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YN28-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56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KYN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断路器工装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每个新装的高压直流控制(DC220V/DC110V)断路器需要进行磨合试验,自动控制与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减少人工浪费,也可避免磨合的巨大噪音对操作员的影响。目前这种高压直流工装主要采用机械开关控制,需要操作员实时参与。且无法实时得知磨合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公开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包括单片机U1,所述单片机U1电连接数码管显示电路、互锁控制电路、隔离反馈电路和蜂鸣器BEEP,隔离反馈电路电连接断路器的输出端,断路器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接插件JK1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第一接插件JK1的第三引脚和第七引脚电连接隔离反馈电路,单片机U1第七引脚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3.3V电源,单片机U1通过双向总线驱动器U2控制数码管显示电路、单片机U1第二十八引脚和第二十九引脚电连接隔离反馈电路输出部分,单片机U1第三十七引脚和第三十八引脚电连接继电器互锁控制电路。
[0006]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光耦G1和第二光耦G2,第一光耦G1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一接插件JK1第三引脚,第一光耦G1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G1第三引脚接地,第一光耦G17第四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二十九引脚和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光耦G2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接插件JK1第七引脚,第二光耦G2第二引脚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G2第三引脚接地,第二光耦G2第四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二十八引脚和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均电连接3.3V电源。
[0007]进一步的,所述互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与非门芯片U3B和第三与非门芯片U3C,第二与非门芯片U3B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电连接单片机U1第三十七引脚和第四与非门芯片U3D第二输入端,第二与非门芯片U3B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与非门芯片U3A第一输入端,第三与非门芯片U3C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电连接第六三极管Q6集电极和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六三极管Q6基极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三十八引脚,第六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第三与非门芯片U3C输出端电连接第四与非门芯片U3D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与非门芯片U3A第二输入端,第一与非门芯片U3A输出
端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光耦G3第二引脚,第三光耦G3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第三光耦第四引脚电连接12V电压,第三光耦第三引脚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第一引脚和第一二极管D1阴极,第一继电器K1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和地信号,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阳极,第一继电器K1第三引脚电连接分合闸控制器JK2第二引脚,第一继电器K1第四引脚电连接分合闸控制器JK2第一引脚,第四与非门芯片U3D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光耦G4第二引脚,第四光耦G4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十八电阻R16的一端,第四光耦G4第四引脚电连接12V电压,第四光耦G4第三引脚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第一引脚和第二二极管D2阴极,第二继电器K2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R21另一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阳极,第二继电器K2第三引脚电连接分合闸控制器JK2第三引脚,第二继电器K2第四引脚电连接分合闸控制器JK2第四引脚,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均电连接3.3V电源。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数码管S1,数码管S1第十二引脚电连接第二三级管Q2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基极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六十二引脚,数码管S1第九引脚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基极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六十一引脚,数码管S1第八引脚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基极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一引脚,数码管S1第六引脚电连接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基极电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引脚,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和第五三极管Q5发射极均接地,数码管S1第十一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八引脚,数码管S1第七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七引脚,数码管S1第四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六引脚,数码管S1第二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五引脚,数码管S1第一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四引脚,数码管S1第十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三引脚,数码管S1第五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二引脚,数码管S1第三引脚电连接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一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二十引脚和第一引脚均电连接3.3V电源,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十引脚和十九引脚均接地,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九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二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八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三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七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四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六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五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五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六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四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七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三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八引脚,双向总线驱动器U2第二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五十九引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U1第二十五引脚电连接第一开关KEY1的一端,单片机U1第二十四引脚电连接第二开关KEY2的一端,第一开关KEY1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KEY2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0]进一步的,所述蜂鸣器BEEP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一输入电压V5P0,蜂鸣器BEEP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基极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和地信号,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三引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包括单片机U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1电连接数码管显示电路、互锁控制电路、隔离反馈电路和蜂鸣器BEEP,隔离反馈电路电连接断路器的输出端,断路器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接插件JK1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第一接插件JK1的第三引脚和第七引脚电连接隔离反馈电路,单片机U1第七引脚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3.3V电源,单片机U1通过双向总线驱动器U2控制数码管显示电路、单片机U1第二十八引脚和第二十九引脚电连接隔离反馈电路输出部分,单片机U1第三十七引脚和第三十八引脚电连接继电器互锁控制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光耦G1和第二光耦G2,第一光耦G1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一接插件JK1第三引脚,第一光耦G1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另一端接地,第一光耦G1第三引脚接地,第一光耦G17第四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二十九引脚和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光耦G2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接插件JK1第七引脚,第二光耦G2第二引脚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光耦G2第三引脚接地,第二光耦G2第四引脚电连接单片机U1第二十八引脚和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均电连接3.3V电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KYN28

12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的闭环磨合工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与非门芯片U3B和第三与非门芯片U3C,第二与非门芯片U3B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电连接单片机U1第三十七引脚和第四与非门芯片U3D第二输入端,第二与非门芯片U3B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与非门芯片U3A第一输入端,第三与非门芯片U3C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电连接第六三极管Q6集电极和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六三极管Q6基极电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电连接单片机U1第三十八引脚,第六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第三与非门芯片U3C输出端电连接第四与非门芯片U3D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与非门芯片U3A第二输入端,第一与非门芯片U3A输出端电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光耦G3第二引脚,第三光耦G3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第三光耦第四引脚电连接12V电压,第三光耦第三引脚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第一引脚和第一二极管D1阴极,第一继电器K1第二引脚电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和地信号,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阳极,第一继电器K1第三引脚电连接分合闸控制器JK2第二引脚,第一继电器K1第四引脚电连接分合闸控制器JK2第一引脚,第四与非门芯片U3D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光耦G4第二引脚,第四光耦G4第一引脚电连接第十八电阻R16的一端,第四光耦G4第四引脚电连接12V电压,第四光耦G4第三引脚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第一引脚和第二二极管D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辉周彦中邹咏坡唐鹏
申请(专利权)人: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