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07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分时电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步骤1、针对原有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进行调整;步骤2、根据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确定需求变化情况;步骤3、对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进行测算分析;步骤4、结合度冬分时电价政策对用电负荷特性影响,进行度夏电力保供形势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对分时电价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保证电力保供的稳定。的稳定。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时电价
,具体涉及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不同用电时段所耗用的电力资源不同,供电成本差异很大;在集中用电的高峰时段(譬如晚上8—10点),电力供求紧张,为保障电力供应,在输配环节需要加强电网建设、保障输配电能力,在发电环节需要调动高成本发电机组顶峰发电,甚至通过省间现货市场购进高价电,供电成本相对较高;反之,在用电较少的低谷时段,电力供求宽松,供电成本低的机组发电即可保障供应,供电成本相对较低;当前,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电力消费结构加快变化,用电负荷呈现冬夏“双高峰”特性,电力生产侧与消费侧双向大幅波动,全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多地采取有序用电或需求响应措施,应对夏季负荷高峰期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通过完善电价机制,可让电价及时、准确地反映电力供需关系,引导用户错峰用电,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时电价机制是基于电能时间价值设计的,是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安排。分时电价按天、按季节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使分时段电价水平更加接近电力系统的供电成本,以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引导电力用户尽量在高峰时段少用电、低谷时段多用电,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系统整体利用效率、降低社会总体用电成本;分时电价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提供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对分时电价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保证电力保供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以对分时电价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保证电力保供的稳定。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针对原有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进行调整;步骤2、根据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确定需求变化情况;步骤3、对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进行测算分析;步骤4、结合度冬分时电价政策对用电负荷特性影响,进行度夏电力保供形势分析。
[0005]所述步骤1针对原有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时段划分、拉大峰谷价差、建立季节性电价机制和恢复尖峰电价机制。
[0006]所述调整时段划分具体为将原机制高峰时段的8

12时、18

22时调整为10

14时和17

21时,将原机制低谷时段的24时至次日8时调整为23时至次日7时,其余时段为平段;所
述拉大峰谷价差具体为峰平谷时段电价比由原1.57:1:0.5调整为1.64:1:0.41;所述建立季节性电价机制具体为每年1月、7

8月、12月,在平段电价不变的基础上,峰平谷时段电价比调整为1.71:1:0.47;所述恢复尖峰电价机制具体为1月、12月尖峰时段为每日18

19时,7

8月尖峰时段为每日12

14时和20

21时,尖峰时段用电价格在其他月份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0%。
[0007]所述步骤2根据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确定需求变化情况包括:确定全社会用电量、全网最大负荷、全网负荷曲线及不同产业的差异变化情况。
[0008]所述步骤3对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包括:对度冬期间(剔除春节、周末等节假日)分产业负荷特性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基于得到的日度平均负荷率曲线,开展分产业用电负荷特性、综合用电成本分析,确定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执行成效。
[0009]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执行成效包括确定全网负荷特性优化情况、确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用电特性变化、确定分布式光伏对居民的影响、确定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的引导情况。
[0010]所述确定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降低用电成本的引导情况具体为基于度冬期间二产、三产用电负荷曲线,结合不同时段电价水平,进行用户用电成本变化分析,包括:确定用户基础电价受市场化购电改革的影响及度冬期间峰谷价差变化;第二产业响应分时电价政策后的用电成本变化;确定从细分行业看,响应电价政策程度及调节幅度对综合用电成本的影响。
[0011]所述步骤4结合度冬分时电价政策对用电负荷特性影响,进行度夏电力保供形势分析包括:结合度冬二产响应分时电价政策情况,以某年度夏负荷曲线为基础,分别采用特性分析法、人工智能法,预测第二年度夏期间第二产业用电负荷曲线,进而采用曲线拟合方式预测度夏最大负荷日用电曲线,研判分时电价政策对度夏保供形势影响。
[0012]所述采用特性分析法预测第二年度夏期间第二产业用电负荷曲线包括:在分析某年度夏典型日负荷曲线的基础上,基于度冬期间第二产业负荷特性变动规律,对度夏期间二产用电负荷特性开展趋势预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a:基于某年度夏全网最大负荷典型曲线,结合分产业负荷占比,拟合得到不考虑新分时电价政策影响下第二年夏季最大负荷日用电曲线;步骤b:基于度冬期间,新分时电价政策对第二产业用电特性影响,调整第二年度夏期间二产用电负荷特性曲线;步骤c:基于调整后的第二年度夏二产用电曲线,迭代更新该年夏季最大负荷日用电曲线,保持一产、三产和居民用电曲线保持不变,拟合形成新的夏季最大负荷日用电曲线。
[0013]所述采用人工智能法预测第二年度夏期间第二产业用电负荷曲线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建立训练模型;选取标准BP算法建立训练模型,以某年及其第二年冬季第二产业用电负荷标幺曲线为训练样本;步骤B: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第二年度夏期间第二产业用电负荷曲线;训练完成后,以某年夏季典型日二产用电负荷率曲线为输入,对第二年夏季二产用电负荷进行预测;步骤C: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得到第二产业用电曲线,迭代更新第二年夏季最大负
荷日用电曲线;对二产用电负荷曲线进行调整后,保持一产、三产和居民用电曲线保持不变,拟合形成新的夏季最大负荷日用电曲线。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通过步骤步骤1、针对原有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进行调整;步骤2、根据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确定需求变化情况;步骤3、对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进行测算分析;步骤4、结合度冬分时电价政策对用电负荷特性影响,进行度夏电力保供形势分析,对分时电价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保证电力保供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2为调整前原峰谷分时电价机制时段划分情况示意图。
[0017]图3为调整后本次分时电价机制7

8月时段划分情况示意图。
[0018]图4为调整后本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针对原有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进行调整;步骤2、根据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确定需求变化情况;步骤3、对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进行测算分析;步骤4、结合度冬分时电价政策对用电负荷特性影响,进行度夏电力保供形势分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针对原有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时段划分、拉大峰谷价差、建立季节性电价机制和恢复尖峰电价机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时段划分具体为将原机制高峰时段的8

12时、18

22时调整为10

14时和17

21时,将原机制低谷时段的24时至次日8时调整为23时至次日7时,其余时段为平段;所述拉大峰谷价差具体为峰平谷时段电价比由原1.57:1:0.5调整为1.64:1:0.41;所述建立季节性电价机制具体为每年1月、7

8月、12月,在平段电价不变的基础上,峰平谷时段电价比调整为1.71:1:0.47;所述恢复尖峰电价机制具体为1月、12月尖峰时段为每日18

19时,7

8月尖峰时段为每日12

14时和20

21时,尖峰时段用电价格在其他月份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根据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确定需求变化情况包括:确定全社会用电量、全网最大负荷、全网负荷曲线及不同产业的差异变化情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对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包括:对度冬期间(剔除春节、周末等节假日)分产业负荷特性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基于得到的日度平均负荷率曲线,开展分产业用电负荷特性、综合用电成本分析,确定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执行成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时电价政策制定对电力保供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时电价政策执行成效包括确定全网负荷特性优化情况、确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用电特性变化、确定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会杨萌张艺涵柴喆陈兴路尧金曼李虎军邓方钊杨钦臣尹硕邓振立司佳楠于泊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