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122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包括取苗:接收到取苗信号后,左侧取苗抓和右侧取苗抓从苗盘两侧向中间递进运行并抓取一株以上的钵苗,再分别输送至相应侧投苗位置的上方;投苗:等待位置传感器触发信号,位置传感器每触发一次信号,控制系统即控制两组取苗抓同时投一次钵苗至与左侧投苗位置和右侧投苗位置对应的左投苗苗杯和右投苗苗杯中;输苗:苗杯架运转,将载有钵苗的苗杯依序运送至钵苗输出位置,每次输出一株钵苗至移栽机构,实现一次取苗对应多次投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取苗时单次取多株钵苗,投苗时单次投一株钵苗,一次取苗能对应多次投苗,在最小取苗间隔时间下能成倍提高投苗速度,有利于实现高速投苗。苗。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物育秧盘主要有可以弯折的柔性盘和不可以弯折的硬质盘两种,其中硬质盘又分为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为材料的韧性硬质盘和以聚苯乙烯 (Polystyrene, 简称PS)为材料发泡而成的脆性硬质盘。由于聚苯乙烯泡沫盘质量轻,能漂浮在营养液上,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钵苗育苗领域。但由于这种聚苯乙烯泡沫盘质地脆弱,稍微弯折即会损坏。这种不能弯折的秧盘在自动取苗时占有空间大,自动取苗装置的工作行程长,取苗速度慢,难以实现自动取输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包括设于移栽机上的自动输苗装置,其位于苗盘下方,苗盘的两侧设置左侧取苗抓和右侧取苗抓,所述自动输苗装置的苗杯架上交错设置左投苗苗杯和右投苗苗杯,所述左投苗苗杯和右投苗苗杯沿圆形或腰圆形轨迹布置,并由苗杯架带动沿所述圆形或腰圆形轨迹进行连续或间歇式运转;在与苗盘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苗杯架的两侧于所述轨迹上设置左侧投苗位置和右侧投苗位置,苗杯架于空盘占位区下方的轨迹上设置钵苗输出位置;苗杯的一侧于移栽机上设置位置传感器,苗杯上每间隔一定数量设置一个触发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苗:接收到取苗信号后,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左侧取苗抓和右侧取苗抓从苗盘两侧向中间递进运行并抓取一株以上的钵苗,再分别输送至所述左侧投苗位置和右侧投苗位置的上方,准备投苗;投苗:等待所述位置传感器触发信号,所述位置传感器每触发一次信号,控制系统即控制左侧取苗抓和右侧取苗抓同时投一次钵苗至与所述左侧投苗位置和右侧投苗位置对应的左投苗苗杯和右投苗苗杯中;输苗:所述苗杯架运转,将载有钵苗的所述左投苗苗杯和右投苗苗杯依序运送至所述的钵苗输出位置,每次输出一株钵苗至移栽机构,实现一次取苗对应多次投苗。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苗开始时,左侧取苗抓与右侧取苗抓分别位于抓苗运动方向的最低端并对应待抓取钵苗的茎秆,取苗抓的苗夹中心点在水平方向分别位于左侧投苗位置和右侧投苗位置,苗夹处于张开状态;第一步:左侧取苗抓与右侧取苗抓分别从苗盘的两侧向中间位置运动,当其苗夹与待抓取钵苗的茎秆接触时,取苗抓停止运动,并使苗夹闭合夹持钵苗;第二步:当苗夹稳定夹持住钵苗后,取苗夹沿抓苗运动方向向上运动至最顶端,将钵苗从苗盘
中拔离;第三步:当钵苗被完全拔出后,左侧取苗抓与右侧取苗抓分别从中间向两侧运动至各自的苗夹中心点与相应投苗位置重合时停止运动;第四步:取苗抓沿抓苗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至最低端,准备投苗。
[0006]所述输苗具体为:当载有钵苗的苗杯位于移栽机构的正上方的钵苗输出位置时,苗杯启闭控制杆打开苗杯底部的苗杯底挡板,钵苗从苗杯中输出落入移栽机构。
[0007]所述苗杯上每间隔一定数量设置一个信号触发装置,其中所述的间隔的数量等于单侧同时抓苗数量的两倍与1的差:即当单侧同时抓苗数量为1、2或3株时,每间隔1、3或5个苗杯布置一个信号触发装置,每运行2、4或6个苗杯投一次钵苗。
