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70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隧道防排水技术领域,具体的将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其上述新型防排水构造,通过初期支护表面处理、固定缓冲反滤层、展布并固定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接缝处理、展布并固定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接缝处理和二次衬砌施工形成,且外侧粘接带、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和保温隔热层以及内侧粘接带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分别采用热合工艺一体成型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高地温铁路隧道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隧道渗漏水风险,施工质量可控,并且施工便捷,提高了施工工效。提高了施工工效。提高了施工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防水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幅员辽阔,近年来铁路工程建设飞速发展,超埋深、高地温隧道占比越来越大。国内现有高地温铁路隧道防水结构主要包括初期支护、防水层、隔热层以及二次衬砌等;其中隔热层和防水层一般位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且应用的隔热材料主要包括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酚醛泡沫材料、硅酸盐质复合绝热卷毡和干法硅酸铝纤维板等,防水材料主要为塑料防水卷材。上述结构的设置和材料的使用主要考虑通过隔热、降温措施来降低高地温环境对防水材料的影响,未考虑高地温环境对防排水材料受力、耐久性及安装固定的影响。
[0003]铁路隧道通常采用的塑料防水卷材在高温条件下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明显降低,不能适应在高地温隧道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另外,现有防水板安装一般采用垫片热熔焊接固定工艺,其在固定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热熔焊接固定工艺对作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当焊接时间控制不准确时容易造成防水板焊接不牢或焊漏防水板,导致防水板脱落或破损。尤其在高地温环境下,防水板材料变软,容易出现焊接点处应力集中,导致防水板局部力学性能下降,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二是热熔焊接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在高地温环境施工难度更大,质量保障更困难。现有隔热材料安装一般采用粘接固定工艺,其在固定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施工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二是质量可控性差,并且胶粘剂在高温环境下内聚力下降容易造成防水层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高地温环境受力和耐久性要求、安装便捷、施工质量更易保障的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8间依次设置有缓冲反滤层2、外侧粘接带3、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保温隔热层5、内侧粘接带6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7;其中,所述的外侧粘接带、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和保温隔热层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侧粘接带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
[0007]构成上述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中,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所述缓冲反滤层和保温隔热层均为耐高温土工布结构,其厚度分别为3~4mm和5~8mm;
[0009]2、(1、2)所述的缓冲反滤层通过射钉9固定在所述初期支护1上;
[0010]3、所述的外侧粘接带为条带式结构,沿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长度方向布置;
[0011]4、所述的外侧粘接带3和所述内侧粘接带的表面为钩刺结构,分别与所述的缓冲反滤层2和所述的保温隔热层5的毛圈面形成钩挂连接;
[0012]5、所述内侧粘接带为条带式结构,沿所述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长板度方向布置;
[0013]6、所述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和所述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的厚度为1~3mm,并由耐热防水材料制成,以满足28℃及以上隧道环境温度长期使用。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的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的新型防排水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由于形成该新型防排水构造采用物理粘贴式固定,其固定方式不损伤防水板/防排水板本体,降低了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水风险,可满足高地温环境受力和耐久性要求;其二,由于安装形成新型防排水构造中的外侧板体和内侧板体时,具有工艺简单和安装更便捷的特点,施工质量更易保障并提高了施工工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的新型防排水构造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的新型防排水构造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构成新型防排水构造缓冲反滤层和保温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新型防排水构造的安装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参见图1、图2和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的新型防排水构造示意图,构成该新型防排水构造的结构,包括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8,在上述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8间依次设置有缓冲反滤层2、外侧粘接带3、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保温隔热层5、内侧粘接带6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7;其中,上述外侧粘接带3、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和保温隔热层5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的外侧板结构A,上述内侧粘接带6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7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的内侧板结构B。
[0021]即该新型防排水构造由于在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8间设置有缓冲反滤层2、外侧板结构A和内侧板结构B,且外侧板结构A和内侧板结构B分别由外侧粘接带3、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和保温隔热层5以及内侧粘接带6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7构成,且两者均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因此不仅可适用于高地温环境受力和耐久性要求,更主要的是更能够保障该新型防排水构造的便捷安装,其施工质量更易保障。
[0022]在构成上述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的新型防排水构造的结构中:
[0023]1、为了能够进一步保障该结构的保温性能,满足满足28℃及以上隧道环境温度长期使用,所使用的缓冲反滤层2和保温隔热层5均采用如图3所示的包括两侧的毛绒层21(51)、22(52)和中间实布层23(53)构成的耐高温土工布结构,其中间实布层23(53)的厚度
分别设置为3~4mm和5~8mm。其中(如图1所示),缓冲反滤层2的内侧的毛绒层21和保温隔热层5的内侧的毛绒层51分别用于与初期支护1和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黏合;缓冲反滤层2的外侧的毛绒层22和保温隔热层5的外侧的毛绒层52分别用于与外、内侧粘接带3、6黏合;
[0024]2、将上述缓冲反滤层2通过射钉9固定在构成初期支护1的混凝土砂层和隧道基层上,不仅是的缓冲反滤层2与初期支护1结合的更加牢固,而且施工工艺相对简单;
[0025]3、如图1、2所示,构成上述外侧粘接带3的结构一般设置为条带式结构,沿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长度方向布置,其更利于外侧板结构A与缓冲反滤层2的牢固年和结合固定,同时更利于其两者间的粘贴施工;
[0026]4、为了提高形成外侧板结构A的外侧粘接带3与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热合形成一体结构的强度以及提高内侧板结构B的内侧粘接带6与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7热合形成一体结构的强度,如图2所示,其外侧粘接带3和内侧粘接带6分别与外、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4、7的结合表面为钩刺结构32、62,其热合后自然形成粘合的一体结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依次设置有缓冲反滤层、外侧粘接带、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保温隔热层、内侧粘接带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其中,所述的外侧粘接带、外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和保温隔热层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内侧粘接带和内侧耐高温防水板/防排水板为采用热合工艺形成的一体成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反滤层和保温隔热层均为耐高温土工布结构,其厚度分别为3~4mm和5~8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铁路隧道新型防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反滤层通过射钉固定在所述初期支护(1)上。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良李雷黄双林郭勇李宁金家康王新东刘国庆史先伟朵生君向亮杜孔泽刘建红祁占峰王煦霖徐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