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452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包括底块和固定座,所述底块顶部设置有机器人本体,所述固定座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底块下半部插入所述顶槽内,所述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侧壳,所述侧壳顶部和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上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侧壳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所述竖杆外表面上半部滑动套设有直齿条,两个所述直齿条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直齿条底部与所述侧壳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人员踩踏压板,使压板向下运动,即可带动螺纹套水平运动脱离对应卡槽,使底块与固定座脱离固定状态,从而能够方便的拆装多轴机器人,节省操作人员精力与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器人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代替入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完成繁重、单调的重复劳动,在焊接、喷漆、搬运等生产环节中应用极广。
[0003]传统的多轴工业机器人,在大多是将机器人底座安装在外部机器上进行操作,在多轴机器人发生故障时,需要将多轴机器人拆卸修理,而多轴机器人在安装的过程中较为繁琐,费时费力,较为浪费操作人员的精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具有方便多轴机器人拆装,节省操作人员精力与时间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包括底块和固定座,所述底块顶部设置有机器人本体,所述固定座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底块下半部插入所述顶槽内,所述固定座一侧固定连接有侧壳,所述侧壳顶部和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上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侧壳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所述竖杆外表面上半部滑动套设有直齿条,两个所述直齿条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直齿条底部与所述侧壳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竖杆穿过对应所述弹簧,所述侧壳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两个放置腔,所述联动杆转动穿过所述侧壳内侧壁延伸至两个所述放置腔内,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固定组件。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联动杆外周面位于所述侧壳内处的两个齿轮,所述齿轮与对应所述直齿条相啮合,所述联动杆外周面位于对应所述放置腔内处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放置腔内壁上半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对应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顶槽内壁开设有侧槽,所述螺杆部分延伸至所述侧槽内,所述底块侧壁对应所述侧槽内处开设有卡槽,所述侧槽与对应所述卡槽内共同设置有固定部。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部包括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位于对应所述侧槽与对应所述卡槽内,且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于对应所述螺杆外周面,所述螺纹套侧壁与对应所述卡槽内壁相贴合。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引导杆,所述螺纹套侧壁对应所述引导杆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引导杆插入对应所述限位槽内。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板侧壁与所述侧壳内壁相贴合。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2]1.通过压板、弹簧、联动杆、直齿条、齿轮、螺纹套、螺杆和卡槽的配合,操作人员用脚踩踏压板,使压板向下运动,即可带动螺纹套水平运动脱离对应卡槽,使底块与固定座脱离固定状态,从而能够方便的拆装多轴机器人,节省操作人员精力与时间。
[0013]2.通过压板侧壁与侧壳内壁相贴合,防止操作人员在踩踏压板时施力方向不同,导致压板受力过大发生倾斜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3是本实施例的三维图。
[0017]图中,1、底块;2、固定座;3、机器人本体;4、顶槽;5、侧壳;6、竖杆;7、直齿条;8、压板;9、弹簧;10、联动杆;11、放置腔;12、固定组件;121、齿轮;122、第一皮带轮;123、螺杆;124、第二皮带轮;125、侧槽;126、卡槽;127、固定部;128、螺纹套;13、引导杆;1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包括底块1和固定座2,底块1顶部设置有机器人本体3。机器人本体3有多个自由度,能够进行多轴运动。固定座2顶部开设有顶槽4,底块1下半部插入顶槽4内,且底块1侧壁与顶槽4内壁相贴合,防止底块1晃动。
[0021]固定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侧壳5,侧壳5顶部和远离固定座2的一侧上半部为开口设置。侧壳5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6,竖杆6外表面上半部滑动套设有直齿条7,直齿条7在竖杆6外表面上滑动。两个直齿条7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8。
[0022]压板8侧壁与侧壳5内壁相贴合,防止操作人员在踩踏压板8时施力不是竖直向下,导致压板8发生不可逆的倾斜的情况发生。
[0023]直齿条7底部与侧壳5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9,竖杆6穿过对应弹簧9,初始状态下,弹簧9处于自然状态。侧壳5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0,固定座2内开设有两个放置腔11,联动杆10转动穿过侧壳5内侧壁延伸至两个放置腔11内。放置腔11内设置有固定组件12。
[0024]操作人员用脚踩踏压板8,带动压板8向下运动,压板8带动直齿条7运动。
[0025]固定组件12包括固定套设于联动杆10外周面位于侧壳5内处的两个齿轮121,齿轮121与对应直齿条7相啮合。直齿条7运动带动齿轮121转动,齿轮121转动带动联动杆10转动。
[0026]联动杆10外周面位于对应放置腔11内处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122,放置腔11内壁上半部转动连接有螺杆123,螺杆123外周面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124,第一皮带轮122
与对应第二皮带轮12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联动杆10带动第一皮带轮122转动,第一皮带轮122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124转动,从而带动螺杆123转动。
[0027]顶槽4内壁开设有侧槽125,螺杆123部分延伸至侧槽125内,且螺杆123不会伸出侧槽125。底块1侧壁对应侧槽125内处开设有卡槽126,侧槽125与对应卡槽126内共同设置有固定部127。
[0028]固定部127包括螺纹套128,螺纹套128位于对应侧槽125与对应卡槽126内,且螺纹套128螺纹连接于对应螺杆123外周面。螺纹套128侧壁与对应卡槽126内壁相贴合,且螺纹套128侧壁与对应侧槽125内壁也相贴合。
[0029]侧槽125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引导杆13,螺纹套128侧壁对应引导杆13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4,引导杆13插入对应限位槽14内。引导杆13外周面与对应限位槽14内壁相贴合,能够对螺纹套128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防止螺纹套128转动,使螺纹套128只能水平运动。
[0030]弹簧9处于自然状态时,螺纹套128部分插入对应卡槽126内,对底块1和机器人本体3进行固定。
[0031]螺杆123转动带动螺纹套128水平运动,使螺纹套128脱离对应卡槽126,从而使底块1和机器人本体3脱离固定状态。
[0032]上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包括底块(1)和固定座(2),所述底块(1)顶部设置有机器人本体(3),所述固定座(2)顶部开设有顶槽(4),所述底块(1)下半部插入所述顶槽(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侧壳(5),所述侧壳(5)顶部和远离所述固定座(2)的一侧上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侧壳(5)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6),所述竖杆(6)外表面上半部滑动套设有直齿条(7),两个所述直齿条(7)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压板(8),所述直齿条(7)底部与所述侧壳(5)内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竖杆(6)穿过对应所述弹簧(9),所述侧壳(5)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0),所述固定座(2)内开设有两个放置腔(11),所述联动杆(10)转动穿过所述侧壳(5)内侧壁延伸至两个所述放置腔(11)内,所述放置腔(11)内设置有固定组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轴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2)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联动杆(10)外周面位于所述侧壳(5)内处的两个齿轮(121),所述齿轮(121)与对应所述直齿条(7)相啮合,所述联动杆(10)外周面位于对应所述放置腔(11)内处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轮(1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波薛佳伟王野钱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川谷汇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