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78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5:0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具有OLED像素,第二显示区具有Micro LED像素,Micro LED像素具有发光区和透光区,在第二显示区下方设置摄像头。在第二显示区采用Micro LED像素后,可以设计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具有同等面积的显示像素,以实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一致性,由于MicroLED像素的发光尺寸比较小,可以保证Micro LED像素具有较大的透光区,进而可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并且,将与Micro LED像素连接的部分信号走线设置为透明走线,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的光线透过率。的光线透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到显示
,尤其涉及到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高屏占比逐渐成为显示的主流。终端产品尽可能将各种传感器隐藏在屏幕下方,以提高屏占比。由于液晶显示屏需要背光模组,因此在液晶显示屏上无法实现设置屏下摄像头区域同时保证正常显示的全面屏方案。而主动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无需背光,可以较容易将屏下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下方。为了提高进入摄像头的进光量,需要减小屏下摄像头区域的OLED像素尺寸,但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仍然不理想,会影响拍照效果。并且,由于减小了OLED像素尺寸,会加速OLED像素老化,在屏下摄像头区域容易出现残影不良,影响显示效果。
[0003]因此,目前屏下摄像头方案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由于OLED像素的阳极为金属,同时OLED的驱动电路走线均为金属,大量的金属导致透过率偏低,从而导致屏下摄像头拍照效果不佳;2、为了提高透过率降低像素尺寸,会加速OLED老化,容易出现残影,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同时实现透明区域与正常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一致性和提高透明区域的透过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衬底基板,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OLED像素,固定于第二显示区的多个Micro LED像素。第一显示区可以包围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也可以半包围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所占区域较大,第二显示区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所占区域较小,第二显示区具有一定的透光特性,可以实现屏下摄像头成像。位于第一显示区的OLED像素可以采用有源驱动方式,即OLED像素可以包括OLED发光器件和像素驱动电路,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一般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OLED发光器件的阴极与一固定电位连接。像素驱动电路具体可以由2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构成即2T1C,或者,像素驱动电路也可以增加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例如3T1C、4T1C、5T1C、6T1C、7T1C等。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各Micro LED像素具有发光区和透光区,透光区可以实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特性。在第二显示区采用Micro LED像素替换OLED像素后,可以设计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具有同等面积的显示像素,以实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一致性,并且,由于Micro LED像素的发光尺寸比较小,通过降低Micro LED像素发光面积,可以保证Micro LED像素具有较大的透光区,进而可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从而可以提高前置摄像头的拍照效果。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多条信号走线,多条信号走线分别与各Micro LED像素连接,用以通过信号走线向Micro LED像素提供驱动信号;其中,多条信号走线中的至少部分信号走线为透明走线,将与Micro LED像素连接的部分信号走线设置为透明走线,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
光线透过率。
[0006]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icro LED像素可以采用无源驱动方式,即Micro LED像素内无需设置驱动电路,直接在发光区设置Micro LED芯片并通过信号走线引出,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显示区内的走线数量,提高光线透过率。在每个Micro LED像素的发光区设置的Micro LED芯片可以发出不同颜色单色光,例如可以循环设置发出红光的Micro LED芯片、发出蓝光的Micro LED芯片、发出绿光的Micro LED芯片等。
[0007]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显示区内采用无源驱动方式,和第一显示区内的有源驱动方式不同,导致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像素连接和控制均不一样,因此第二显示区采用的Micro LED像素配合无源驱动方式需要单独配备一驱动芯片。可以设置与OLED像素连接的第一驱动芯片,以及通过多条信号走线与Micro LED像素连接的第二驱动芯片。并且,为了简化布线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第二驱动芯片设置在邻近第二显示区的边框处,例如第二显示区临近上边框设置,则第二驱动芯片可以设置在上边框处,第一驱动芯片可以设置在下边框处。
