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58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感光器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和与所述色阻相邻设置的黑矩阵;以及光反射层,所述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感光器件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感光器件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的感光面,所述光反射层在所述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感光面具有交叠区域。有交叠区域。有交叠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在显示领域的巨大应用市场近年来被广泛关注。与其他的显示技术相比,OLED显示面板具有较多的优势,例如,视角宽、响应速度快、无需背光照明、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采用COE(Color On Encapsulation)结构取代偏光片实现防反功能,与采用偏光片技术的显示面板相比,能够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0003]当前的很多显示装置都配备有感光器件。然而,采用COE结构的显示面板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提高COE产品中感光器件对环境光的采光量。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感光器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和与所述色阻相邻设置的黑矩阵;以及光反射层,所述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感光器件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感光器件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的感光面,所述光反射层在所述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感光面具有交叠区域。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感光器件,显示面板的色阻层包括色阻和黑矩阵,在黑矩阵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第一透光孔与感光器件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另外,在像素定义层和驱动电路层之间还设置有光反射层,并且,反射层在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感光面具有交叠区域。显示模组周围的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孔后,一部分透过驱动电路层而被感光器件接收到,另一部分则被驱动电路层中的金属结构反射而形成反射光,反射光达到光反射层后会再次被反射而形成二次反射光,二次反射光中的至少部分光线会透过驱动电路层而被感光器件接收到。这样,就可以增加感光器件对环境光的采光量,从而使感光器件可以更好发挥工作性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孔在所述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感光面的面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通过设置折射率不相等的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可以
构建出光反射层,从而对被驱动电路层中的金属结构反射而形成反射光进行二次反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μm且小于或等于1μm,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μm且小于或等于1μm。如此设置,既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可以构建出光反射层,同时也使得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较薄,从而不会明显增加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透光层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正投影重合。可以保证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的任意区域均具有光反射作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且小于或等于2.0;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2且小于1.6。从而满足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的关系。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氮氧化硅。以氮化硅或氮氧化硅作为第一透光层的材料,一方面可以使制作出的第一透光层满足折射率上的要求,另外,氮化硅和氮氧化硅也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光学性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以聚酰亚胺作为第二透光层的材料,一方面可以使制作出的第二透光层满足折射率上的要求,另外聚酰亚胺也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光学性能。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反射层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二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由于金属具有较好的光反射特性,因此,也可以以金属层作为光反射层,从而对被驱动电路层中的金属结构反射而形成反射光进行二次反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因第二透光孔的孔径过小而对透过第一透光孔的环境光形成阻挡。这样,有利于保证环境光的入射量。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孔在所述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感光面的面积。以确保感光器件能够接收到二次反射光。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黑色有机膜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所述第三透光孔与所述第一透光孔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像素定义层采用黑色有机膜层,有利于阻挡驱动电路层中的金属结构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画面对比度。在此基础上,像素定义层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孔,并且第三透光孔与第一透光孔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使得环境光能够透过第一透光孔以及第三透光孔,最终被感光器件接收到。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光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孔的孔径。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因第三透光孔的孔径过小而对透过第一透光孔的环境光形成阻挡。这样,有利于保证环境光的入射量。
[0019]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
[002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感光器件,显示面板的色阻层包括色阻和黑矩阵,在黑矩阵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第
一透光孔与感光器件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另外,在像素定义层和驱动电路层之间还设置有光反射层,并且,光反射层在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感光面具有交叠区域。显示模组周围的环境光透过第一透光孔后,一部分透过驱动电路层而被感光器件接收到,另一部分则被驱动电路层中的金属结构反射而形成反射光,反射光达到光反射层后会再次被反射而形成二次反射光,二次反射光中的至少部分光线会透过驱动电路层而被感光器件接收到。这样,就可以增加感光器件对环境光的采光量,从而使感光器件可以更好发挥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光线);
[002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光线);
[002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光线);
[002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感光器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和与所述色阻相邻设置的黑矩阵;以及光反射层,所述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靠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设置有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感光器件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感光器件具有朝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的感光面,所述光反射层在所述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感光面具有交叠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在所述感光面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感光面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μm且小于或等于1μm,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μm且小于或等于1μm;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层在所述驱动电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玉德李世泰邹敏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