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61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述车架至少包括在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后支架及推杆架,所述前支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前支杆,每根所述前支杆的底部均设有一组所述的前轮组件,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及所述推杆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推杆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恒定,两侧所述前支杆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靠近,使得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所述前支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减小,折叠后车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推杆架的宽度。度主要取决于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推杆架的宽度。度主要取决于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推杆架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推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推车。

技术介绍

[0002]为减小推车折叠后的尺寸,很多推车除了可进行纵向收折外,还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收折,但如此设置往往会增加整车杆件的数量,使得车架结构变得复杂,整车的重量增加,折叠操作也变得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述车架至少包括在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后支架及推杆架,所述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支架底部,所述前支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前支杆,每根所述前支杆的底部均设有一组所述的前轮组件,所述前支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或所述推杆架的下部,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及所述推杆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推杆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恒定,两侧所述前支杆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靠近,使得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
[0005]优选地,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支杆自上而下沿左右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前支杆自上而下沿左右方向向内倾斜延伸。
[0006]优选地,所述后轮组件具有分设于所述后支架底部左右两侧的两组,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两组所述前轮组件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大于两组所述后轮组件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两组所述前轮组件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所述后轮组件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推杆架相对所述后支架转动收拢的过程中,所述联动机构联动使得所述前支架向后朝向所述后支架转动收拢,并使得两侧所述前支杆的下部沿左右方向相向运动。
[0008]优选地,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第一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所述第一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支杆绕第二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轴心线沿左右方向自外向内向下倾斜地延伸,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支杆绕所述第二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向内转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架,所述联动架沿左右方向位于两侧的所述前支杆之间,所述联动架的上部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第三轴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心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三轴心线位于所述第一轴心线的下方;连杆,所述
连杆具有分设于所述联动架左右两侧的两根,所述连杆的一端部绕第四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绕第五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联动架的下部,所述第四轴心线与所述第五轴心线相互平行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轴心线/所述第五轴心线垂直于所述前支杆的长度延伸方向,且与所述第一轴心线相互垂直。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架包括各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横杆与下横杆、固设于所述上横杆与所述下横杆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所述第三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横杆上,所述第三轴心线与所述上横杆的轴心线共线延伸或者相互平行;两根所述连杆各自绕所述第五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横杆的两端部上。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横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横杆的长度,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两根所述连杆与所述下横杆沿同一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两根所述连杆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下横杆的下方。
[0013]优选地,沿左右方向上,所述前支杆的上部连接在所述推杆架的外侧;所述车架还包括推把架,所述推把架的下部与所述推杆架的上部绕第六轴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六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心线相互平行,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推把架与所述推杆架相互收拢并收拢在所述后支架的后方。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折叠推车在折叠时,前支架沿左右方向收折,且后支架及推杆架沿左右方向不收折,折叠后的车架的宽度与后支架及推杆架的宽度基本一致,这样,在实现车架横向收折的同时使得车架的杆件数量尽可能地减少。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附图1的折叠推车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0017]附图3为附图1的折叠推车展开状态下的前视示意图;
[0018]附图4为附图3的折叠推车的侧视示意图;
[0019]附图5为附图1的折叠推车完成折叠过程第一步后的前视示意图;
[0020]附图6为附图5的侧视示意图;
[0021]附图7为附图1的折叠推车处在第二步折叠过程中的前视示意图;
[0022]附图8为沿附图7中A

A向剖视示意图;
[0023]附图9为附图1的折叠推车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10为附图9的前视示意图;
[0025]附图11为附图9的侧视示意图;
[0026]其中:100、车架;200、前轮组件;300、后轮组件;
[0027]1、前支架;11、前支杆;12、前连接头;2、后支架;21、后支杆;3、推杆架;31、推杆;32、前横杆;4、联动机构;41、联动架;411、上横杆;412、下横杆;412a、主体部;412b、杆套部;413、连接杆;42、连杆;5、推把架;51、推把杆;
[0028]X1、第一轴心线;X2、第二轴心线;X3、第三轴心线;X4、第四轴心线;X5、第五轴心线;X6、第六轴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关于上、下、左、右及前、后、内、外等涉及方位的描述均是按照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推行该折叠推车的推行者所观察到的方位予以参考定义的,目的仅在于用于清楚地阐述该折叠推车上各杆及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31]参见图1至图11所示的折叠推车,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100、设于车架100底部的前轮组件200与后轮组件300,车架100至少包括在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1、后支架2及推杆架3,推杆架3的下部与后支架2的上部转动地连接,后轮组件300设于后支架2底部。前支架1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前支杆11,每根前支杆11的底部均设有一组前轮组件200,前支杆11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后支架2的上部或推杆架3的下部。该车架100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前支架1、后支架2及推杆架3沿前后方向收拢,后支架2与推杆架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恒定,两侧前支杆11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靠近,使得两组前轮组件200之间的距离减小,以使得折叠后的车架100的宽度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至少包括在展开状态下各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后支架及推杆架,所述推杆架的下部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支架底部,所述前支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前支杆,每根所述前支杆的底部均设有一组所述的前轮组件,所述前支杆的上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或所述推杆架的下部,所述车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的过程中,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及所述推杆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所述后支架与所述推杆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恒定,两侧所述前支杆的下部沿左右方向靠近,使得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前支杆自上而下沿左右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前支杆自上而下沿左右方向向内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具有分设于所述后支架底部左右两侧的两组,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两组所述前轮组件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大于两组所述后轮组件沿左右方向的间距;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两组所述前轮组件沿左右方向位于两组所述后轮组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推杆架相对所述后支架转动收拢的过程中,所述联动机构联动使得所述前支架向后朝向所述后支架转动收拢,并使得两侧所述前支杆的下部沿左右方向相向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绕第一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的上部,所述第一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前支杆绕第二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架的下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轴心线沿左右方向自外向内向下倾斜地延伸,所述车架由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