[0008]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icro LED像素采用无源驱动方式时,多条信号走线可以包括:与各Micro LED芯片的第一极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与各Micro LED芯片的第二极连接的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与第一信号走线连接的Micro LED芯片的第一极可以是Micro LED芯片的阳极,对应的,与第二信号走线连接的Micro LED芯片的第二极可以是Micro LED芯片的阴极,或者反之亦可。并且,可以将多条第一信号走线设置为透明走线,透明走线可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可以将多条第二信号走线设置为金属走线,金属走线可以降低走线电阻。
[0009]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条第二信号走线可以相互连接构成公共电极,使各Micro LED芯片的第二极连接在一起,加载同一电位信号,例如可以是公共电位信号。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使各Micro LED芯片的第一极通过各自的第一信号走线连接至第二驱动芯片,加载驱动信号进行显示。
[0010]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互连接的第二信号走线可以设置在同一金属层,以简化布线的复杂程度,并且,第二信号走线可以和OLED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金属元件在同一金属层制备,例如可以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同一金属层制备,以节省膜层布置。相互独立的第一信号走线可以设置在至少一层透明电极层,并且,第一信号走线可以在OLED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制备完介电层或平坦化层之后制备,例如可以与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在同一透明电极层制备。由于透明电极层在金属层之后完成制备,因此可以认为,金属层与透明电极层之间具有第一绝缘介质层。
[0011]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和简化各膜层的布线复杂程度,可以尽可能的采用埋线方式在垂直空间上布线,因此可以将多条第一信号线设置在至少两层透明电极层,埋线方式需要介电层作为电学隔离,因此各透明电极层之间可以设置第二绝缘介质层。具体地,第一绝缘介质层和第二绝缘介质层可以复用OLED像素制备过程中的介电层,例如在第一显示区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并同时在第二显示区形成第二信号走线以完成金属层的制备后,制备第一介电层作为第一绝缘介质层,在第一介电层上的第一显示区制备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并在第一介电层上的第二显示区制备第一层透明电极层内的各条第一信号走线,之后制备第二介电层作为第二绝缘介质层,
在第二介质层上的第一显示区制备电容的一个电极,并在第二介电层上的第二显示区制备第二层透明电极层内的各条第一信号走线,之后制备平坦化层作为第二绝缘介质层,在平坦化层上的第一显示区制备OLED发光器件的阳极,并在平坦化层上的第二显示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像素,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像素,固定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各所述Micro LED像素具有发光区和透光区;多条信号走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多条信号走线分别与各所述Micro LED像素连接;其中,所述多条信号走线中的至少部分信号走线为透明走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icro LED像素采用无源驱动方式,所述Micro LED像素包括固定于所述发光区的Micro LED芯片;所述多条信号走线包括:与各所述Micro LED芯片的第一极连接的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与各所述Micro LED芯片的第二极连接的多条第二信号走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为透明走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为金属走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多条第二信号走线相互连接构成公共电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位于金属层,所述多条第一信号走线位于至少两层透明电极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透明电极层之间,所述金属层与所述透明电极层之间具有第一绝缘介质层,各所述透明电极层之间具有第二绝缘介质层;位于不同所述透明电极层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之间具有交叠区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所述透明电极层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之间完全重叠。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顶层的透明电极层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信号引脚和第二信号引脚,所述第二信号走线通过填充在贯穿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和所述第二绝缘介质层的第一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一信号引脚连接,位于非顶层的透明电极层的第一信号走线通过填充在贯穿所述第二绝缘介质层的第二连接孔内的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二信号引脚连接。7.如权利要求2

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icro LED芯片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位于同一平面且朝向所述衬底基板。8.如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OLED像素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连接;所述Micro LED像素通过所述多条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连接。9.如权利要求2

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开口和多个开槽,各所述OLED像素的OLED发光器件位于各所述开口内,各所述开槽暴露出所述Micro LED芯片的发光面。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所述薄膜封装层覆盖所述OLED发光器件、所述Micro LED芯片和所述像素定义层。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罗琨江从彪迟世鹏赵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