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55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8
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涉及机床拉刀机构技术领域,包括滑枕机构采用封闭式设计并与主轴箱内部的Z轴进给机构相连,拉刀机构安装在滑枕内部,液压油缸安装在滑枕顶部并通过液压拉杆与夹刀爪相连,夹刀爪通过特制的转接部件与液压拉杆相连,刀柄安装座底部设有环形齿盘,换刀时通过与安装在刀柄底部的环形齿盘相啮合实现换刀时的定位,通过与上下环形齿盘相结合的装夹定位方式形成复合拉刀机构,确保刀具装夹到位,与传统装夹方式相比,在重载切削时刀具不易震动,夹持精度高,装夹更稳定,换刀速度更快,与圆盘式轴向换刀刀架配合效率最高,同时,液压夹紧机构还保证了在实际加工时如遇意外断电刀柄不会松托导致机床或工件损坏,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拉刀机构
,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机床是一种多用途金属加工设备,被广泛用于各种中、大型零件 的切削加工,其主要由机械、电气、液压三大部分协调配合完成加工任务。当今,国内机械零件制造呈小批量,高精度,加工复杂的特点,这对机床的加工效率,加工精度,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轴松拉刀机构是实现机床刀具在主轴上的松开或夹紧功能的重要部件;现有的拉刀机构如公开号CN212665533U的一种主轴拉刀机构,包括通过在杆体、杆头的外壁面和弹簧的表面设置ta-c涂层,弹簧套设在杆体上且与杆体相抵接,从而使得弹簧与拉杆的接触面均通过ta-c涂层接触,提高了拉杆以及弹簧的耐磨性,降低主轴在长期打刀过程中或者反复换刀过程中弹簧、拉杆及轴芯配合面的摩擦损耗,延长了拉杆机构以及主轴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相关零件长时间使用的精度,提升了主轴性能的稳定;目前,机床普遍采用刀具自动夹紧机构,松刀力通常通过气动增压缸实现,拉刀力则主要通过碟形弹簧形变提供,但该结构成本高且较为复杂,不适用于重载荷机床中。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重载荷的拉刀机构,并且现有的拉刀机构在闭锁与松刀时容易被机床内的飞屑进行缝隙内部,同时在长时间使用后内侧容易堆积油垢导致夹紧效率与切削精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拉刀结构成本高且较为复杂与飞屑容易进行缝隙内部且侧容易堆积油垢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包括主轴箱,滑枕机构,液压油缸,拉刀机构,所述滑枕机构安装在主轴箱内,所述拉刀机构安装在滑枕机构内部,所述液压油缸安装在滑枕机构顶部,所述刀柄安装座底部设有环形齿盘,换刀时通过与安装在刀柄底部的齿盘相啮合实现换刀时的定位,所述液压油缸驱动夹爪夹紧刀柄顶部拉钉实现刀柄的装夹与松脱,进一步的,所述刀柄安装座底部设有环齿保护罩。
[0005]进一步的,所述Z轴拉刀机构采用油压缸提供夹紧力。
[0006]包括刀柄安装座下端对应环形齿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圆环板状设置,所述安装部外侧活动安装有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为圆弧状设置贴合在安装部外侧,所述安装部下端延伸至刀柄外侧,所述刀柄上设置有与环形齿盘相咬合的轮齿结构,所述安装部与挡渣板相邻的一侧内部安装有顶板,所述安装部底端对应顶板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穿入顶板内部的轴体,所述安装部内部朝向环形齿盘的一侧安装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沿安装部内部环状设置,所述海绵层上下两端与安装部内部连接,
所述海绵层中端为折叠状,所述海绵层靠近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铰接件,所述顶板上端与铰接件铰接连接,所述刀柄外侧开设有齿槽,所述安装部内部对应顶板的间隔处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一侧穿出安装部内部与齿槽咬合连接,所述安装部内部对应第一传动齿轮的上侧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安装部内部相对第二传动齿轮的上侧安装有齿条。
[0007]进一步的,所述挡渣板上端延伸至安装部的上端,所述安装部上端与挡渣板为铰接连接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L状设置且下端延伸至安装部的底端,所述安装部内部对应顶板的一侧为倾斜内凹设置,所述顶板与安装部内倾斜面之间安装有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垂直切面为π形状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齿槽在刀柄外侧纵向延伸,所述齿槽沿刀柄外侧连续等距开设有多个。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轮齿咬合连接,所述齿条下侧与第二传动齿轮咬合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齿条朝向挡渣板的一侧为三角状设置,所述挡渣板靠近齿条的一侧开设有连续等距设置有钝角状凹槽。
