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90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移技术和热反射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泵浦

探测热反射技术包含时域热反射(TDTR)、频域热反射(FDTR)、瞬态热反射(TTR)和稳态热反射(SSTR)等技术,这些技术通常用于电子器件材料(金属,陶瓷,半导体等)的热物性表征。其中泵浦光源对样品表面加热,表面发生温度变化;探测激光探测表面反射率的变化,根据热反射原理(反射率变化随温度成正比),探测激光器间接探测到表面温度变化;该温度变化背后暗含着材料热物性信息,结合热传导模型,拟合出多层材料热物性(热导率、界面热阻)。为了满足反射率变化和温度变化线性关系,通常需在材料表面镀金属,因为大部分金属如Au,Al都满足良好的线性;此外表面金属保证加热激光的光被充分吸收转化成热。常见的镀膜方法有热蒸发、电子束蒸发、磁控溅射等方法,它们都可以使材料和金属薄膜之间形成很好的结合力,但在测试的过程当中金属会扩散到材料里面形成混合层破坏材料,所以也不能应用到快速生产线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传统的热反射技术,使用金属薄膜的情况下对材料有破坏性,针对现有技术中过渡衬底的金属薄膜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辅助转移法向待测样品转移,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测试技术,且实现金属薄膜回收利用,系一种更加通用、快捷、低成本的无损泵浦
r/>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实现材料表面金属的回收利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要点如下:
[0005]S1:在过渡衬底上镀一层金属薄膜,需要标定薄膜厚度;
[0006]S2:将PDMS覆盖在金属薄膜的上方,温度控制在常温到200℃范围内;所述PDMS为主剂即A胶与硬化剂即B胶混合后固化制成;
[0007]S3:将玻片与PDMS接触后,挤压玻片;
[0008]S4:PDMS将金属薄膜剥离;
[0009]S5:放置待测样品;将金属薄膜充分与待测样品充分接触,在常温到200℃下挤压玻片;
[0010]S6:金属薄膜脱离PDMS转移到样品上;
[0011]S7:测金属膜的厚度、粗糙与褶皱,确定转移后用于测试的区域;
[0012]S8:利用转移的金属膜对待测样品进行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
[0013]S9:测试结束后,对金属膜重复步骤S2

S4,将待测样品上的金属转移走;此后,清洗样品表面;
[0014]S10: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验证是否有残留。
[0015]具体步骤为:
[0016]步骤S1:在过渡衬底上镀一层金属薄膜,该衬底可以为硅(Si),蓝宝石,二氧化硅/硅(SiO2/Si)等各种平整衬底,金属薄膜可以是金(Au)、铝(Al)、铜(Cu)、铂(Pt)等单层金属,需要标定薄膜厚度。常见的镀膜方法有热蒸发、电子束蒸发、磁控溅射等。
[0017]步骤S2:将PDMS覆盖在金属薄膜的上方,温度控制在常温到200℃范围内,优选150℃;所述PDMS为主剂(A胶)与硬化剂(B胶)混合后固化制成;优选地,将PDMS覆盖在金属薄膜的上方,温度为150℃;所A胶与B胶的质量比10:1。
[0018]步骤S3:利用微动平台,将玻片粘附在平台下方,缓慢下降,直到与PDMS完全接触,挤压玻片0

20分钟;优选地,挤压玻片时间为5

10分钟。
[0019]步骤S4:迅速上升平台,PDMS和玻璃片一起上升,同时PDMS将金属薄膜剥离。
[0020]步骤S4的第二种方案:在步骤S1中选SiO2/Si作为衬底,通过步骤S2

S3得到的PDMS/金薄膜/SiO2/Si整个结构放入到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强酸或强碱为不超过1%氢氟酸(HF)或氢氧化钠溶液(NaOH)。强酸或强碱溶液会刻蚀牺牲层SiO2,PDMS粘附金属,与Si分离。本专利技术选取强酸或强碱关键在于:强酸或强碱和SiO2发生化学反应,但不和PDMS或金属发生反应;能够刻蚀掉SiO2,使得PDMS/金属与Si基板分离。
[0021]对于粘附性差金属Au、Pt,利用步骤S1

