醇、平平加O

20,两者质量配比1:1)、组合四(PEG

100硬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两者质量配比1:1)、组合五(路博润SS、路博润SSE

20,两者质量配比1:1)。
[0035]制备例1

5制备复配乳化剂种类优化乳霜,制备过程均为:称取油相的各组分与复配乳化剂加热溶解,再称取水相升温溶解后,二者混合并进行乳化,充分乳化后,降温至室温,加入功效成分,即得复配乳化剂种类优化乳霜。其中,按重量分数计,乳霜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油相15.3%、功效成分1%、复配乳化剂2%,加入纯化水补齐至100%。
[0036]制备例1

5分别使用组合一、二、三、四和五的复配乳化剂,分别得到配方一、二、三、四和五的乳霜。
[0037]实施例2
[0038]选取最佳复配乳化剂种类(路博润SS、路博润SSE

20),对乳霜进行复配乳化剂添加量优化,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乳霜配方优化的微观结构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乳霜进行微观结构评价分析,方法如下:(1)镜下观察乳化体结构:随机选取乳霜,滴在载玻片上并用盖玻片轻轻压片,使用Olympus BX43生物显微镜观察乳化体粒径形态及大小,根据显微镜下乳化体粒子的分布和规则程度,定性评价乳霜乳化情况;(2)激光粒度仪测定乳化体粒径及分散系数:称取乳霜用超纯水稀释,取稀释液于样品池中,使用Delsa Nano激光粒度测定仪进行测定稀释液产品的乳化体粒径及分布图,计算稀释液中乳霜粒径大小及多分散系数,定量评价乳霜乳化情况;对具有不同配方的乳霜按照上述步骤(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素红刘堃吕圭源丁妍妍贺行理商许万枫郑祥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