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152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气排放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冷凝器、中间罐、不凝气体冷却器、不凝气排放阀、温度控制阀、第一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中间罐上设有a口、b口和c口,a口和c口位于中间罐的顶部,b口位于中间罐的底部;不凝气体冷却器上设有三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三个出口分别为d口、e口和f口,两个入口分别为h口和g口。通过换热让不凝气体冷却器管侧的制冷剂冷凝后顺着不凝气体冷却器f口回到中间罐,而不凝气体通过不凝气体冷却器的d口经不凝气排放阀最终排到火炬燃烧,而不凝气体冷却器壳侧换热后的液氨通过e口输送至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液氨回到系统循环使用。分离后的液氨回到系统循环使用。分离后的液氨回到系统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排放
,尤其涉及一种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化工系统中采用的大型离心式制冷机组制冷剂一般采用氨或者丙烯。压缩机在开机和正常运行过程中,制冷剂里面会存在从干气密封泄露进来的氮气,以及开机之初没有置换完成的空气、氮气等不凝气体,如果空气、氮气等不凝气体过多,会导致整个压缩机功耗增大,制冷量不够,冷凝温度升高,出口压力高、冷凝水量增加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能耗成本增加。由于制冷剂和不凝气体是混合的,如果直接排放的话,会导致制冷剂的浪费,造成运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直接排放制冷剂和不凝气体的混合物,会导致制冷剂浪费,造成运行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冷凝器、中间罐、不凝气体冷却器、不凝气排放阀、温度控制阀、第一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所述中间罐上设有a口、b口和c口,所述a口和c口位于中间罐的顶部,所述b口位于所述中间罐的底部;所述不凝气体冷却器上设有三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三个出口分别为d口、e口和f口,两个入口分别为h口和g口;所述d口、g口和f口分别位于不凝气体冷却器管侧,所述e口和h口分别位于不凝气体冷却器壳侧;所述a口和f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c口和g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b口和h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e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外界连接;所述d口通过第五管道与外界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入口通过第六管道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七管道与中间罐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上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温度变送器、第一压力变送器和不凝气排放阀,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温度控制阀;所述温度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不凝气体冷却器的温度,所述不凝气排放阀用于控制所述不凝气体冷却器的排放流量。
[0005]进一步,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
[0006]进一步,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压缩机出口阀、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缩机出口安全阀,第六管道上还连接有与第五管道连通的第八管道,所述压缩机出口安全阀设于第六管道上,所述第八管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缩机出口阀。
[0007]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的控制方法,根据上述的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
[0008]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的开度;
[0009]若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全开后,控制器会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变送
器的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阀的开度;
[0010]若所述压缩机出口阀全开后,控制器会根据所述二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安全阀的开度。
[0011]进一步,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的开度;具体控制方法为:
[0012]当P1≥P

+0.05MPa(G)时,打开所述温度控制阀20%的开度,打开所述不凝气排放阀20%的开度;其中,P1为第一压力变送器的值,P

为压缩机出口的设计压力值;
[0013]当P1≥P

+0.1MPa(G)时,打开所述温度控制阀40%的开度,打开所述不凝气排放阀40%的开度;
[0014]当P1≥P

+0.15MPa(G)时,打开所述温度控制阀80%的开度,打开所述不凝气排放阀80%的开度;
[0015]当P1≥P

+0.2MPa(G)时,打开所述温度控制阀100%的开度,打开所述不凝气排放阀100%的开度;
[0016]当P1<P


0.2MPa(G)时,关闭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
[0017]进一步,若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全开后,控制器会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阀的开度,具体控制方法为:
[0018]当P2≥P

+0.10MPa(G)时,打开所述压缩机出口阀10%的开度;其中,P2为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值,P

为压缩机出口的设计压力值;
[0019]当P2≥P

+0.20MPa(G)时,打开所述压缩机出口阀50%的开度;
[0020]当P2≥P

+0.30MPa(G)时,打开所述压缩机出口阀100%的开度;
[0021]当P2≤P


0.05MPa(G)时,关闭所述压缩机出口阀。
[0022]进一步,若所述压缩机出口阀全开后,控制器会根据所述二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安全阀的开度,具体控制方法为:当P2≥2.2MPa(G)时,所述压缩机出口安全阀全部打开。
[0023]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
[0024]压缩机出口排除的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器进行冷凝后进入到中间罐中,不凝气体和制冷剂通过中间罐的c口和不凝气体冷却器的g口进入到不凝气体冷却器的管侧,液氨通过中间罐的b口再有不凝气体冷却器的h口进入到不凝气体冷却器的壳侧,通过途径第三管道上的温度控制器调节蒸发温度,从而通过换热让不凝气体冷却器管侧的制冷剂冷凝后顺着不凝气体冷却器f口回到中间罐,而不凝气体通过不凝气体冷却器的d口经不凝气排放阀最终排到火炬燃烧,而不凝气体冷却器壳侧换热后的液氨通过e口输送至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液氨回到系统循环使用。
[0025]当P1≥P

+0.05MPa(G)时,打开温度控制阀20%的开度,打开不凝气排放阀20%的开度;
[0026]当P1≥P

+0.1MPa(G)时,打开温度控制阀40%的开度,打开不凝气排放阀40%的开度;
[0027]当P1≥P

+0.15MPa(G)时,打开温度控制阀80%的开度,打开不凝气排放阀80%的开度;
[0028]当P1≥P

+0.2MPa(G)时,打开温度控制阀100%的开度,打开不凝气排放阀100%
的开度;
[0029]当P1<P


0.2MPa(G)时,同时关闭温度控制阀和不凝气排放阀。
[0030]为保证机组安全,在压缩机出口还设置有压缩机出口阀和压缩机出口安全阀,当P1升高引起P2升高时,可以通过压缩机出口阀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法为:
[0031]当P2≥P

+0.10MPa(G)时,打开压缩机出口阀10%的开度;
[0032]当P2≥P

+0.20MPa(G)时,打开压缩机出口阀50%的开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冷凝器、中间罐、不凝气体冷却器、不凝气排放阀、温度控制阀、第一压力变送器和温度变送器;所述中间罐上设有a口、b口和c口,所述a口和c口位于中间罐的顶部,所述b口位于所述中间罐的底部;所述不凝气体冷却器上设有三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三个出口分别为d口、e口和f口,两个入口分别为h口和g口;所述d口、g口和f口分别位于不凝气体冷却器管侧,所述e口和h口分别位于不凝气体冷却器壳侧;所述a口和f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c口和g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b口和h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e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外界连接;所述d口通过第五管道与外界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入口通过第六管道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七管道与中间罐连接;所述第五管道上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温度变送器、第一压力变送器和不凝气排放阀,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温度控制阀;所述温度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不凝气体冷却器的温度,所述不凝气排放阀用于控制所述不凝气体冷却器的排放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压缩机出口阀、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缩机出口安全阀,第六管道上还连接有与第五管道连通的第八管道,所述压缩机出口安全阀设于第六管道上,所述第八管道的流动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和压缩机出口阀。4.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的控制方法,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的开度;若所述温度控制阀和所述不凝气排放阀全开后,控制器会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阀的开度;若所述压缩机出口阀全开后,控制器会根据所述二压力变送器的值控制所述压缩机出口安全阀的开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机不凝气体排放及制冷剂回收的控制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双黄袁川陈浩孙磊陈云志蔡传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