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WW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00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双模板剂合成MWW分子筛的方法,属于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以三乙烯二胺和哌嗪作为双模板剂,硅源、铝源、硼酸、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为原料,混合后制得反应物凝胶,再水热晶化得到结晶分子筛。本方法突破了原有合成体系所涉及的模板剂,可通过调节模板剂比例以及结构助剂的含量来调变硅铝比,合成过程毒性较小,合成成本更低,产品纯度高。产品纯度高。产品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WW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MWW分子筛合成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板剂合成MWW分子筛的低成本低毒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990年,美国Mobil公司以六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首次合成了一种新型高硅分子筛—MCM

22(US4954325);1994年,Leonowicz提出MCM

22分子筛的结构模型;1997年国际分子筛协会(IZA)命名该分子筛结构代号为MWW。MWW分子筛具有层状结构,层面之间以氧桥相连,并与晶胞c轴垂直。MWW分子筛同时拥有两套独立的、互不相通的孔道体系,一套为层内二维正弦孔道,有效孔径为十元环(0.40nm
×
0.59nm);另一套是由含有十二元环的超笼(0.71nm
×
1.82nm)组成,其开口也为十元环。MWW分子筛这种独特的孔道结构使其在某些催化反应中既表现出10MR的特征,又表现出12MR的特征,在反应中或独立或协同,从而针对不同的催化反应需求提供不同的反应位。MWW分子筛在催化裂化、烯烃异构化、烃类烷基化等领域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已实现对烯烃与苯烷基化反应的工业化(US4992606,US5334795),在低温甲苯歧化反应、1

丁烯骨架异构化及异丁烷/丁烯烷基化等反应中展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继MCM

22分子筛之后,又陆续发现和合成了MCM

36、MCM

49、MCM
>‑
56、ITQ

1、ITQ

2、SSZ

25、SSZ

70、PSH

3、ERB

1、IEZ

MWW、UZM

8、SCM

1、SCM

2、SCM

6,SRZ

21、EMM

10、EMM

12、EMM

13、ECNU

7和MIT

1等结构分子筛。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层间结合程度的不同。不同分子筛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0003]MWW分子筛主要通过动态或静态水热晶化合成,合成条件较为苛刻。水热温度较高时ZSM

5、ZSM

35等可能与之发生竞争晶化,反应时间的延长也会促进转晶。综合来看,动态晶化的条件更为可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MCM

22分子筛的合成多采用含氮有机胺模板剂。HMI作为最初报道的模板剂,使用频率最高。然而,HMI为剧毒化学品,对人体及环境危害较大。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MWW体系所涉及的模板剂范围不断被拓宽,如表1所示。
[0004]PSH

3、MCM

22、MCM

49、MCM

56、ITQ

1等多数MWW分子筛均可以HMI为模板剂合成。三甲基金刚烷铵(TMAdaOH)、哌啶(PI)以及长链季铵盐也是合成Al

MWW分子筛的常用模板剂。除此之外,Mobil公司首次报道了以二甲基二乙基氢氧化铵(DEDMAOH)为模板剂合成出具有MWW拓扑结构的UZM

8分子筛;并且通过双(N,N,N

三甲基)

1,5

戊二溴铵这种长链双季铵盐首次制备了EMM

10分子筛。Chevron公司以N,N
’‑
二异丙基咪唑鎓阳离子为模板剂,得到新型SSZ

70分子筛。Roman

Leshkov等人通过合理设计模板剂,将金刚烷胺与长链季铵盐结合,得到具有单层结构的的MIT

1分子筛。ITQ

30通常以锗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可通过如表1中所示的体积较大且刚性较强的模板剂合成。
[0005]表1 MWW体系常用模板剂
[0006][0007]由此可见,MWW分子筛的合成中仍缺少无毒或低毒且廉价易得的模板剂。无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寻找新的模板剂,拓展MWW分子筛的合成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硼酸辅助的双模板剂合成MWW分子筛的方法;以三乙烯二胺和哌嗪混合物为模板剂成功合成了MWW分子筛,拓展了MWW分子筛的合成体系,有效降低了合成成本及对环境的污染。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WW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其制备步骤为:
[0010](1)硅源、铝源、硼酸、氢氧化钠、去离子水以及双模板剂混合均匀制得凝胶A,各种物料的摩尔比为xNa2O:SiO2:yAl2O3:zB2O3:wR1:vR2:sH2O;
[0011]其中,R1为三乙烯二胺、R2为哌嗪,x=0.025

0.1,优选0.035

0.075;y=0.02

0.06,z=0.02

0.6,w=0.1

1.2,v=0.1

1.2,s=12.5

50。
[0012](2)将凝胶A于25

80℃陈化0.5

24小时,然后升温至135

180℃水热晶化3

20天;
[0013](3)将步骤2的晶化产物离心,水洗至中性,干燥,于空气氛围中550℃煅烧10小时以脱除模板剂,得到MWW分子筛。本专利技术所述硅源为硅溶胶,所述铝源为偏铝酸钠。
[0014]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所述的陈化过程:陈化温度为25

80℃,优化的温度为30

70℃,更优化的温度为40

60℃;陈化时间为0.5

24小时,优化的时间为1

12小时,更优化的时间为
2

8小时。
[0015]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所述的水热晶化过程:晶化温度为135

180℃,优化的温度为140

165℃,更优化的温度为150

160℃;晶化时间为3

20天,优化的时间为5

15天,更优化的时间为8

13天。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2中水热晶化方式为动态晶化,保持转速20

30转/分钟。
[0017]本方法突破了原有合成体系所涉及的模板剂,可通过调节模板剂比例以及结构助剂的含量来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WW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硅源、铝源、硼酸、氢氧化钠、去离子水以及双模板剂混合均匀制得凝胶A,各种物料的摩尔比为xNa2O:SiO2:yAl2O3:zB2O3:wR1:vR2:sH2O;其中,R1为三乙烯二胺、R2为哌嗪,R1和R2分别为双模板剂中的三乙烯二胺(TEDA)和哌嗪(PIP);x=0.025

0.1,优选0.035

0.075,y=0.02

0.06,优选0.025

0.05,z=0.02

0.6(优选0.05

0.5),w=0.1

1.2(优选0.3

0.8),v=0.1

1.2(优选0.3

0.8),s=12.5

50(优选15

40);(2)将凝胶A于25

80℃陈化0.5

24小时,然后升温至135

180℃水热晶化3

20天;(3)将步骤2的晶化产物离心,水洗至中性,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恩胜郝爱晶刘雯璐申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