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L-茶氨酸在制备血管新生促进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63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一种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

茶氨酸在制备血管新生促进剂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

茶氨酸在制备血管新生促进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缺血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包括心肌缺血、脑缺血、下肢血管疾病。缺血性疾病是指血管在各种病理条件下发生收缩或闭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血液供应的突然中断会导致暂时或永久的氧气和营养的缺乏。因此,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随之而来,这主要取决于缺血性损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血管新生在缺血性疾病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缺血性疾病的预后。在缺血缺氧的应激下,机体自身所生成的新生血管往往不能有效代偿缺血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治疗性血管新生成为治疗缺血性疾病一个新的策略。因此,深入理解并有效干预缺血性疾病的血运重建和血管新生,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状态是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而充分揭示缺血性疾病中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但目前为止缺血条件下调控血管新生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0003]L

茶氨酸(L

Theanine),又称谷氨酸γ

乙基酰胺,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L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在人体内,合成上L

茶氨酸主要是通过使用谷氨酰胺酶从食物中的L

谷氨酰胺和乙胺中以D

和L
>‑
形式的外消旋混合物形式生产的。随后它可以通过尿液直接排出,或者通过肾脏中的氨基水解分解为谷氨酸和乙胺再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目前国际上对L

茶氨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少主观的压力反应、提高认知能力、优化睡眠等方面,并可能对肥胖和普通伤风具有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揭示了L

茶氨酸能促进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而目前国际上没有关于L

茶氨酸对血管新生调控方面的报道,因此本专利技术可望为缺血后血管新生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

茶氨酸在制备血管新生促进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首次发现L

茶氨酸能够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可望为缺血后血管新生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L

茶氨酸在制备血管新生促进剂中的应用。
[0006]作为优选,所述血管新生促进剂为促进下肢、心肌、脑部血管新生的血管新生促进剂。
[000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L

茶氨酸在制备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血管疾病、心肌缺血、脑缺血。
[0009]作为优选,所述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包括: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L

茶氨酸,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
[0010]进一步地,所述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为通过注射给药的药物制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注射为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001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新生促进剂,包括L

茶氨酸。
[0013]作为优选,所述血管新生促进剂为促进下肢、心肌、脑部血管新生的血管新生促进剂。
[0014]作为优选,所述血管新生促进剂还包括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
[00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首次发现L

茶氨酸能够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发现L

茶氨酸能够显著增加缺血后血管数量;L

茶氨酸能够显著增强缺血后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L

茶氨酸能够显著改善缺血后内皮细胞的出芽能力。本专利技术的新发现可望为缺血后血管新生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L

茶氨酸(1mg/kg)、PBS分别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下肢缺血术后0、3、7、14天的多普勒血流监测图;其中:A:小鼠缺血下肢和非缺血下肢多普勒血流检测结果;B:两组缺血下肢和非缺血下肢血流灌注比率(ROI%)的统计结果,* p<0.05 NC versus L

茶氨酸;图2为L

茶氨酸(1mg/kg)、PBS分别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下肢缺血术后14天的腓肠肌切片免疫荧光图;其中:A:小鼠下肢缺血术后阴性对照组和注射L

茶氨酸组的免疫荧光结果,其中红色为isolectinB4(iB4),代表血管内皮细胞;蓝色为细胞核DAPI;B:两组新生血管的统计结果,* p<0.05 NC versus L

茶氨酸;图3 为L

茶氨酸(1μM)、PBS分别处理内皮细胞后的管腔形成实验;其中:A:对照组和L

茶氨酸处理组的管腔形成代表图;B:总管腔长度的定量统计;n=6,数据为平均值
±
SEM;** P<0.01, NC versus L

茶氨酸;图4 为L

茶氨酸(1μM)、PBS分别处理内皮细胞后的出芽实验;其中:A:对照组和L

茶氨酸处理组的出芽代表图;B:总出芽长度和出芽数量的定量统计;n=6,数据为平均值
±
SEM;* p<0.05,** P<0.01,NC versus L

茶氨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总实施例一种血管新生促进剂,包括L

茶氨酸,以及选择性地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作为优选,所述血管新生促进剂为促进下肢、心肌、脑部血管新生的血管新生促进剂。
[0019]一种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包括: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L

茶氨酸,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作为优选,所述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血管疾病、心肌缺血、脑缺血。进一步地,所述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为通过注射给药的药物制剂。所述注射为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0020]实施例1(一)小鼠下肢缺血模型建立
(1)称重、麻醉:取10周大的C57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氯胺酮/羟拉嗪(80/5mg/kg)进行麻醉,待小鼠失去行动能力后将其放置在恒温加热毯,待小鼠完全麻醉后,将小鼠固定于固定板上,将整个固定板置于恒温加热毯上保持体温。
[0021](2)脱毛:在左下肢提前一天脱毛。
[0022](3)分离股动脉:腹股沟除剪开皮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L

茶氨酸在制备血管新生促进剂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新生促进剂为促进下肢、心肌、脑部血管新生的血管新生促进剂。3.L

茶氨酸在制备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血管疾病、心肌缺血、脑缺血。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包括: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L

茶氨酸,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央王静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