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306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氯乙烯外护套,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铝箔带,聚丙烯薄膜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铝箔带,第二铝箔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氯乙烯内护套,聚氯乙烯绝缘套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铜导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出的整根电缆内部的三芯电源线可以作为导电单元,而外层的铝箔带可以分别作为正负极,中间的聚丙烯薄膜带作为电介质,这三层组成了一个电容单元,这样的一根电缆可以同时进行电能的传输,又可以进行临时储能,稳定了电路中的电流,可以起到无接触线供电,其电容单元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力。容单元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力。容单元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缆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0003]现有的电缆大多不具备储能效果,在一些设备,如穿戴设备上使用时,需要时刻与电源进行连接,会导致移动较为不便的现象发生,同时在对电缆的制备时,其膜带可能会出现膜松弛、跑偏现象,也会导致其出现折皱或出现花纹等现象,以此影响外观质量和其工作精度。
[0004]因此,提出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包括聚氯乙烯外护套,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铝箔带,所述第一铝箔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丙烯薄膜带,所述聚丙烯薄膜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铝箔带,所述第二铝箔带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氯乙烯内护套,所述聚氯乙烯内护套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聚氯乙烯绝缘套,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套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铜导体。
[0008]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的制备方法,所述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09]S1: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准备原材料:包括PVC、DOP、轻质碳酸钙、稳定剂、增塑剂、环氧大豆油、润滑剂和相应的颜料色浆,其中PVC的份额为100份、DOP的份额为30

60份、轻质碳酸钙的份额为10

20份、稳定剂的份额为100份3.5

4.5份、环氧大豆油的份额为2

3份、润滑剂的份额为1

1.2份,增塑剂的份额为1.5

3.5份,按份额将将PVC原料、轻质碳酸钙及粉状的稳定剂在常温下混合均匀,混匀时间为5分钟,将其升温到70℃

85℃加入增塑剂继续混合5分钟,升温到100℃加入润滑剂,将其混匀,混匀时间持续5分钟,五分钟后对其进行低速冷却,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在挤出机中进行塑化造粒,造粒完成后即可根据电缆的尺寸对其进行制模处理,此时制备出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护套可以左右聚氯乙烯外护套、聚氯乙烯内护套和聚氯乙烯绝缘套;
[0010]S2:聚氯乙烯绝缘套的处理:取出不滴油浸纸,将不滴油浸纸固定连接在制备好的
聚氯乙烯护套内壁,以此完成聚氯乙烯绝缘套的绝缘处理;
[0011]S3:铝箔带的制备:将铝熔体铸成扁锭,对其经过均匀化、热轧、冷轧、中间退火等工序后,继续冷轧成厚度约为0.4

1.0mm的板材作为箔材坯料,将其卷绕成合适的圈状,使其能符合第一铝箔带和第二铝箔带的尺寸,以此完成对第一铝箔带和第二铝箔带的制备;
[0012]S4:聚丙烯薄膜带的制备:准备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抗氧剂、聚乙二醇,将聚丙烯、聚乙二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抗氧剂按比例混合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上挤出,挤出机温度分别设定为110℃,160℃,195℃,195,195℃,195℃和190℃,螺杆转速为120rpm,挤出的条状物经过水冷却后被牵引到切粒机切粒,粒料于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6h,然后将挤出的粒料在注塑机上注塑成标准的尺寸,注塑温度分别设置为195℃,200℃和195℃,注塑速率取最大注塑速率的15%,注塑压力取最大注塑压力的30%;
[0013]S5:电缆的内部结构由常规的三芯电源线组成,再通过铜导体、聚氯乙烯绝缘套和聚氯乙烯内护套构成一根圆形电缆,在电缆外侧绕包一层第二铝箔带,再绕包一层聚丙烯薄膜带,使其搭盖率>20%,再绕包一层第一铝箔带,最外层再挤塑一层聚氯乙烯外护套,即可制备出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
[0014]优选的,所述在进行挤出工作时,挤出机的机头设计应使物料沿整个机唇宽度均匀地流出,机头内部流道内无滞留死角,并且使物料具有均匀的温度,需要采用精密加工机头,其冷却轮的表面应经过精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15mm,转速应稳定,以免产生纵向的厚度波动,采用β射线或红外测厚仪对薄膜厚度进行监测,以达到满意的厚薄公差。
[0015]优选的,所述对薄膜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当PVC的温度升高时,膜的纵向拉伸强度增大,透明度增高,雾度逐渐下降,但膜的横向拉伸强度下降,以此比较适宜的温度为230

