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81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参量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卡接有喷嘴圈,所述喷嘴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稳固盘,所述稳固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光纤线,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稳固盘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衔接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以将标准喷嘴内嵌在不锈钢套筒的内部,并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光纤线进行收集。使用时可以将光纤线进行收集。使用时可以将光纤线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属于多参量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是当前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传统的电子式传感器因其有源带电且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差,应用受到了限制。光纤光栅传感器因具备体积小、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工程实践。其中,多参量传感器是该项技术的应用之一,多参量传感器为无源器件,电磁波穿过多参量传感器的时候会反射和传输一定的电磁波,而我们可以用仪器测出它的电磁波的反射和传输情况。
[0003]现有的多参量传感器的喷嘴一般固定连接在不锈钢套筒的外侧,从而使光纤线固定连接在传感器的内部,而这种连接方式会使喷嘴裸露在传感器的外侧,从而导致喷嘴的损坏,同时光纤线在不使用时一般散落在外侧,无法进行集中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将标准喷嘴内嵌在不锈钢套筒的内部,并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光纤线进行收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卡接有喷嘴圈,所述喷嘴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稳固盘,所述稳固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光纤线。
[0007]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稳固盘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衔接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夹,所述U型夹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磁极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喷嘴圈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所述导杆对称分布在稳固盘的内侧,且导杆与凹槽处于同一平面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通过弹簧杆与固定柱对称分布在衔接板的外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滑杆对称分布在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槽的内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U型夹通过滑杆对称分布在衔接板的外侧,两个相对影响的磁极块
为同名磁极。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本体,而在本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在衔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接槽,当需要将喷嘴圈内嵌到本体的内部时,首先将喷嘴圈卡接到卡接槽的内部,这时稳固盘内侧的导杆进入到凹槽的内部,从而对稳固盘内侧的喷嘴圈进行首次的固定,这时再通过衔接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通过固定柱外侧的弹簧杆与夹持板的配合使用,使夹持板对稳固盘进行定位,从而实现第二次固定,达到了使喷嘴圈内嵌到本体内部的效果,当光纤线不使用时,这时通过滑动滑杆,使两个U型夹分离,这时通过将光纤线收集在两个U型夹的内部,当收集结束后,通过U型夹外侧的磁极块,使两者相互吸引,从而对U型夹对光纤线进行收拢,达到了可以集中收集光纤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衔接板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移动槽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20]图中标号:1、本体;2、衔接板;3、卡接槽;4、喷嘴圈;5、稳固盘;6、导杆;7、凹槽;8、光纤线;9、固定柱;10、弹簧杆;11、夹持板;12、移动槽;13、滑杆;14、复位弹簧;15、U型夹;16、磁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包括本体1,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衔接板2的内部卡接有喷嘴圈4,喷嘴圈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稳固盘5,稳固盘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光纤线8,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卡接槽3,稳固盘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杆6,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7,衔接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固定柱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0,弹簧杆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1。
[0024]具体的,如图1所示,喷嘴圈4卡接在卡接槽3的内部,导杆6对称分布在稳固盘5的内侧,且导杆6与凹槽7处于同一平面上,夹持板11通过弹簧杆10与固定柱9对称分布在衔接板2的外侧。
[0025]具体的,如图1

4所示,滑杆13对称分布在移动槽12的内部,复位弹簧14远离滑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槽12的内壁上,U型夹15通过滑杆13对称分布在衔接板2的外侧,两个相对影响的磁极块16为同名磁极。
[0026]实施例2请参阅图1、图2与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12,移动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3,滑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滑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夹15,U型夹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磁极块16。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通过设置了本体1,而在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在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卡接槽3,当需要将喷嘴圈4内嵌到本体1的内部时,首先将喷嘴圈4卡接到卡接槽3的内部,这时稳固盘5内侧的导杆6进入到凹槽7的内部,从而对稳固盘5内侧的喷嘴圈4进行首次的固定,这时再通过衔接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通过固定柱9外侧的弹簧杆10与夹持板11的配合使用,使夹持板11对稳固盘5进行定位,从而实现第二次固定,达到了使喷嘴圈4内嵌到本体1内部的效果,当光纤线8不使用时,这时通过滑动滑杆13,使两个U型夹15分离,这时通过将光纤线8收集在两个U型夹15的内部,当收集结束后,通过U型夹15外侧的磁极块16,使两者相互吸引,从而对U型夹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所述衔接板(2)的内部卡接有喷嘴圈(4),所述喷嘴圈(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稳固盘(5),所述稳固盘(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光纤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卡接槽(3),所述稳固盘(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杆(6),所述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衔接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0),所述弹簧杆(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标准喷嘴光纤光栅多参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12),所述移动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所述滑杆(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祯鑫刘春桐李洪才于传强吴军李亚云戴民强杜文正彭飞刘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