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00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含有幽门螺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以及特定的氧化还原电势,优越的生长环境可大幅度提升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游离氧淬灭体系可以消除培养基中有毒的氧自由基,维持幽门螺杆菌最佳的繁殖环境,可大幅度提升阳性率。用对幽门螺杆菌无效的复合抗生素与抗真菌药抑制标本中的阳性球菌、阴性杆菌、阳性杆菌、念珠菌等杂菌,便于纯化幽门螺旋杆菌。便于纯化幽门螺旋杆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尤其是涉及一种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形态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感染,进一步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1982由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
·
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
·
沃伦(J.RobinWarren)二人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首次分离成功该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胃酸中繁殖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杆菌会产生空泡毒素,导致胃粘膜的坏死和溃疡,甚至诱发癌变。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全中国50%以上的人群,感染者中很大部分会发生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此基础上部分患者可发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极少部分患者可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胃MALL淋巴瘤)。幽门螺杆菌胃炎已被定义为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根据临床数据,我国人群中感染胃幽门螺杆菌,使用三联疗法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在疗程为14天的根除率分别为 95%和<50%。三联疗法中常用的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三种抗生素在国外的监测数据中单药耐药率居高不下,其中:克拉霉素耐药率约为20

45%、甲硝唑耐药率约为40

70%、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约为 20

45%,目前依然缺乏权威机构系统的体外诊断监测数据,只能从治疗失败的案例统计中得出胃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耐药率,该数字很高且各地区存在差异。
[0003]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需要的样本胃粘膜组织采集需要特殊侵入性技术以及包含弯曲菌在内的微需氧菌的特殊培养技术导致的。首先幽门螺杆菌存在部位特殊导致采样困难,其次由于胃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一样需要特殊营养结构和特殊气体构成,需求比较苛刻,传统培养方法很难让幽门螺杆菌在离开人体之后还能生长出来,如果培养不到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就无从谈起。没有药敏实验也就无法预测抗生素的临床有效性。也就无法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经验用药由于全球耐药泛滥的现状,尤其是耐药背景的地区差异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治疗失败和资源浪费,因此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包括:哥伦比亚肉汤培养基、基础营养物质、加强营养物质、氧自由基淬灭剂、维生素、吸附剂和抗生素,溶剂包括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哥伦比亚肉汤培养基的用量为30~40g/L。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础营养物质包括酵母粉、羊血消化液或中性肝消化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地,所述酵母粉的用量为1~5g/L;
[0013]优选地,所述羊血消化液的用量为40~60mL/L;
[0014]优选地,所述中性肝消化粉的用量为1~10g/L;
[0015]优选地,所述加强营养物质包括马血或马血清;
[0016]优选地,所述加强营养物质的用量为20~30mL/L。
[0017]进一步的,所述氧自由基淬灭剂包括氯化血红素、丙酮酸钠和α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优选地,所述氯化血红素的用量为5~20mg/L;
[0019]优选地,所述丙酮酸钠的用量为0.1~2g/L;
[0020]优选地,所述α环糊精的用量为1~10g/L。
[0021]进一步的,所述维生素包括淋球菌生长促进剂或者ISO

vitalex;
[0022]优选地,所述促淋剂的用量为10~30mL/L。
[0023]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剂包括活性炭;
[0024]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的用量为1~10g/L。
[0025]进一步的,所述抗生素包括两性霉素、万古霉素、甲氧苄啶和头孢磺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优选地,所述两性霉素的用量为0.1~4mg/L;
[0027]优选地,所述万古霉素的用量为5~15mg/L;
[0028]优选地,所述甲氧苄啶的用量为5~20mg/L;
[0029]优选地,所述头孢磺啶的用量为5~30mg/L。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哥伦比亚肉汤培养基、基础营养物质和氧自由基淬灭剂溶解并混合,调节pH 6.8~7.2后加入吸附剂并灭菌,室温下加入余下组分,得到所述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
[0031]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将菌种悬液接种至上述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内,然后在微需氧环境中进行培养;
[0032]所述微需氧环境包括3%

5%O2、10%CO2、2%H2和83%

85%N2的气体环境。
[0033]进一步的,将所述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置于细胞培养瓶中进行增菌培养;
[0034]优选地,所述细胞培养瓶的瓶盖包括透气膜。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含有幽门螺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以及特定的氧化还原电势,优越的生长环境可大幅度提升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游离氧淬灭体系可以消除培养基中有毒的氧自由基,维持幽门螺杆菌最佳的繁殖环境,可大幅度提升阳性率。用对幽门螺杆菌无效的复合抗生素与抗真菌药抑制标本中的阳性球菌、阴性杆菌、
阳性杆菌、念珠菌等杂菌,便于纯化幽门螺旋杆菌。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幽门螺杆菌的增菌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通过严格控制气体组成构建微需氧环境,更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幽门螺杆菌在增菌液表面的漂浮生长现象,密集的白色点状物就是该菌形成的微菌落团块,该图生长为2+。
具体实施方式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肉汤培养基、基础营养物质、加强营养物质、氧自由基淬灭剂、维生素、吸附剂和抗生素,溶剂包括水。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肉汤培养基包括哥伦比亚肉汤培养基、脑心浸液、胰大豆肉汤或布氏肉汤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哥伦比亚肉汤培养基的用量为30~40g/L;所述脑心浸液的用量为30

40g/L;所述胰大豆肉汤的用量为30

40g/L;所述布氏肉汤的用量为30

40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营养物质包括酵母粉、羊血消化液或中性肝消化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酵母粉的用量为1~5g/L;优选地,所述羊血消化液的用量为40~60mL/L;优选地,所述中性肝消化粉的用量为1~10g/L;优选地,所述加强营养物质包括马血或马血清;优选地,所述加强营养物质的用量为20~30m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自由基淬灭剂包括氯化血红素、丙酮酸钠和α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氯化血红素的用量为5~20mg/L;优选地,所述丙酮酸钠的用量为0.1~2g/L;优选地,所述α环糊精的用量为1~10g/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幽门螺杆菌增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包括淋病奈瑟菌生长促进剂或IS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先雷刘宏卢恒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