250℃,同时冷却轮上风刀使薄膜与冷却辊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薄膜均匀冷却,从而保持高速生产,风刀的调节必须适当,风量过大或角度不当都可能使膜的厚度不稳定或不贴轮,造成折皱或出现花纹影响外观质量。
[0016]优选的,所述冷却辊表面若有原料内部添加物析出,必须停机清理,以免影响薄膜外观质量,CPP薄膜比较柔软,收卷时必须根据膜的厚度、生产速度等因素调整好压力和张力,否则会产生波纹影响平整性,张力选择要根据产品的拉伸强度大小而定,通常收卷张力越大,卷取后的产品不易出现卷简松弛和跑偏现象,但在开始卷取时易出现波纹,影响卷平整,反之,卷取张力小,开始效果好,但越卷越易出现膜松弛、跑偏现象,因此,张力大小应适中,并控制张力恒定。
[0017]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出的整根电缆内部的三芯电源线可以作为导电单元,而外层的铝箔带可以分别作为正负极,中间的聚丙烯薄膜带作为电介质,这三层组成了一个电容单元,这样的一根电缆可以同时进行电能的传输,又可以进行临时储能,稳定了电路中的电流,在一些可穿戴设备中可以进行应用,或者在无轨电车上使用,在车辆过路口时段时间无接触线供电,此时电容单元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聚氯乙烯外护套;2、第一铝箔带;3、聚丙烯薄膜带;4、第二铝箔带;5、聚氯乙烯内护套;6、聚氯乙烯绝缘套;7、铜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包括聚氯乙烯外护套1,其特征在于:聚氯乙烯外护套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铝箔带2,第一铝箔带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丙烯薄膜带3,聚丙烯薄膜带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包括聚氯乙烯外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铝箔带(2),所述第一铝箔带(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丙烯薄膜带(3),所述聚丙烯薄膜带(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铝箔带(4),所述第二铝箔带(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聚氯乙烯内护套(5),所述聚氯乙烯内护套(5)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聚氯乙烯绝缘套(6),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套(6)的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铜导体(7)。2.一种具有储能效果的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准备原材料:包括PVC、DOP、轻质碳酸钙、稳定剂、增塑剂、环氧大豆油、润滑剂和相应的颜料色浆,其中PVC的份额为100份、DOP的份额为30

60份、轻质碳酸钙的份额为10

20份、稳定剂的份额为100份3.5

4.5份、环氧大豆油的份额为2

3份、润滑剂的份额为1

1.2份,增塑剂的份额为1.5

3.5份,按份额将将PVC原料、轻质碳酸钙及粉状的稳定剂在常温下混合均匀,混匀时间为5分钟,将其升温到70℃

85℃加入增塑剂继续混合5分钟,升温到100℃加入润滑剂,将其混匀,混匀时间持续5分钟,五分钟后对其进行低速冷却,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在挤出机中进行塑化造粒,造粒完成后即可根据电缆的尺寸对其进行制模处理,此时制备出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护套可以左右聚氯乙烯外护套(1)、聚氯乙烯内护套(5)和聚氯乙烯绝缘套(6);S2:聚氯乙烯绝缘套(6)的处理:取出不滴油浸纸,将不滴油浸纸固定连接在制备好的聚氯乙烯护套内壁,以此完成聚氯乙烯绝缘套(6)的绝缘处理;S3:铝箔带的制备:将铝熔体铸成扁锭,对其经过均匀化、热轧、冷轧、中间退火等工序后,继续冷轧成厚度约为0.4

1.0mm的板材作为箔材坯料,将其卷绕成合适的圈状,使其能符合第一铝箔带(2)和第二铝箔带(4)的尺寸,以此完成对第一铝箔带(2)和第二铝箔带(4)的制备;S4:聚丙烯薄膜带(3)的制备:准备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抗氧剂、聚乙二醇,将聚丙烯、聚乙二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抗氧剂按比例混合后在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成吴军张瑜王姚心裘双双席娇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江区检验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