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709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包括太阳能本体和安装架组,安装架组包括底座、固定架、第一调节架、第二调节架,固定架固定在底座顶部,太阳能本体前端两侧固定有铰接块,第一调节架顶部固定有铰接座,第一调节架前后滑动设置在底座顶部,太阳能本体后端固定在第二调节架上,第二调节架两侧具有滑块,固定架内侧开有滑槽,滑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一,滑块开有供丝杆一穿过的螺纹通孔,丝杆一外壁固定有齿轮,齿轮部分位于滑槽外,第一调节架外侧具有齿条,底座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且平稳的将太阳能本体渐渐放平,减少太阳能本体风阻,提高太阳能本体的稳定性。太阳能本体的稳定性。太阳能本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
,涉及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能源燃料的一天天减少甚至不断趋于枯竭,而且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的传统燃料的燃烧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危害,当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时,太阳能作为一种自然界常见、清洁性、高效性、并且储量丰富而又取之不尽的资源,成为人们改变能源结构、维持长远发展所关注的焦点。
[0003]太阳能采暖设备是一种集太阳热能、电能、空气能、磁能和自然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行业里亦称作升级版太阳能或多功能太阳能,具有节省功耗、热水效果好以及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在水温加热的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
[0004]现有的集热太阳能本体大多安装在楼顶等高处,其底部的安装架组需要与楼顶建立稳定的连接,一般会使用紧固螺钉进行安装,但是在遇到较大风的情况下,由于集热太阳能本体风阻较大,较易导致安装架组与楼顶连接处断裂,以致发生集热太阳能本体脱落的情况,使用可靠性较低,在台风天气时,居民会爬上屋顶,有的是用砖块、石板压住支架,有的是用铁丝、电线一拧就算了事,还有的则是把铁丝缠绕到防雷带上,这样敷衍了事的固定方式,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固定作用,而且风险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包括太阳能本体和安装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组包括底座、固定架、第一调节架、第二调节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底座顶部,所述太阳能本体前端两侧固定有铰接块,所述第一调节架顶部固定有铰接座,所述太阳能本体前端通过铰接块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第一调节架前后滑动设置在底座顶部,所述太阳能本体后端固定在第二调节架上,所述第二调节架两侧具有滑块,所述固定架内侧竖直开有供滑块卡嵌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一,所述滑块开有供丝杆一穿过的螺纹通孔,所述丝杆一外壁固定有同步转动的且位于滑块下端的齿轮,所述齿轮部分位于滑槽外,所述第一调节架外侧具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架前后移动。
[0007]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调节架底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底座顶部开有供导向块卡嵌的导向槽。
[0008]进一步,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丝杆二,所述第一调节架底部固定有调节块,所述底座顶部开有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槽之间的并可供调节块卡嵌的调节槽,所述电机固定在调节槽内底壁,所述丝杆二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固连,所述丝杆二另一端转动连接在
调节槽内侧壁,所述调节块开有供丝杆二卡嵌的螺纹孔。
[0009]进一步,所述的太阳能本体两侧固定有连杆,所述底座两侧固定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顶部固定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上端连接有能套设固定在连杆上的套环。
[0010]进一步,所述的滑块顶部与滑槽内顶壁之间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丝杆一上。缓冲弹簧的设置可以对太阳能本体后端下降时进行缓冲,避免太阳能本体后端下降过快导致磕碰,实现对太阳能本体的保护作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有: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架、第二调节架、驱动组件,在风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调节架沿着导向槽向前滑动,第一调节架通过铰接座、铰接块带动太阳能本体前端向前移动,同时第一调节架两侧的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丝杆一转动,丝杆一带动滑块沿着滑槽下降,滑块通过第二调节架带动太阳能本体后端下降,进而实现带动太阳能本体不再大幅度倾斜而是渐渐放平,以此来有效减小太阳能本体的风阻,相对现有技术大风容易导致安装架组与楼顶连接处断裂的问题,有效避免集热太阳能本体不易脱落,提高使用可靠性;
[0013]2、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和第一调节架、第二调节架的联动性强,且只需要设置一个驱动的功能结构就能实现同时带动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的调节,从而实现在遇大风时能快速的调节太阳能本体的风阻;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配重块,可在太阳能本体渐渐放平后,将套环套设在太阳能本体两侧的连杆上,实现加重太阳能本体的自重,进一步避免太阳能本体被大风刮跑。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一。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二。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的俯视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太阳能本体;2、底座;3、固定架;4、第一调节架;5、第二调节架;6、铰接块;7、铰接座;8、滑块;9、滑槽;10、丝杆一;11、齿轮;12、齿条;13、导向块;14、导向槽;15、电机;16、丝杆二;17、调节块;18、调节槽;19、连杆;20、配重块;21、拉伸弹簧;22、套环;23、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

5所示,本太阳能采暖设备,包括太阳能本体1和安装架组,所述安装架组包括底座2、固定架3、第一调节架4、第二调节架5,所述固定架3固定在底座2顶部,所述太阳能本体1前端两侧固定有铰接块6,所述第一调节架4顶部固定有铰接座7,所述太阳能本体1前
端通过铰接块6铰接在铰接座7上,所述第一调节架4前后滑动设置在底座2顶部,所述太阳能本体1后端固定在第二调节架5上,所述第二调节架5两侧具有滑块8,所述固定架3内侧竖直开有供滑块8卡嵌的滑槽9,所述滑块8顶部与滑槽9内顶壁之间固定有缓冲弹簧23,所述缓冲弹簧23套设在丝杆一10上,所述滑槽9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一10,所述滑块8开有供丝杆一10穿过的螺纹通孔,所述丝杆一10外壁固定有同步转动的且位于滑块8下端的齿轮11,所述齿轮11部分位于滑槽9外,所述第一调节架4外侧具有与齿轮11相啮合的齿条1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架4前后移动。
[0025]如图6

7所示,所述第一调节架4底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块13,所述底座2顶部开有供导向块13卡嵌的导向槽14。
[0026]如图2、6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5、丝杆二16,所述第一调节架4底部固定有调节块17,所述底座2顶部开有位于两个所述导向槽14之间的并可供调节块17卡嵌的调节槽18,所述电机15固定在调节槽18内底壁,所述丝杆二16一端与电机15的输出轴相固连,所述丝杆二16另一端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包括太阳能本体(1)和安装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组包括底座(2)、固定架(3)、第一调节架(4)、第二调节架(5),所述固定架(3)固定在底座(2)顶部,所述太阳能本体(1)前端两侧固定有铰接块(6),所述第一调节架(4)顶部固定有铰接座(7),所述太阳能本体(1)前端通过铰接块(6)铰接在铰接座(7)上,所述第一调节架(4)前后滑动设置在底座(2)顶部,所述太阳能本体(1)后端固定在第二调节架(5)上,所述第二调节架(5)两侧具有滑块(8),所述固定架(3)内侧竖直开有供滑块(8)卡嵌的滑槽(9),所述滑槽(9)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一(10),所述滑块(8)开有供丝杆一(10)穿过的螺纹通孔,所述丝杆一(10)外壁固定有同步转动的且位于滑块(8)下端的齿轮(11),所述齿轮(11)部分位于滑槽(9)外,所述第一调节架(4)外侧具有与齿轮(11)相啮合的齿条(12),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调节架(4)前后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架(4)底部具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启彬陈童赵丽荣郑华彪郭少恒杨利杨陈利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沃尔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