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504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烯烃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DCC装置、分馏单元、压缩除杂单元、深冷分离单元、蒸气裂解单元和PDH单元;DCC装置和蒸气裂解单元的出口均与分馏单元连接,分馏单元与压缩除杂单元、深冷分离单元依次连接;压缩除杂单元的入口还与PDH单元的出口连接;深冷分离单元包括多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乙烷循环管线与蒸气裂解单元的入口连接,一个出口通过丙烷循环管线与PDH单元的入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DCC(深度催化裂化)、轻烃蒸汽裂解和PDH(丙烷脱氢)作为原料裂解的“三头”,可以将原料最大限度地制备烯烃。大限度地制备烯烃。大限度地制备烯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烯烃生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DCC(深度催化裂化)的分离工艺流程中,原料加氢蜡油、加氢重油等重油经催化裂化后得到反应油气;反应油气经分馏、吸收稳定,脱除焦炭、油浆、柴油、汽油等重组分后得到轻质气、液两相;它们再经双脱后得到脱硫后的LPG和脱硫后的干气(即将干气和液化气脱无机硫,以及将液化气和汽油脱有机硫);脱硫后的液化气经气分得到丙烯、丙烷、混合碳四,丙烯气需进一步精制得到聚合级丙烯产品;脱硫后的干气经干气回收处理(即油吸收或PSA)脱除甲烷/氢尾气,得到提浓的混合碳二干气;提浓的混合碳二干气经深冷分离,得到聚合级乙烯产品,而分离出的饱和烷烃需经过轻烃蒸汽裂解流程制备烯烃。见图1。
[0003]上述流程特点是:需要同时设置DCC(深度催化裂化)装置和蒸汽裂解装置,才可以得到聚合级乙烯产品和聚合级丙烯产品,同时干气回收处理单元有不同工艺路线,即油吸收或PSA,其碳二组分损失率为8~17%,导致全流程的聚合级烯烃回收率低,而且丙烷用于蒸汽裂解,三烯收率约61wt%,很大一部分转化成了附加值不高的甲烷。可见,上述现有方案流程长,聚合级烯烃回收率低,部分分离单元或设备重复设置,投资高。
[0004]因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将DCC(深度催化裂化)、轻烃蒸汽裂解和PDH(丙烷脱氢)作为原料裂解的“三头”,产生的反应油气和裂解气一同经分馏后,得到的富气物料,并与PDH的反应器流出物混合,经压缩除杂、深冷分离等操作单元分离出聚合级乙烯、聚合级丙烯产品,形成“一尾”,可以将原料最大限度地制备烯烃。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DCC装置、分馏单元、压缩除杂单元、深冷分离单元、蒸气裂解单元和PDH单元;
[0007]所述DCC装置和蒸气裂解单元的出口均与分馏单元连接,所述分馏单元与压缩除杂单元、深冷分离单元依次连接;
[0008]所述压缩除杂单元的入口还与所述PDH单元的出口连接;
[0009]所述深冷分离单元包括多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乙烷循环管线与所述蒸气裂解单元的入口连接,一个出口通过丙烷循环管线与所述PDH单元的入口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DCC(深度催化裂化)的原料为加氢蜡油和/或加氢重油等重油,裂解得到的反应油气中含有的饱和烷烃(乙烷/丙烷)最终分离后不能作为催化裂解的原料,需要经过蒸气裂解单元和PDH单元进一步分别裂解乙烷和丙烷制备烯烃,本专利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将饱和烷烃(乙烷/丙烷)转化为烯烃,使得最终的产品结构中不含乙烷/丙烷等烷
烃。
[0011]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和方法避免了干气回收单元的碳二组分的损失。在现有流程中,为了回收干气中的乙烯,需要经干气回收单元将甲烷氢尾气脱除,得到提浓的混合碳二干气,这个过程通常采用油吸收或者PSA等方式,其均存在8

17%的碳二组分混到甲烷尾气中无法回收。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深冷分离的精馏操作,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下,可以很好控制精馏塔的分离指标,在获取聚合级乙烯和聚合级丙烯的同时,也提高了它们的回收率,并减少了乙烷/丙烷等饱和烷烃的损失。本专利技术通过PDH单元将丙烷脱氢制得丙烯,丙烯收率超过80wt%,而将丙烷采用蒸汽裂解工艺进行处理,乙烯、丙烯与丁二烯总收率仅61%左右。所以,相比于蒸汽裂解工艺,通过PDH单元可以提高丙烷的利用效率,提高装置的烯烃产率。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PDH单元的入口还连接有炼厂丙烷进料管线。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压缩除杂单元的入口还连接有混合干气进料管线。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深冷分离单元的剩下的出口分别与富氢气输出管线、甲烷尾气输出管线、聚合级乙烯输出管线、聚合级丙烯输出管线和混合碳四输出管线连接。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压缩除杂单元包括压缩机、胺洗/碱洗塔和脱杂吸附床。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深冷分离单元包括冷箱、脱甲烷塔、脱乙烷塔、乙烯精馏塔、脱丙烷塔、丙烯精馏塔、脱丁烷塔、乙烯机和丙烯机。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方法,该方法在所述的系统中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将所述DCC装置生产的反应油气和来自所述蒸气裂解单元的裂解气送入所述分馏单元,得到富气;
