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39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涉及抑制输水渠道内藻类生物数量技术领域,包括用以扰动水流的渠面突起单元结构、用以驱动突起单元角度调整来提高扰动效果的驱动机构、以及将各突起单元分别对应与驱动机构连接的拉杆机构,所述突起单元在渠道斜面上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组突起单元之间相互平行,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拉杆机构驱使突起单元中的两三角板同步绕转轴沿相反方向转动,以此来调节渠面附近范围内水流流态,通过水流扰动使着生稳定性较差的藻类生物脱落,减少藻类生物数量,在无需外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保持渠面藻类生物着生数量,保证输水渠道内水体不受藻类生物的消极影响。水渠道内水体不受藻类生物的消极影响。水渠道内水体不受藻类生物的消极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抑制输水渠道内藻类生物数量
,具体涉及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输水工程来说,水质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运行效果的成败,特别是对于大型输水工程,水质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实际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幅降低工程整体运行效果,同时因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限制了对藻类生物的有效清除手段。在输水渠道内温度、光照、营养因子和PH值较稳定,生长环境适宜,藻类生物的增长速度较快,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藻类生物的代谢产物会降低水体酸碱度,从而严重影响水质质量;在大型输水工程藻类生物数量若超过阈值,则不仅会破幻水体生态,降低整体水体质量,还会提高工程后期维护成本和滤水成本。
[0003]由于藻类生物传播和繁殖是伴随着水流实现并且在明渠段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清除藻类生物,而只能抑制藻类生物数量增长以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现阶段最常采用机械清除和人工清除的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抑制藻类生物的生长,并且还会影响渠道内生态环境及平衡,提高后期对水体维护成本和滤水成本,所以使用机械清除和人工清除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对输水工程的实际影响仍然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藻类生物对输水工程水质造成消极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生物生长,保障渠内生态平衡和保障供水安全,有效解决藻类生物对输水渠道水质的消极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包括突起单元、拉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突起单元在渠道斜面上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组突起单元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突起单元包括支柱、转轴和三角板,所述转轴通过立柱固定在渠面上,且朝向水流方向的一端向下倾斜,并与渠道斜面抵触;在转轴两侧对称设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锐角端与转轴相邻的一边和转轴铰接在一起,且三角板的锐角端朝向水流方向,最长边与渠面接触,在转轴两侧三角板板体上还分别向外延伸出凸台,用以通过拉杆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固定滑套、支撑杆和活动套,沿水流方向的每组突起单元中,相邻两个突起单元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渠面垂直固定,上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滑套,所述主动轴匹配套装在固定滑套内,并能够在固定滑套内沿水流方向移动,所述活动套分别固定套装在固定滑套两侧的主动轴上,并与每组中的突起单元对应,且各活动套能够随主动轴一起沿水流方向左右移动,活动套两侧还分别对称延伸出安装座;所述拉杆机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角板板体上的凸台连接,当活动套沿水流方向左右移动时,会通过拉杆机构驱使两三角板
同步绕转轴沿相反方向转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拉杆机构包括球座和拉杆,各转轴两侧三角板板体的凸台上分别对称固定有球座,各活动套两侧安装座上也分别对称固定有球座,所述拉杆两端分别与球座对应固定连接,用以带动各突起单元中两个三角板之间的角度。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每个突起单元的腔体内分别安装有紫外线灯,用于对区域内进行杀菌。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突起单元中两三角板的最长边上均匹配固定有橡胶条,当三角板最长边与渠道斜面抵触时,橡胶条会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沿水流方向在主动轴的末端连接有凸轮机构,用以控制主动轴的左右移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凸轮机构包括控制器、偏心轮和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一端与主动轴末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偏心轮连接,所述偏心轮安装在控制器上,偏心轮转动同时通过连动杆带动主动轴的左右移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两侧的三角板通过转轴铰接在一起,并能够同步绕转轴沿相反方向转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角板锐角端与转轴相邻的一边上固定有转轴套,转轴两侧对称设置的三角板上的转轴套同轴心连接,转轴匹配套装在转轴套内,在渠道斜面上沿与渠面垂直方向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向上延伸,顶端与转轴固定,用以固定突起单元在渠面上的位置。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结构独特,原理新颖,通过在渠面上设置多个突起单元,能够调节渠面附近范围内平行于渠面的层流流态,改变藻类生物适宜生活的缓流环境,抑制藻类生物在渠面的附着,并通过水流扰动使稳定性较差的藻类生物脱落,减少藻类生物的数量,而且突起单元的结构设置主要影响平行于渠面的层流流态,对输水工程的整体水流流态影响较小,保障了输水工程的输水效率。
[0014]通过用驱动机构来调整突起单元中两个三角板之间的夹角,进而控制突起单元的升降,能够配合输水要求协调启动,更大程度的保证输水要求的前提下,以适应不同流速要求的输水工程,从而提高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实际效果;通过在驱动结构的末端设置凸轮机构,能够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源,实现局域内装置的独立运行。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藻类生物的生存环境,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不影响输水渠道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藻类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降低了藻类生物对输水工程水质的消极影响,并且还能够在不破坏渠道内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抑制藻类生物自身代谢所需物质吸收,通过水流扰动使水体营养物质随之流动,以影响藻类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捕获,在无需外界人力干预的情况下保持渠面藻类生物着生数量,保证输水渠道内水体不受藻类生物的消极影响,降低输水工程后期维护成本和滤水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突起单元通过拉杆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突起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对流层扰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号:渠面1,三角板2,立柱3,转轴4,凸台5,支撑杆6,主动轴7,安装座8,拉杆9,固定杆10,固定滑套11,活动套12,球座13,拉杆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包括突起单元、拉杆机构和驱动机构,突起单元在渠道斜面上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多组,每组突起单元之间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表达在如图3中每侧的渠面1上各平行设置有两组突起单元,用以对经水流层进行扰动,突起单元包括支柱3、转轴4和三角板2,在渠道斜面上沿与渠面1垂直方向固定有立柱3,在转轴4的两侧对称设有三角板2,三角板锐角端与转轴相邻的一边上固定有转轴套,转轴4两侧对称设置的三角板上的转轴套同轴心连接,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突起单元、拉杆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突起单元在渠道斜面上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组突起单元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突起单元包括支柱、转轴和三角板,所述转轴通过立柱固定在渠面上,且朝向水流方向的一端向下倾斜,并与渠道斜面抵触;在转轴两侧对称设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锐角端与转轴相邻的一边和转轴铰接在一起,且三角板的锐角端朝向水流方向,最长边与渠面接触,在转轴两侧三角板板体上还分别向外延伸出凸台,用以通过拉杆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固定滑套、支撑杆和活动套,沿水流方向的每组突起单元中,相邻两个突起单元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渠面垂直固定,上端分别对应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滑套,所述主动轴匹配套装在固定滑套内,并能够在固定滑套内沿水流方向移动,所述活动套分别固定套装在固定滑套两侧的主动轴上,并与每组中的突起单元对应,且各活动套能够随主动轴一起沿水流方向左右移动,活动套两侧还分别对称延伸出安装座;所述拉杆机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角板板体上的凸台连接,当活动套沿水流方向左右移动时,会通过拉杆机构驱使两三角板同步绕转轴沿相反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藻类生物生长的渠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机构包括球座和拉杆,各转轴两侧三角板板体的凸台上分别对称固定有球座,各活动套两侧安装座上也分别对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马洪东张翌娜靳凌霄黄锦林李火坤江琦曹克磊梅跃长马俊浩周畅郭思彤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