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元杂芳环类menin-MLL相互作用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87486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式(I)化合物、其药用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该化合物在治疗疾病和病症中可用作药剂,所述疾病和病症包括癌症由men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元杂芳环类menin

MLL相互作用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五元杂芳环类menin

MLL相互作用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混合谱系白血病重排(mixed lineage leukemia

rearranged,MLL

r)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急性白血病,由MLL1基因自发易位引起。易位产生的MLL

r融合蛋白以高亲和力与核蛋白Menin结合,Menin

MLL相互作用通过驱动特定的转录程序导致白血病发生。
[0003]当前尚无针对MLL

r或NPM1突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药物或疗法获批,MLL融合蛋白的存在是白血病预后不良的标志,MLL

r白血病患者对目前可用的治疗反应不佳,5年总生存率约为35%;MLL基因的易位与儿童的5年无病生存期降低13

34%有关,MLL

r的AML成年患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5

10%。NPM1突变型AML 5年总生存率约为50%。此外,AML复发率高,约50%病人会在1

2年内复发,且多数复发的AML最终会转为复发/难治AML,目前尚无针对复发/难治性AML的有效治疗方案。AML存在巨大分子异质性,携带不同突变的患者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预后。AML药物研发的方向为更精准地靶向不同突变,开发针对不同突变的靶向药物。
[0004]Menin

MLL相互作用抑制剂属于表观遗传抑制剂,能够阻断Menin和白血病细胞中MLL融合蛋白(MLL

r)的相互作用。当前已有2个化合物临床在研,SNDX

5613(WO2017214367A1)正在开展用于携带MLL重排或NPM1突变的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1/2期研究,KO

539(WO 2017161028)当前正在进行用于携带MLL重排或NPM1突变的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临床1期研究。
[0005]综上所述,Menin

MLL相互作用抑制剂作为药物研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Menin

MLL相互作用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07][0008]其中:
[0009]X1、X2中有且只有1个选自

O



S



NR
x1
,且当其中一个为

O



S



NR
x1
时,另一个为

CR
x2

[0010]R
x1
选自H、C1

C6烷基;
[0011]R
x2
选自H、

O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6烷氧基、C1

C6卤代烷基;环A选自C6

10芳基、C5

8环烷基、5

10元杂芳基或4

10元杂环基;
[0012]B为键或

N(R
b
)


[0013]R
b
选自H、C1

C6烷基;
[0014]L选自:
[0015][0016]Q选自

C(R
q1
R
q2
)



C(=O)



S(=O)



S(=O)2‑

[0017]R
q1
、R
q2
各自独立地选自H或C1

C6烷基;
[0018]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

O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3烷氧基、C1

C3卤代烷基、

C(O)NR
1a
R
2a


S(O)NR
1a
R
2a


S(O)2NR
1a
R
2a


C(O)R
1a


S(O)2R
1a


NR
1a
S(O)R
2a


NR
1a
S(O)2R
2a


NR
1a
C(O)R
2a
、C6

10芳基、5

7元杂芳基、C3

8环烷基、3

8元杂环基,其中C6

10芳基、5

7元杂芳基、C3

8环烷基、3

8元杂环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H、

O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3烷氧基或C1

C6卤代烷基取代;
[0019]R
1a
、R
2a
在每次出现时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C1

C6卤代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或3

6元杂环基;
[0020]R3、R4在每次出现时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4卤代烷基;
[0021]R5选自H、

CH2R
5a


C(O)R
5a


C(O)NHR
5a


S(O)R
5a


S(O)2R
5a

[0022]R
5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1、X2中有且只有1个选自

O



S



NR
x1
,且当其中一个为

O



S



NR
x1
时,另一个为

CR
x2
;R
x1
选自H、C1

C6烷基;R
x2
选自H、

O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6烷氧基、C1

C6卤代烷基;环A选自C6

10芳基、C5

8环烷基、5

10元杂芳基或4

10元杂环基;B为键或

N(R
b
)

;R
b
选自H、C1

C6烷基;L选自:Q选自

C(R
q1
R
q2
)



C(=O)



S(=O)



S(=O)2‑
;R
q1
、R
q2
各自独立地选自H或C1

C6烷基;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

O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3烷氧基、C1

C3卤代烷基、

C(O)NR
1a
R
2a


S(O)NR
1a
R
2a


S(O)2NR
1a
R
2a


C(O)R
1a


S(O)2R
1a


NR
1a
S(O)R
2a


NR
1a
S(O)2R
2a


NR
1a
C(O)R
2a
、C6

10芳基、5

7元杂芳基、C3

8环烷基、3

8元杂环基,其中C6

10芳基、5

7元杂芳基、C3

8环烷基、3

8元杂环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H、

O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3烷氧基或C1

C6卤代烷基取代;R
1a
、R
2a
在每次出现时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C6烷基、C3

C6环烷基、C1

C6卤代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或3

6元杂环基;R3、R4在每次出现时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氰基、C1

C6烷基、C1

C4卤代烷基;R5选自H、

CH2R
5a


C(O)R
5a


C(O)NHR
5a


S(O)R
5a


S(O)2R
5a

R
5a
选自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3

6环烷基、5

6元杂芳基或5

6元杂环基,其中C1

C6烷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3

6环烷基、5

6元杂芳基或5

6元杂环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

OH、卤素、氰基、

NH2、

NHCH3或

N(CH3)2取代;m为0、1、2、3或4;n为0、1、2、3或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X1为S且X2为CH,或X1为NH且X2为CH,或X1为O且X2为CH,或X2为S且X1为CH。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环A选自苯基、萘基、C5

6环烷基、9

10元杂芳基或9

10元杂环基;优选地,环A选自苯基、环己基、环戊基、苯并咪唑酮基、苯并噁唑酮基、苯并噻唑酮基或吲哚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B为键、

NH



N(CH3)

;或,L选自:或,L选自:优选地,L选自:其中,p端连接嘧啶基,q端连接Q;或,Q为

CH2‑


C(=O)

;或,R1选自H、卤素、氰基、C1

C3卤代烷基、

C(O)NR
1a
R
2a


C(O)R
1a
或5

7元杂芳基,其中5

7元杂芳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1

C6烷基取代;R
1a
、R
2a
在每次出现时各自独立地选自
C1

C6烷基或3

6元杂环基;优选地,R1选自H、

C(O)N(C1

C3烷基)(C1

C2烷基)、

C(O)(3

6元杂环基)或5

7元杂芳基,其中5

7元杂芳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1

C3烷基取代;更优选地,R1选自H、或,R2选自H、卤素、氰基、C1

C3卤代烷基、

C(O)NR
1a
R
2a


C(O)R
1a
或5

7元杂芳基,其中5

7元杂芳基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1

C6烷基取代;R
1a
、R
2a
在每次出现时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辉王艳峰王健航吴先强马云龙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硕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