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伯特专利>正文

带有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482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装置,其包括压接插头(2)和与压接插头(2)牢固地连接的电气的导体束(3),导体束具有多条丝线、特别是多条由石墨纤维和/或碳纳米管制成的碳丝,其中,压接插头(2)具有用于将压接插头(2)与导体束(3)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起来的连接区段(4),其中,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具有用于夹紧导体束(3)的第一束段(3.1)的第一夹紧区域(5)和用于夹紧导体束(3)的第二束段(3.1)的第二夹紧区域(6),其中,在导体束(3)的纵向延伸方向上观察,在第一束段(3.1)和第二束段(3.2)之间形成了回环(7),回环包括两个回环臂(8)和将回环臂(8)连接起来的回环弧(9),并且压接插头(2)具有布置在两个回环臂(8)之间的接触元件(10),接触元件接触导体束(3)的两个回环臂(8)并且与压接插头(2)、特别是连接区段(4)电连接。特别是连接区段(4)电连接。特别是连接区段(4)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基于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类型的接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DE 20 2008 015 165 U1已知一种接触装置,其包括压接插头和与该压接插头牢固地连接的电气的导体束,导体束具有多条丝线,其中,压接插头具有用于将压接插头和导体束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起来的连接区段,其中,压接插头的连接区段具有用于夹紧导体束的第一束段的第一夹紧区域和用于夹紧导体束的第二束段的第二夹紧区域。
[0003]若在包括分别由石墨纤维和/或碳纳米管制成的多条碳丝的导体束中使用按DE 20 2008 015 165 U1所述的接触装置,那么在从碳丝到压接插头的过渡部处可能产生过高的电气的接触电阻或过渡电阻,因为碳丝的接触基本上在碳丝的圆周处进行并且碳丝的导电性在横向于其纵向延伸的情况下要比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糟糕得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与此相对,带有独立权利要求的表征性特征的按本专利技术的接触装置具有的优点是,以如下方式减小了在从碳丝到压接插头的过渡部处的电气的接触电阻或过渡电阻,即,在压接插头处提供较大的接触面。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一点由此达到,即,在导体束的纵向延伸方向上观察,在第一束段和第二束段之间形成了回环,回环包括两个回环臂和一个连接回环臂的回环弧,并且压接插头具有布置在两个回环臂之间的接触元件,接触元件接触导体束的两个回环臂并且与压接插头、特别是连接区段电连接。
[0005]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说明的接触装置的有利的扩展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通过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释的措施实现。
[0006]特别有利的是,导体束的回环缠绕接触元件。导体束以这种方式可以大面积地贴靠到接触元件上,因而在接触元件处达到了大的额外的接触面。
[0007]此外还有利的是,导体束的回环的每个回环臂至少部分夹紧在压接插头的两个夹紧区域的其中一个夹紧区域中。以这种方式达到了导体束从压接插头的高拉拔阻力。
[0008]极为有利的是,压接插头的连接区段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夹紧区域的第一变形区段,其中,两个夹紧区域通过第一变形区段的两条臂的变形、特别是压接而形成。以这种方式可以将回环的两个回环臂夹紧并且因此固定在压接插头的第一变形区段中。
[0009]按照有利的第一种实施例,接触元件可以与压接插头的第一变形区段一体地连接并且例如构造成接片形、剑形地或柱形,例如从压接插头的壁起接片形地、剑形地或柱形地突出。按照有利的第二种实施例,接触元件可以用作到压接插头的第一变形区段中的单独的嵌入件并且例如包括一个壁或多个彼此十字形或星形地布置的壁。通过这两种实施例可以明显扩大压接插头的接触面。接触元件的接触面例如设计成平坦的。
[0010]也有利的是,压接插头的连接区段按照第一种实施例具有用于形成一体的接触元件的第二变形区段,其中,接触元件通过第二变形区段的、特别是第二变形区段的两条臂的
变形、特别是弯曲或折叠形成。以这种方式可以极为简单地通过第二变形区段的两条臂的弯曲形成接触元件,由此产生了接片形的或剑形的双重壁。
[0011]此外,还有利的是,压接插头的连接区段按照第一种实施例具有第三变形区段,其中,形成接触元件的第二变形区段布置在第一和第三变形区段之间,并且其中,第三变形区段设置用于夹紧回环的回环弧。接触元件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和第三变形区段之间。此外,在导体束和压接插头之间的接触面进一步提高,因为回环弧也被压接插头接触并且因为回环的回环臂被第三变形区段压靠到接触元件上。
[0012]有利的是,连接区段按照第三种实施例在横截面中这样构造成波浪形,使得形成了三个波弧,其中,两个外部的波弧形成了夹紧区域并且中间的波弧形成了接触元件。
