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344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外壳和充电线圈,充电线圈设于外壳内,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吸热体,吸热体设于外壳内,吸热体能够吸收充电线圈和外壳的热量,以对无线充电底座进行降温;吸热体的比热容大于同温下空气的比热容。本申请无线充电底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安全温度限制,无线充电的有效快充时间较短,充电效率低的问题。充电效率低的问题。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底座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底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具备无线充电功能,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无线充电的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成为了业界共同的追求。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以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无线充电的表盘较小,散热的空间和措施有限,在满功率充电时通过瞬态的发热量会超过散热量。在一定时间的满功率充电后,热量会快速积累导致手表和充电座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体感舒适温度或者安全温度(例如39

40℃)时,充电系统一般会自动将充电功率从满功率调低从而降低系统发热,实际产品的充电曲线可例如图1a所示,充电温度曲线可例如图1b所示。从图1a和图1b中可以看出,充电曲线在快充下仅能够保持几分钟,后续进入先降低充电功率再提升充电功率的循环状态,有效快充时间较短,完成充电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0003]可见,现有技术受安全温度限制,无线充电时有效快充时间较短,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安全温度限制,无线充电的有效快充时间较短,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外壳和充电线圈,充电线圈设于外壳内,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吸热体,吸热体设于外壳内,吸热体能够吸收充电线圈和外壳的热量,以对无线充电底座进行降温;
[0006]吸热体的比热容大于同温下空气的比热容。
[0007]本申请无线充电底座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吸热体,能够利用吸热体具有的高比热容特性,主动吸收充电线圈和外壳的热量,能够对无线充电底座有效降温,有助于延长无线充电底座的快充时间(或可理解为满功率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0008]此外,本申请无线充电底座是利用吸热体主动吸收热量进而对无线充电底座进行降温的,与传统思路中通过增设散热风扇加快散热的思路不同,本申请避免了在无线充电底座中增设散热风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无线充电底座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助于实现无线充电底座的小型化,尤其针对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本申请解决了小型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有限难以增设散热风扇的技术难题,为加快小型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奠定了基础。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体为固态且具有缺口,缺口沿吸热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吸热体。
[0010]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中的吸热体具有缺口,该缺口能够为吸热体提供热胀冷缩的空间,保护吸热体在吸热、散热过程中不受损害,延长无线充电底座的使用寿命。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体为以下至少之一:
[0012]石蜡形成的吸热体;包含石蜡的复合材料形成的吸热体;石膏形成的吸热体;氢气形成的吸热体;氦气形成的吸热体;氨气形成的吸热体;锂金属形成的吸热体;乙醇形成的吸热体;汽油形成的吸热体;甲烷形成的吸热体;油形成的吸热体;水蒸气形成的吸热体;水形成的吸热体;冰形成的吸热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导热槽;导热槽设于外壳与充电线圈之间,吸热体容纳于导热槽内,以通过导热槽将吸收到的热量释放至外壳外。
[0014]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通过将吸热体设于导热槽内,可以将吸热体自外壳和充电线圈吸收的热量通过导热槽释放到外界,能够加速热量的传递,进而提高无线充电底座的降温效果(例如降温速度、降温程度等)。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槽为不锈钢导热槽,或者,导热槽为铜制导热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热体和导热槽的形状均呈环形,或者,吸热体和导热槽的形状均呈C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槽内设有多个导热板,多个导热板沿导热槽的径向延伸。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槽内设有多个导热板,多个导热板以无线充电底座的轴心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底座,通过在导热槽内设置多个导热板,能够利用多个导热板加速热量的传递,提高导热槽的散热效率,以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底座的降温效果(例如降温速度、降温程度等)。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槽内设有多个导热板,多个导热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热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热板。至少一个第一导热板沿导热槽的径向延伸,至少一个第二导热板沿导热槽的周向延伸。至少一个第一导热板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热板与至少一个第二导热板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导热板交叉设置。
[0021]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底座,通过在导热槽内设置多个导热板,例如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导热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热板,并且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一导热板和至少部分第二导热板交叉设置,相较于沿导热槽径向设置导热板、沿导热槽周向设置导热板以及螺旋设置导热板的方案,能够进一步加速热量的传递,以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底座的降温效果(例如降温速度、降温程度等)。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充电线圈安装槽、磁吸块和电路板。
[0023]充电线圈安装槽设于外壳内且位于吸热体和充电线圈之间,电路板设于充电线圈安装槽朝向吸热体的一侧,充电线圈安装于充电线圈安装槽内且电连接于电路板。
[0024]磁吸块设于外壳内且位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轴心。
附图说明
[0025]图1a为一种示例性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曲线;
[0026]图1b为一种示例性的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温升曲线;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对电子设备充电时的仿真模型图;
[0030]图4b为对处于充电状态的参考设计的无线充电底座和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分别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的温升对比曲线图;
[0031]图5a为参考设计的无线充电底座充电时的快充时间曲线图;
[0032]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充电时的快充时间曲线图;
[0033]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线圈安装于充电线圈安装槽中;
[0034]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吸热体设于导热槽内;
[0035]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中导热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导热槽呈C形;
[0036]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中导热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导热槽呈C形;
[0037]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中导热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导热槽内设有多个导热板,多个导热板沿导热槽的径向延伸;
[0038]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中导热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导热槽内设有多个导热板,多个导热板沿导热槽的径向延伸;
[0039]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底座中导热槽的俯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外壳和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设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吸热体,所述吸热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吸热体能够吸收所述充电线圈和所述外壳的热量,以对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进行降温;所述吸热体的比热容大于同温下空气的比热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体为固态且具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吸热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吸热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体为以下至少之一:石蜡形成的吸热体;包含石蜡的复合材料形成的吸热体;石膏形成的吸热体;氢气形成的吸热体;氦气形成的吸热体;氨气形成的吸热体;锂金属形成的吸热体;乙醇形成的吸热体;汽油形成的吸热体;甲烷形成的吸热体;油形成的吸热体;水蒸气形成的吸热体;水形成的吸热体;冰形成的吸热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还包括导热槽;所述导热槽设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充电线圈之间,所述吸热体容纳于所述导热槽内,以通过所述导热槽将吸收到的热量释放至所述外壳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槽为不锈钢导热槽,或者,所述导热槽为铜制导热槽。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体和所述导热槽的形状均呈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宋佳祥王惠娟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