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94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包括动触头体,动触头体的上端设置有静触头体,动触头体与静触头体贴合,动触头体和静触头体的内部均开设有L形磁槽,动触头体和静触头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屏蔽筒,静触头体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静导电杆,动触头体的下端设置有杯体,杯体的内侧设置有内触头体,内触头体底端的中心处固定有动导电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通过减缓组件有效提升静触头体的缓冲性能,使静触头体在受到动触头体撞击时能够减少冲击力带来的影响,且通过两个L形磁槽轴向对齐设计,便于控制动触头体与静触头体之间接触面大小的同时,提高纵向磁场强度,进而增强灭弧室开断能力。进而增强灭弧室开断能力。进而增强灭弧室开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灭弧室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开关具有安全可靠、免维护、健康环保等优点,是中压无油开关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利用管内高真空作灭弧绝缘介质,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真空灭弧室是真空开关的核心器件,担负着控制电弧电流的任务,电路的切断与关合都靠真空灭弧室中带有磁场的一对触头的分合运动来完成。
[0003]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3521292U)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缓冲型静触头结构,其中记载了:“采用在瓷壳内设置缓冲板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静触头缓冲性能,使得静触头在受动触头撞击时能够减缓冲击力,提高了分、合闸动作的稳定性,触头不易发生弹跳现象,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并提出了:“而现有的真空灭弧室在使用过程中,动触头分、合闸动作会猛烈撞击静触头,对静触头造成较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触头间发生弹跳现象,进而造成触头磨损和灼烧,影响触头的使用寿命”的技术不足。
[0004]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6212938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结构真空灭弧室用动触头,其中记载了:“先将密封块从凹槽内移出,再利用把手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在外壳内带动连接的动触头本体转动,螺纹杆带动动触头本体向下移动,动触头本体同时带动两侧的限位块向下移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向下移动,直至动触头本体移动至与静触头本体相抵,调节动触头本体位置,使动触头本体与静触头本体相抵,避免留有间隙使用时发生事故”,并提出了:“真空灭弧室在使用时,动触头与静触头需要紧密相抵,但长时间使用后,动触头表面可能发生磨损,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可能会留有间隙,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事故”的技术不足。
[0005]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真空开关合、分操作时,动、静触头便会进行闭合或分离动作,以此完成电流的开断,然而当动触头进行闭合动作时会对静触头造成较大冲击力,易导致发生弹跳现象,同时动触头长时间使用后与静触头之间可能会存有间隙,导致影响电流开断性能发生事故,并且当电路故障动触头分离不及时,可能还会导致动、静触头温度过高融化粘连,进而无法断电,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当动导电杆带动动触头体进行闭合动作时,通过减缓组件有效提升静触头体的缓冲性能,使静触头体在受到动触头体撞击时能够减少冲击力带来的影响,进而减少发生弹跳现象的几率,且通过两个L形磁槽轴向对齐设计,便于控制动触头体与静触头体之间接触面大小的同时,提高纵向磁场强度,进而增强灭弧室开断能力,通过杯体使得当动触头
体和静触头体之间高温融合粘连时,通过内触头体与支撑触片之间的电焊连接方式,使得动导电杆进行分离动作时能够带动内触头体强行压弯支撑触片并从焊环下端脱出,进而便于及时断电避免事故,通过导向组件使得动导电杆带动动触头体进行运动时能够始终保持直线,避免动触头体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与静触头体之间存有间隙。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其应用于电源电路的切断与关合;
[0009]包括动触头体,所述动触头体的上端设置有静触头体,所述动触头体与静触头体贴合,所述动触头体和静触头体的内部均开设有L形磁槽,两个所述L形磁槽之间轴向对齐,所述动触头体和静触头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屏蔽筒,所述屏蔽筒的内侧且位于静触头体的上端设置有减缓组件,所述静触头体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静导电杆,所述动触头体的下端设置有杯体,所述杯体的内侧设置有内触头体,所述内触头体的上端与动触头体贴合,所述内触头体底端的中心处固定有动导电杆。
[00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减缓组件包括压片和弹簧,所述屏蔽筒的内侧且位于静触头体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压片,所述压片的上端且位于静导电杆的外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压片的一端与屏蔽筒固定,所述压片的底端与静触头体贴合。
[00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包括焊环和支撑触片,所述焊环的上端与动触头体焊接固定,所述焊环内侧的下端固定有多个支撑触片。
[001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支撑触片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触片的数量为八个。
[00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静触头体与静导电杆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内触头体的底端分别与多个支撑触片点焊固定,所述内触头体底端的中心处与动导电杆焊接固定,所述屏蔽筒的底端且位于动导电杆的外侧还设置有导向组件。
[00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定位座和密封垫圈,所述屏蔽筒的下端且位于动导电杆的外侧螺纹固定有定位座,所述屏蔽筒的底端还贴合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下端与定位座贴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灭弧室触头结构,通过整体的结构配合设计,使得当动导电杆带动动触头体进行闭合动作时,通过减缓组件有效提升静触头体的缓冲性能,使静触头体在受到动触头体撞击时能够减少冲击力带来的影响,进而减少发生弹跳现象的几率;
[0017]且通过两个L形磁槽轴向对齐设计,便于控制动触头体与静触头体之间接触面大小的同时,提高纵向磁场强度,进而增强灭弧室开断能力;
[0018]通过杯体使得当动触头体和静触头体之间高温融合粘连时,通过内触头体与支撑触片之间的电焊连接方式,使得动导电杆进行分离动作时能够带动内触头体强行压弯支撑触片并从焊环下端脱出,进而便于及时断电避免事故;
[0019]通过导向组件使得动导电杆带动动触头体进行运动时能够始终保持直线,避免动触头体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与静触头体之间存有间隙。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灭弧室触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灭弧室触头结构静触头体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灭弧室触头结构动触头体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灭弧室触头结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灭弧室触头结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记说明如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室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体(1),所述动触头体(1)的上端设置有静触头体(2),所述动触头体(1)与静触头体(2)贴合,所述动触头体(1)和静触头体(2)的内部均开设有L形磁槽(4),两个所述L形磁槽(4)之间轴向对齐,所述动触头体(1)和静触头体(2)的外侧还设置有屏蔽筒(3),所述屏蔽筒(3)的内侧且位于静触头体(2)的上端设置有减缓组件,所述静触头体(2)上端的中心处还固定有静导电杆(5),所述动触头体(1)的下端设置有杯体,所述杯体的内侧设置有内触头体(10),所述内触头体(10)的上端与动触头体(1)贴合,所述内触头体(10)底端的中心处固定有动导电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室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缓组件包括压片(6)和弹簧(7),所述屏蔽筒(3)的内侧且位于静触头体(2)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压片(6),所述压片(6)的上端且位于静导电杆(5)的外侧固定有弹簧(7),所述弹簧(7)远离压片(6)的一端与屏蔽筒(3)固定,所述压片(6)的底端与静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高鹏薛明亮刘征郭雨奇
申请(专利权)人:电科北方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