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芯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450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芯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第二端头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加热间隙,所述电磁加热组件适于在所述加热间隙形成用于加热所述极芯的交变磁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构造为多个;传送件,所述传送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相对运动,所述传送件适于输送所述极芯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加热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加热装置可实现在极芯运输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个极芯的加热,节省极芯的加热时间,提高极芯的加热效率,加快极芯的生产节拍,加热装置形成交变磁场以通过非接触式加热的方式对极芯进行加热,能够对极芯快速加热且使极芯各层加热温度均匀。极芯各层加热温度均匀。极芯各层加热温度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芯的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工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芯的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生产过程包括极芯叠片工序,极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极芯由隔膜

负极片

隔膜

正极片

隔膜

负极片等多层堆叠而成,可通过加热隔膜与极片之间的热熔胶使上述多层结构粘接,从而实现极芯的生产。现有技术中,通过热压装置对极芯进行加热,这种热传导的方式加热极芯使极芯整体温度具有不均匀性,内层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才能达到热熔胶融化需要的温度,加热效率低;同时这种加热方式为静态加热,延长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电池的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极芯的加热装置。根据本技术设计的加热装置可实现在极芯运输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个极芯的加热,节省极芯的加热时间,提高极芯的加热效率,加快极芯的生产节拍,加热装置形成交变磁场以通过非接触式加热的方式对极芯进行加热,能够对极芯快速加热且使极芯各层加热温度均匀。
[0004]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第二端头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加热间隙,所述电磁加热组件适于在所述加热间隙形成用于加热所述极芯的交变磁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构造为多个;传送件,所述传送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相对运动,所述传送件适于输送所述极芯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加热间隙。
[0005]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装置可实现在极芯运输过程中对极芯的加热,第一端头与第二端头正对极芯加热区,能够对极芯加热区快速加热且加热区域精准,通过设置传送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极芯的加热,节省极芯的加热时间,提高了对极芯的加热效率,加快了极芯的生产节拍。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传送件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沿所述传送件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加热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每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以调整在所述传送件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的距离。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连接且适于控制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打开或关闭。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构造为在所述传送件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组,每组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均包括第一电磁加热组件和第二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第一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电磁加热组件在所述传送件的第一方向上正对。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电磁加热组件彼此串联。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极芯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端头与所述极芯之间的距离为d2,且满足:d1≥1mm,d2≥1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送件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形成有属于承载所述极芯的支撑面,所述传送带适于输送所述极芯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加热间隙;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传送带移动。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体,所述导磁体的两端形成有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导磁体的至少部分外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体和第一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一导磁体的至少部分外周并在所述第一导磁体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一端头;第二导磁体和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绕设于所述第二导磁体的至少部分外周并在所述第二导磁体的端部形成所述第二端头,所述第二端头朝向所述第一端头且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第二端头的磁极相反。
[0015]综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加热装置通过设置传送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极芯的加热,无需对极芯静态加热,取消了加热工位,实现了极芯的运输过程和加热过程同时进行,节省极芯的加热时间,提高了对极芯的加热效率,加快了极芯的生产节拍,提高了极芯的生产效率。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加热装置1;极芯2;加热区2a;
[0025]电磁加热组件10;第一端头11;第二端头12;加热间隙13;第一电磁加热组件14;第二电磁加热组件15;输送通道16;导磁体17;绕组段171;第一延伸段172;第二延伸段173;感应线圈18;温度检测装置20;控制装置30;传送件40;传送带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芯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加热组件(10),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具有第一端头(11)和第二端头(12),所述第一端头(11)与所述第二端头(12)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加热间隙(13),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适于在所述加热间隙(13)形成用于加热所述极芯(2)的交变磁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构造为多个;传送件(40),所述传送件(40)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相对运动,所述传送件(40)适于输送所述极芯(2)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的加热间隙(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设置于所述传送件(40)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沿所述传送件(4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设置于所述支架,每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以调整在所述传送件(40)延伸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30),所述控制装置(30)分别与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连接且适于控制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的打开或关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构造为在所述传送件(40)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组,每组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0)均包括第一电磁加热组件(14)和第二电磁加热组件(15),所述第一电磁加热组件(14)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奇徐诗华宋星运王颜杰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