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24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包括窗体机构与测控机构,窗体机构包括支撑框组件,支撑框组件包括整体支撑框,且在整体支撑框的中间水平固定设有上撑板,上撑板的上端与整体支撑框的框体构成上窗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温湿度监测模块对室内外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二氧化碳传感器模块对室内外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氧化碳探测器模块对室内外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噪声监测模块对室内外噪声进行实时监测;PM2.5传感器模块对室内外的PM2.5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对室内外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智能控制的监测细节,提高用户对智能家居的体验。提高用户对智能家居的体验。提高用户对智能家居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具体为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窗户作为建筑中的常见结构,通过窗户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实现采光的同时,对室内起到一个防护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开窗结构一般是通过遥控开关实现隔空控制,如专利号为CN109322583A公开了一种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的自动开窗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执行装置和推拉窗,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传感器、控制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信号线信号连接;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开窗机构,所述开窗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所述伺服电机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信号线信号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该基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的自动开窗装置,能够在检测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后,自动开窗通风,该专利技术可以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但是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点:
[0003]1.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开窗装置,开窗控制的数据监测有限,无法实现对多种环境数据监测后的自动调节,因此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0004]2.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开窗装置,开窗控制的方式较为单一,智能化的同时,降低了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包括窗体机构与测控机构,所述窗体机构包括支撑框组件,所述支撑框组件包括整体支撑框,且在整体支撑框的中间水平固定设有上撑板,所述上撑板的内部设有防夹组件,所述上撑板将整体支撑框分为上窗框与下窗框两部分,所述上窗框侧面设有上窗板组件,所述下窗框内部对称设有下窗板组件,所述上窗框的中间竖直固定设有中间撑块;所述测控机构包括监测组件与控制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分别固定安装在中间撑块的后端与上窗板组件的前端;所述防夹组件包括开设在上撑板内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下窗板组件相对应,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滑板的两侧通过弹性件与滑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靠近上窗板组件的一侧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滑板的一端与上窗板组件的底部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下窗框框体上下两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固定嵌配有弹性密封条,所述下窗框框体左右两端的内侧面上,前后对称开设有缓冲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下窗板组件包括框体结构的下窗架,所述下窗架的内部开设有下玻
璃板安装槽,所述下玻璃板安装槽内固定插配有下窗玻璃板,所述下窗玻璃板的两侧设有弹性封板I,所述弹性封板I与下玻璃板安装槽的外侧端口处相扣合,所述弹性封板I与缓冲槽相卡配。
[0009]优选的,所述下窗架的上下两端固定设有与导向槽相滑配的导向块,所述下窗架上端的前后两侧固定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0010]优选的,所述中间撑块的前端开设有驱动槽,所述中间撑块的后端开设有后监测安装槽,所述后监测安装槽的端口处开设有上窗封板槽;所述上窗板组件包括上窗架,所述上窗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上窗架与上窗框的上端通过合页相铰接,所述上窗架后端的中间固定设有中间撑板,且在中间撑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铰接座,所述下铰接座的侧面铰接有伸缩臂,所述伸缩臂的上端铰接有上铰接座,所述上铰接座与驱动槽的槽底相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中间撑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上玻璃板安装槽,且在上玻璃板安装槽的中间插配有上窗玻璃板,所述上窗玻璃板的上端并且在上玻璃板安装槽的上端口处固定扣设有封板II。
[0012]优选的,所述中间撑板的外侧开设有前监测安装槽,所述前监测安装槽的外侧开设有下窗封板槽,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支撑板,所述监测支撑板的侧面设有封板III,所述监测支撑板与封板III之间固定安装有温湿度监测模块、二氧化碳传感器模块、一氧化碳探测器模块、噪声监测模块、PM2.5传感器模块与光照强度检测模块,所述监测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在前监测安装槽与驱动槽的槽底,所述封板III分别扣设在下窗封板槽与后监测安装槽的槽体内。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安装底板,所述控制安装底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安装座,所述控制安装座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触控面板安装槽,所述触控面板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触控面板。
[0014]优选的,所述触控面板安装槽的下端并且在控制安装座的前端面上开设有语音控制模块安装槽,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安装槽的端部开设有封板槽,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语音控制模块,所述封板槽内扣设有封板IV。
[0015]优选的,所述齿轮为斜齿轮,所述齿条上设有呈阵列分布且与齿轮相啮合的斜齿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监测组件与控制组件,温湿度监测模块对室内外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二氧化碳传感器模块对室内外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氧化碳探测器模块对室内外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噪声监测模块对室内外噪声进行实时监测;PM.传感器模块对室内外的PM.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光照强度检测模块对室内外的光照强度进行实时监测,为触控面板提供多种环境监测数据,提高智能控制的监测细节,提高用户对智能家居的体验;过触控面板实现自动智能控制,通过语音控制模块实现语音控制,提高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挤压组件与上窗板组件,一方面当控制系统检测到输出轴的扭
矩大于正常情况下输出的扭矩,此时控制系统控制上窗架转动,上窗架通过伸缩杆挤压滑板,使得滑板带动齿条对齿轮进行挤压,进而使得齿轮通过驱动电机与下窗架沿导向槽移动,从而使得夹在下窗架与下窗框之间的人手得以抽出;另一方面当遇到火灾时,手动对伸缩杆的固定端施加拉力或推力,使得伸缩杆对滑板进行挤压,进而使得滑板带动齿条移动,使得下窗架的外侧边与下窗框的内侧边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进而扩大逃生出口,增加逃生几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轴侧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轴侧爆炸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A

A处剖面结构轴侧视图;
[0023]图5为图3中C

C处剖面结构轴侧视图;
[0024]图6为图3中B

B处剖面结构轴侧视图;
[0025]图7为图6中D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框整体结构轴侧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框整体结构轴侧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窗体机构与测控机构,所述窗体机构包括支撑框组件,所述支撑框组件包括整体支撑框,且在整体支撑框的中间水平固定设有上撑板,所述上撑板的内部设有防夹组件,所述上撑板将整体支撑框分为上窗框与下窗框两部分,所述上窗框侧面设有上窗板组件,所述下窗框内部对称设有下窗板组件,所述上窗框的中间竖直固定设有中间撑块;所述测控机构包括监测组件与控制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分别固定安装在中间撑块的后端与上窗板组件的前端;所述防夹组件包括开设在上撑板内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下窗板组件相对应,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滑板的两侧通过弹性件与滑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靠近上窗板组件的一侧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滑板的一端与上窗板组件的底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框框体上下两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固定嵌配有弹性密封条,所述下窗框框体左右两端的内侧面上,前后对称开设有缓冲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板组件包括框体结构的下窗架,所述下窗架的内部开设有下玻璃板安装槽,所述下玻璃板安装槽内固定插配有下窗玻璃板,所述下窗玻璃板的两侧设有弹性封板I,所述弹性封板I与下玻璃板安装槽的外侧端口处相扣合,所述弹性封板I与缓冲槽相卡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架的上下两端固定设有与导向槽相滑配的导向块,所述下窗架上端的前后两侧固定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齿条相啮合的齿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用的自动开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撑块的前端开设有驱动槽,所述中间撑块的后端开设有后监测安装槽,所述后监测安装槽的端口处开设有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爽潘俊邓颖胡燕妮李汉玲朱晓敏周茉黄铂张宏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