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釉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66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上釉夹具,旨在解决现有工作人员在浸釉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手动补釉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壳体,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位置的切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装置为切换装置提供驱动力,使得两个切换装置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而切换装置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第一夹持件形成对陶瓷坯体的夹持固定效果,然后再将陶瓷坯体浸入釉中,然后再通过切换装置进行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位置切换,使得与陶瓷坯体接触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不需要使用者后续在进行手动补釉的操作。从而不需要使用者后续在进行手动补釉的操作。从而不需要使用者后续在进行手动补釉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釉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生产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上釉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浸釉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称“蘸釉”。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
[0003]现有浸釉过程中,使用者一般通过夹具夹持陶瓷坯体,然后再将陶瓷坯体浸入釉中形成浸釉效果,但是由于夹具夹持陶瓷坯体时,夹具会与陶瓷坯体相抵接,使得抵接位置釉浆无法流入,进而釉浆无法对抵接位置的陶瓷坯体形成釉层,现有工作人员在浸釉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手动补釉。
[0004]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上釉夹具。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上釉夹具,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壳体,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位置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切换装置上连接一个第一夹持件和一个第二夹持件,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带动两个切换装置向着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驱动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换装置包括滑动件、带动滑动件移动的拉绳以及开设在滑动件上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均固定设置有嵌入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上的嵌入件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内,所述拉绳远离滑动件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侧。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包括移动段以及相连通的静止段,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嵌入件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上的运动轨迹颠倒,以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向着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件与拉绳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拉绳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连接板上。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壳体上的移动件和推动件以及用于移动件和推动件传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推动件上,所述推动件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件移动方向的固定件,所述推动件上还开设有用于移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切换的导槽一和导槽二。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件远离推动件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移动件之间形成燕尾槽连接结构。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外罩壳、滑动设置于外罩壳上的
限位件以及推动限位件与连接板相抵接的弹性元件。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用于第二夹持件穿过的通槽。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绳延伸至壳体外侧的一端连接设置有拉动件,所述壳体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卡接拉动件位置的限位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驱动装置为切换装置提供驱动力,使得两个切换装置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而切换装置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第一夹持件形成对陶瓷坯体的夹持固定效果,然后再将陶瓷坯体浸入釉中,然后再通过切换装置进行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位置切换,使得与陶瓷坯体接触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不需要使用者后续在进行手动补釉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取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第一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限位件、弹性元件和外罩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壳体;4、切换装置;5、驱动装置;6、滑动件;7、第一导向槽;8、第二导向槽;9、嵌入件;10、拉绳;11、移动段;12、静止段;13、连接板;14、移动件;15、推动件;16、连接杆;17、固定件;18、导槽一;19、导槽二;20、限位件;21、弹性元件;22、通槽;23、按压件;24、外罩壳;25、拉动件;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上釉夹具,如图1

图8所示,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以及壳体3,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均设置有两个,从而通过两个第一夹持件1和两个第二夹持件2形成对陶瓷坯体不同位置的夹持固定效果,同时壳体3上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位置的切换装置4,切换装置4设有两个,每个切换装置4上连接一个第一夹持件1和一个第二夹持件2,进而利用切换装置4进行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夹持状态的切换,使得在
陶瓷坯体浸入釉中时,通过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切换,实现对陶瓷坯体不同位置进行夹持固定,进而省去了使用者后续在进行手动补釉的操作,提高操作便捷性,同时壳体3还设置有带动两个切换装置4向着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驱动装置5,通过驱动装置5带动切换装置4位置移动的效果,进而实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向着相互靠近或远离方向移动的效果。
[0029]切换装置4包括滑动件6、带动滑动件6移动的拉绳10以及开设在滑动件6上的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均固定设置有嵌入件9,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的嵌入件9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内,拉绳10远离滑动件6的一端延伸至壳体3外侧,从而通过拉动拉绳10带动滑动件6向上移动,滑动件6通过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分别带动第一夹持件1向外移动、第二导向槽8向内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位置的切换效果,从而实现对陶瓷坯体不同位置的夹持固定,进而省去了使用者后续在进行手动补釉的操作,提高操作便捷性。
[0030]其中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均包括移动段11以及相连通的静止段12,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嵌入件9在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上的运动轨迹颠倒,以使得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向着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保证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上釉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以及壳体(3),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用于切换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位置的切换装置(4),所述切换装置(4)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切换装置(4)上连接一个第一夹持件(1)和一个第二夹持件(2),所述壳体(3)还设置有带动两个切换装置(4)向着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驱动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4)包括滑动件(6)、带动滑动件(6)移动的拉绳(10)以及开设在滑动件(6)上的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均固定设置有嵌入件(9),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上的嵌入件(9)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内,所述拉绳(10)远离滑动件(6)的一端延伸至壳体(3)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均包括移动段(11)以及相连通的静止段(12),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嵌入件(9)在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上的运动轨迹颠倒,以使得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向着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6)与拉绳(10)连接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滨陈瑞岳陈文镇
申请(专利权)人:永春富来瓷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