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236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包括电池包、检测单元,在依次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两端和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之间设置检测点,利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判断所述电压值是否超出单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理论电压范围;若超出,则对应两个检测点之间存在加热系统异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定位系统,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通过判断局部分压的方式准确定位电池系统加热系统异常位置,简化售后加热系统异常排查步骤,降低排查难度,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了加热系统定位功能的从无到有。有。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车辆动力和储能单元,适宜的工作温度为20~45℃,在低温下充放电容量和倍率均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低温下常用外部加热的方式提升电池温度以提升整车低温环境适应性。目前常见的外部加热方式为加热膜加热方式和液热加热方式,其中加热膜加热方式是将加热膜集成于电池包内部,电池系统电压为加热电源,一旦加热膜或加热系统中电连接部位出现断路、短路等异常即会造成加热功能失效或持续加热,进而造成电池系统温差增大,整车充放电功能受限等问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电池系统异常温升和热失控,影响电池和整车安全。
[0003]传统加热系统故障的排查方法耗时耗力,在排除电池包外部加热接插件问题后,需要逐一检查电池包间的加热线束和配电箱到电池包的加热线束,由于整车电池包装配位置不一,检查过程相对繁琐,同时在确认外部线束无故障后,就需要打开配电盒检查加热继电器,再之后便只能逐一开箱进行电池包内检查,整个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对售后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用以解决电池加热系统故障时排查耗时耗力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包括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方案对应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增加检测单元,在依次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两端和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之间设置检测点,利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判断所述电压值是否超出单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理论电压范围;若超出,则对应两个检测点之间存在加热系统异常。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通过判断局部分压的方式准确定位电池系统加热系统异常位置,简化售后加热系统异常排查步骤,降低排查难度,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了加热系统定位功能的从无到有。
[0008]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点的设置方法为:在串联的第一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进包线束上设置一个检测点,在其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设置一个检测点,其他电池包在电池包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设置检测点。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集成设置于每个电池包的监测模块CSC中,每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检测本电池包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到加热回路串联方
向上前一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或者检测本电池包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和进包线束上的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
[0010]进一步的,串联的第一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对应的检测单元检测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和进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并做差得到对应的电压值;其他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对应的检测单元检测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加热回路串联方向上前一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将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传递给相邻的后一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以供其得到对应的电压值。
[0011]除了第一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仅需检测本电池的加热回路进线和出线上设置的检测点的电势,前一个检测点的电势通过前一个电池包检测单元检测后传输过来,通过两个检测点的电势计算之间的电压。无需每个检测单元采集两个检测点的电势,简化了接线,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减少了故障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理论电压范围的最小值为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小值除以对应的电池包个数;最大值为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大值除以对应的电池包个数。
[0013]进一步的,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小值等于每个单体电芯对应的加热膜的理论最小电压值乘以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所对应的单体电芯数;最大值等于每个单体电芯对应的加热膜的理论最大电压值乘以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所对应的单体电芯数。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包括若干电池包,每个电池包对应设置有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至少形成一条互相串联的电池包加热支路;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电池包加热支路的两端和其中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之间设置有检测点,利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判断所述电压值是否超出单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理论电压范围;若超出,则对应两个检测点之间存在加热系统异常。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通过判断局部分压的方式准确定位电池系统加热系统异常位置,简化售后加热系统异常排查步骤,降低排查难度,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了加热系统定位功能的从无到有。
[0016]进一步的,串联的第一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进包线束上设置有一个检测点,其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设置有一个检测点,其他电池包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设置有检测点。
[0017]进一步的,每个电池包的监测模块CSC中设置有检测单元,每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检测本电池包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到加热回路串联方向上前一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或者检测本电池包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和进包线束上的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
[0018]进一步的,串联的第一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对应的检测单元检测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和进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并做差得到对应的电压值;其他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对应的检测单元检测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电池包加热支路串联方向上前一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将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传递给相邻的后一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以供其得到对应的电压
值。
[0019]除了第一个电池包,每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仅需检测本电池的加热回路进线和出线上设置的检测点的电势,前一个检测点的电势通过前一个电池包检测单元检测后传输过来,通过两个检测点的电势计算之间的电压。无需每个检测单元采集两个检测点的电势,简化了接线,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减少了故障点。
[0020]进一步的,所述理论电压范围的最小值为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小值除以对应的电池包个数;最大值为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大值除以对应的电池包个数。
[0021]进一步的,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小值等于每个单体电芯对应的加热膜的理论最小电压值乘以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所对应的单体电芯数;最大值等于每个单体电芯对应的加热膜的理论最大电压值乘以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所对应的单体电芯数。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4]方法实施例: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加检测单元,在依次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两端和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之间设置检测点,利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判断所述电压值是否超出单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理论电压范围;若超出,则对应两个检测点之间存在加热系统异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点的设置方法为:在串联的第一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进包线束上设置一个检测点,在其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设置一个检测点,其他电池包在电池包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设置检测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集成设置于每个电池包的监测模块CSC中,每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检测本电池包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到加热回路串联方向上前一个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或者检测本电池包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和进包线束上的检测点之间的电压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联的第一个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对应的检测单元检测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和进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并做差得到对应的电压值;其他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对应的检测单元检测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的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加热回路串联方向上前一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将该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出包线束上的检测点的电势传递给相邻的后一个电池包的检测单元,以供其得到对应的电压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电压范围的最小值为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小值除以对应的电池包个数;最大值为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大值除以对应的电池包个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异常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电压理论最小值等于每个单体电芯对应的加热膜的理论最小电压值乘以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所对应的单体电芯数;最大值等于每个单体电芯对应的加热膜的理论最大电压值乘以串联的电池包内部加热回路所对应的单体电芯数。7.一种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远祥郑俊江陈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