有益效果
[0013]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刀柄安装座底部设有环形齿盘,换刀时通过与安装在刀柄底部的齿盘相啮合实现换刀时的定位,在重载切削时刀具不易震动,夹持精度高,装夹更稳定,换刀速度更快,与圆盘式轴向换刀刀架配合效率最高,利用液压油缸驱动夹爪夹紧刀柄顶部拉钉实现刀柄的装夹与松脱,使刀具夹紧装置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更具经济性的同时减轻了Z轴机构的整体质量,降低了Z轴进给丝杆的负载,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适用于较恶劣工作环境,通过Z轴拉刀机构采用油压缸提供夹紧力,使得保证了每次夹紧刀柄后都处于自锁状态,在实际加工时如遇意外断电,刀柄不会松托导致机床或工件损坏,安全性更高。
[0014]2.通过刀柄安装座下端对应环形齿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部,安装部为圆环板状设置,安装部下端延伸至刀柄外侧,刀柄上设置有与环形齿盘相咬合的轮齿结构;安装部与挡渣板相邻的一侧内部安装有顶板,顶板为L状设置且下端延伸至安装部的底端,安装部底端对应顶板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穿入顶板内部的轴体,则当刀柄进行松刀动作向下移动时,能与顶板一侧接触后,驱使顶板绕安装架的轴体一端相内侧旋转,再通过该安装部内部对应顶板的一侧为倾斜内凹设置,顶板与安装部内倾斜面之间安装有弹簧,顶板在安装部内部圆周等距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内部朝向环形齿盘的一侧安装有海绵层,海绵层沿安装部内部环状设置,海绵层上下两端与安装部内部连接,海绵层中端为折叠状,且垂直切面为π形状设置,顶板上端延伸至海绵层一侧,海绵层靠近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铰接件,顶板上端与铰接件铰接连接,使得当顶板一端向内旋转挤压弹簧后,能驱使铰接链带动海绵层的中部向环形齿盘上的轮齿移动,并与其接触后将刀柄上环齿结构与环形齿盘长时间使用产生的油垢进行自动擦除,使得保证后续刀具的切割精度。
[0015]3.通过安装部外侧活动安装有挡渣板,挡渣板为L状设置,挡渣板为圆弧状设置贴
合在安装部外侧,则能对车床内的碎屑进行阻挡避免其进入刀柄安装座内部,上端延伸至安装部的上端,安装部上端与挡渣板为铰接连接设置,刀柄外侧开设有齿槽,齿槽在刀柄外侧纵向延伸,齿槽沿刀柄外侧连续等距开设有多个,安装部内部对应顶板的间隔处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一侧穿出安装部内部与齿槽咬合连接,安装部内部对应第一传动齿轮的上侧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轮齿咬合连接,安装部内部相对第二传动齿轮的上侧安装有齿条,齿条下侧与第二传动齿轮咬合连接,安装部内部对应齿条的上侧开设有滑槽,齿条上侧设置有进入滑槽内部的滑块,滑槽内部设置有弹簧,安装齿条的腔体朝向挡渣板的一侧与外部连通,齿条朝向挡渣板的一侧为三角状设置,挡渣板靠近齿条的一侧开设有连续等距设置有钝角状凹槽,则当刀柄移动后,能让齿槽驱使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后再带动第二传动齿轮旋转,而后带动齿条向外移动,使得与钝角凹槽接触,进而在挡渣板向外推动的同时不断碰撞其内侧的凹槽,达到将挡渣把外侧附着碎屑震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电机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箱(1),滑枕机构(2),液压油缸(3),拉刀机构(4),光栅尺(5),所述滑枕机构(2)采用封闭式设计并与主轴箱(1)内部的Z轴进给机构相连,所述Z轴进给机构由升降电机(6)、丝杆(7)、减速机(8)构成;所述拉刀机构(4)安装在滑枕机构(2)内部,所述液压油缸(3)安装在滑枕机构(2)顶部并通过液压拉杆与夹刀爪相连,所述刀柄安装座(9)设有环形齿盘(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复合型拉刀机构,其特征在于,刀柄安装座(9)下端对应环形齿盘(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部(13),所述安装部(13)下端延伸至刀柄(11)外侧,所述刀柄(11)上设置有与环形齿盘(10)相咬合的轮齿结构,所述安装部(13)与挡渣板(12)相邻的一侧内部安装有顶板(16),所述安装部(13)底端对应顶板(16)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18),所述安装架(18)上设置有穿入顶板(16)内部的轴体,所述安装部(13)内部朝向环形齿盘(10)的一侧安装有海绵层(15),所述海绵层(15)靠近顶板(16)的一侧设置有铰接件(17),所述顶板(16)上端与铰接件(17)铰接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宾宾卫小虎孟清远赵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盛联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