[0013]此外还有利的是,在压接插头处设置有用于将压接插头与对接插头能拆卸地连接起来的连接区段。压接插头由此能以公知的方式与对接插头能拆卸地连接。
[0014]还有利的是,压接插头是金属的冲弯件。以这种方式可以特别利于成本地制造压接插头。
附图说明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三个实施例在附图中简化示出并且在接下来的说明书中更为详细地加以阐释。
[0016]图1示出了按照第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
[0017]图2示出了按照第二种实施例的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
[0018]图3示出了按照第二种实施例的一种备选的实施方案的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并且
[0019]图4示出了按照第三种实施例的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示出了按照第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插头的接触装置。
[0021]电气的接触装置1包括按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插头2和与该压接插头2牢固地连接的电气的导体束3,该导体束具有多条丝线或绞线、特别是多条由石墨纤维和/或碳纳米管制成的碳丝。
[0022]为简化示出,在图1中,导体束3还没有与压接插头2牢固地连接,而是仅松散地嵌入到压接插头2中。
[0023]压接插头2自然是能导电的并且例如是金属的冲弯件。
[0024]压接插头2具有用于将压接插头2与导体束3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起来的连接区段4。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具有用于夹紧导体束3的第一束段3.1的第一夹紧区域5和用于夹紧导体束3的第二束段3.2的第二夹紧区域6。
[0025]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沿导体束3的纵向延伸方向观察,在第一束段3.1和第二束段3.2之间形成了回环7,回环包括两个回环臂8和连接回环臂8的回环弧9。此外,还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压接插头2具有布置在两个回环臂8之间的接触元件10,接触元件接触导体束3的两个回环臂8并且与压接插头2、特别是连接区段4电连接。接触元件10因此设计成能导电的。
[0026]导体束3的回环7缠绕接触元件10,因而导体束3可以大面积地接触构造在接触元
件10处的接触面。接触元件10的接触面形成在接触元件10的圆周处。
[0027]导体束3的回环7的每个回环臂8至少部分夹紧在压接插头2的两个夹紧区域5、6中的其中一个夹紧区域中并且由此被固定。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具有例如板条行的第一变形区段14以形成两个夹紧区域6、7,其中,两个夹紧区域6、7通过第一变形区段14的两条臂的变形、特别是压接形成。因此为了将导体束3固定在压接插头2处,第一变形区段14被变形,例如被挤压或压接。
[0028]接触元件10按照第一种实施例与压接插头2的第一变形区段14一体地连接并且例如以如下方式构造成例如接片形、剑形或柱形,即,从连接区段4的壁起接片形、剑形或柱形地突出。
[0029]按照第一种实施例,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具有例如板条形的第二变形区段15以形成接触元件10,其中,接触元件10通过第二变形区段15的、特别是第二变形区段15的两条臂的变形、特别是弯曲或折叠形成。
[0030]按照第一种实施例,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额外具有第三变形区段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接触装置,包括压接插头(2)和与压接插头(2)牢固地连接的电气的导体束(3),导体束具有多条丝线、特别是多条由石墨纤维和/或碳纳米管制成的碳丝,其中,压接插头(2)具有用于将压接插头(2)与导体束(3)机械地和电气地连接起来的连接区段(4),其中,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具有用于夹紧导体束(3)的第一束段(3.1)的第一夹紧区域(5)和用于夹紧导体束(3)的第二束段(3.2)的第二夹紧区域(6),其特征在于,在导体束(3)的纵向延伸方向上观察,在第一束段(3.1)和第二束段(3.2)之间形成了回环(7),回环包括两个回环臂(8)和将回环臂(8)连接起来的回环弧(9),并且压接插头(2)具有布置在两个回环臂(8)之间的接触元件(10),接触元件接触导体束(3)的两个回环臂(8)并且与压接插头(2)、特别是连接区段(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束(3)的回环(7)缠绕所述接触元件(10)。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束(3)的回环(7)的每个回环臂(8)至少部分夹紧在所述压接插头(2)的两个夹紧区域(5、6)中的其中一个夹紧区域中。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插头(2)的连接区段(4)具有用于形成两个夹紧区域(5、6)的第一变形区段(14),其中,两个夹紧区域(5、6)通过第一变形区段(14)的两条臂的变形、特别是压接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