[0019]S2:将所述富气和来自所述PDH单元的反应器流出物一起送入所述压缩除杂单元进行压缩除杂处理,得到除杂后的工艺气;
[0020]S3:将所述除杂后的工艺气送入所述深冷分离单元进行深冷逐级分离处理,得到聚合级乙烯、聚合级丙烯产品、富氢气、甲烷尾气、混合碳四、循环乙烷和循环丙烷;
[0021]S4:将所述循环乙烷送入所述蒸气裂解单元处理得到所述裂解气,送入所述分馏单元;将所述循环丙烷送入所述PDH单元得到所述反应器流出物,送入所述压缩除杂单元。
[0022]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和方法简化了分离流程,可降低装置的投资。在现有流程中,需要设置两套分离流程,一套用于DCC反应油气的分离,经过分馏、吸收稳定等油吸收工艺得到轻质气、液两相,再经过双脱脱除有机硫和无机硫后,得到LPG和干气。LPG经过气分得到丙烯,丙烯根据下游装置的要求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精制;干气经过干气回收等预处理后,才能进入深冷分离,从而得到聚合级乙烯产品。而乙烷/丙烷循环到裂解炉裂解后,经过急冷、压缩也进入深冷分离,才能将乙烷/丙烷“吃干榨净”。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尾”分离流程,将DCC裂解出来的反应油气和轻烃蒸汽裂解出来的裂解气一同送入分馏单元,脱除柴油、裂解汽油等重组分后,与来自PDH单元的反应器流出物混合,经压缩机增压后除去CO2、H2S、NO
x
、有机硫、砷和汞等杂质,最后在深冷分离单元逐级分离,得到聚合级乙烯和聚合级丙烯产品,大幅简化分离流程。同时在产品的纯度上,无需进一步精制,可以直接供下游聚烯烃装置、EOEG等装置作为原料使用。而乙烷和丙烷等饱和烷烃分别循环到“三头”中的轻烃裂解炉(蒸气裂解单元)裂解和PDH单元,乙烷蒸汽裂解的乙烯收率可达80%,丙烷脱氢的丙烯收率超过80%,乙烷、丙烷均得以高效利用。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DCC装置中的原料为加氢蜡油和/或加氢重油。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PDH单元的处理工艺选用流化床工艺。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分馏单元内的气体经所述分馏处理后,除去的物质为馏程≥150℃的重组分,优选地,所述分馏单元除去的物质包括焦炭、油浆、柴油和裂解汽油。
[0026]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DCC装置、分馏单元、压缩除杂单元、深冷分离单元、蒸气裂解单元和PDH单元;所述DCC装置和蒸气裂解单元的出口均与分馏单元连接,所述分馏单元与压缩除杂单元、深冷分离单元依次连接;所述压缩除杂单元的入口还与所述PDH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深冷分离单元包括多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通过乙烷循环管线与所述蒸气裂解单元的入口连接,一个出口通过丙烷循环管线与所述PDH单元的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其中,所述PDH单元的入口还连接有炼厂丙烷进料管线;所述压缩除杂单元的入口还连接有混合干气进料管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其中,所述深冷分离单元的剩下的出口分别与富氢气输出管线、甲烷尾气输出管线、聚合级乙烯输出管线、聚合级丙烯输出管线和混合碳四输出管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其中,所述压缩除杂单元包括压缩机、胺洗/碱洗塔和脱杂吸附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系统,其中,所述深冷分离单元包括冷箱、脱甲烷塔、脱乙烷塔、乙烯精馏塔、脱丙烷塔、丙烯精馏塔、脱丁烷塔、乙烯机和丙烯机。6.一种提高DCC装置低碳烯烃产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中进行,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DCC装置生产的反应油气和来自所述蒸气裂解单元的裂解气送入所述分馏单元,得到富气;S2:将所述富气和来自所述PDH单元的反应器流出物一起送入所述压缩除杂单元进行压缩除杂处理,得到除杂后的工艺气;S3:将所述除杂后的工艺气送入所述深冷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百仁高斌盛在行王振维李广华刘罡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