S4实现PDMS/金属薄膜的制备;
[0022]对于粘附性好的金属,比如Al,Ni,可以在金属与过渡衬底之间镀一层约1nm(1nm

5nm)的粘附性差的金属(Au、Pt),再利用步骤S1

S4实现PDMS/多层金属薄膜的制备,该方案借助粘附性差的金属剥离粘附性好的金属。此外,任意金属种类都可以用步骤S1

S4第二种方案实现。
[0023]步骤S5:放置待测样品,待测样品包括单层体材料,或者多层薄膜材料等任意材料。缓慢下降平台,使PDMS/金属薄膜靠近样品,直到金属薄膜充分与待测样品充分接触,在常温到200℃下挤压玻片0

20分钟;优选地,在常温到200℃下挤压玻片5

10分钟。
[0024]步骤S6:缓慢上升平台,PDMS和玻璃一起上升,同时金属薄膜会脱离PDMS转移到样品上。
[0025]步骤S7: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金属膜的厚度、粗糙与褶皱,确定转移后可以用于测试的区域。
[0026]步骤S8:利用转移的金属膜对待测样品进行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
[0027]步骤S9:测试结束后,对金属膜重复步骤S2

S4,将待测样品上的金属转移走。此后,用丙酮清洗样品表面。优选地,清洗步骤为:超声波清洗然后干燥;用丙酮清洗完成后,再用异丙醇,使用相同步骤重复清洗。
[0028]步骤S10:利用高倍显微镜、拉曼光谱、荧光光谱、AFM等测试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验证是否有残留。其中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通过波峰看到不同材料的信号,高倍显微镜和AFM可以直接观测表面结构。
[00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0030]本专利技术方法突出优点为重复性,即转移多次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可靠性,即该方法得到的样品可以顺利完成接下来的热反射测试。具体为:
[0031]1、与传统镀膜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测试后表面无任何金属材料、有机材料残留。
[0032]2、在镀膜方法中,每一批的金属膜质量、厚度、界面会有区别。转移发可以保证金属薄膜的质量、厚度、界面情况一致。
[0033]3、该方法通用、快捷、成本低,重复性可靠性高,并可以实现材料上金属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步骤S1至S2的过程示意图;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过渡衬底上镀一层金属薄膜,需要标定薄膜厚度;S2:将PDMS覆盖在金属薄膜的上方,温度控制在常温到200℃范围内;所述PDMS为主剂即A胶与硬化剂即B胶混合后固化制成;S3:将玻片与PDMS接触后,挤压玻片;S4:PDMS将金属薄膜剥离;S5:放置待测样品;将金属薄膜充分与待测样品充分接触,在常温到200℃下挤压玻片;S6:金属薄膜脱离PDMS转移到样品上;S7:测金属膜的厚度、粗糙与褶皱,确定转移后用于测试的区域;S8:利用转移的金属膜对待测样品进行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S9:测试结束后,对金属膜重复步骤S2

S4,将待测样品上的金属转移走;此后,清洗样品表面;S10: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验证是否有残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薄膜转移的无损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所述步骤S1:在过渡衬底上镀一层金属薄膜,该衬底为硅、蓝宝石或二氧化硅/硅,金属薄膜为金、铝、铜或铂单层金属,需要标定薄膜厚度;所述步骤S2:将PDMS覆盖在金属薄膜的上方,温度控制在常温到200℃范围内;所述PDMS为主剂即A胶与硬化剂即B胶混合后固化制成;所述步骤S3:利用微动平台,将玻片粘附在平台下方,缓慢下降,直到与PDMS完全接触,挤压玻片0

20分钟;所述步骤S4:迅速上升平台,PDMS和玻璃片一起上升,同时PDMS将金属薄膜剥离;所述步骤S5:放置待测样品,待测样品包括单层体材料,或者多层薄膜材料;缓慢下降平台,使PDMS/金属薄膜靠近样品,直到金属薄膜充分与待测样品充分接触,在常温到200℃下挤压玻片0

20分钟;所述步骤S6:缓慢上升平台,PDMS和玻璃一起上升,同时金属薄膜会脱离PDMS转移到样品上;所述步骤S7: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金属膜的厚度、粗糙与褶皱,确定转移后用于测试的区域;所述步骤S8:利用转移的金属膜对待测样品进行泵浦

探测热反射测试;所述步骤S9:测试结束后,对金属膜重复步骤S2

S4,将待测样品上的金属转移走;此后,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超周少杰孟弼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