[0008]苗杯的数量为12个或至少18个,分别布置成圆形或腰圆形,由苗杯架带动沿其所述轨迹运动,其中12个苗杯对应单侧同时抓苗数量为1或2株,至少18个苗杯对应单侧同时抓苗数量为3株。
[0009]所述取苗的步骤中,当单侧同时抓苗2株以上时,需将从密集的苗盘中抓取的钵苗扩距或导向后再输送至所述投苗位置上方。
[0010]所述苗杯底挡板通过弹簧连接于苗杯的底部,苗杯底挡板除了在所述钵苗输出位置开启外,其余位置均处于关闭状态。
[0011]所述苗杯架进行间歇运动时,每次间歇旋转的角度β为360
°
除以总苗杯数。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的自动输苗装置的苗杯架上,苗杯沿圆形或腰圆形轨迹布置,并由苗杯架带动沿所述圆形或腰圆形轨迹进行连续或间歇式运转,并在两侧进行递进式取苗、交错投苗,自动取苗的方向与苗盘的供给方向垂直,可避开空盘输送空间影响,减少结构位置空间,多套组合能实现多行自动运行。
[0013]2)取苗时单次取多株钵苗,投苗时单次投一株钵苗,一次取苗能对应多次投苗,在最小取苗间隔时间下能成倍提高投苗速度,有利于实现高速投苗。
附图说明
[0014]图1 为单株取苗方式原理示意图(俯视方向)。
[0015]图2 为单株取苗方式与送盘原理示意图(俯视方向)。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示意简图。
[0017]图4 为单株取苗方式下的输苗原理步骤示意图(俯视方向)。
[0018]图5 为两株取苗方式原理示意图(俯视方向)。
[0019]图6为两株取苗方式与送盘原理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0]图7 为两株取苗方式下的输苗原理步骤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1]图8 为三株取苗方式原理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2]图9 为三株取苗方式与送盘原理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3]图10 为三株取苗方式下的输苗原理步骤示意图(俯视方向)。
[0024]图例说明:1、左侧投苗位置;2、左投苗苗杯;3、右投苗苗杯;4、钵苗输出位置;5、右侧投苗位置;6、苗盘;7、空盘占位区;8、左侧取苗抓;9、右侧取苗抓;10、钵苗;11、苗杯架;12、弹簧;13、苗杯底挡板;14、苗杯启闭控制杆;15、位置传感器;u、苗盘供给方向;v、苗杯组旋转方
向;w、取苗抓运动方向;x、抓苗运动方向;l、左侧苗杯组;r、右侧苗杯组;L、左侧盘钵苗;L
n
、左侧盘第n行钵苗;R、右侧盘钵苗;R
n
、右侧盘第n行钵苗;P
n
、第n列钵苗;l
n
、左侧苗杯;r
n
、右侧苗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包括设于移栽机构上的自动输苗装置,自动输苗装置位于苗盘6的下方,自动输苗装置的苗杯架11上均匀设置有偶数个苗杯,苗杯分为数量相等的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且交错设置,交错设置的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布置成圆形或腰圆形,苗杯架11能带动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沿圆形或腰圆形的轨迹进行旋转运动,苗杯组旋转方向为v方向(如图1所示),既可以沿v方向间歇式运动,亦可以连续运动;间歇运动时,每次间歇旋转的角度β为360
°
除以总苗杯数。
[0026]本实施例中,苗盘6的两侧分别设有左侧取苗抓8和右侧取苗抓9,左侧取苗抓8和右侧取苗抓9能沿水平方向从苗盘6的两侧向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作物钵苗交错投放式自动取输苗方法,包括设于移栽机上的自动输苗装置,其位于苗盘(6)下方,苗盘(6)的两侧设置左侧取苗抓(8)和右侧取苗抓(9),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输苗装置的苗杯架(11)上交错设置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所述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沿圆形或腰圆形轨迹布置,并由苗杯架(11)带动沿所述圆形或腰圆形轨迹进行连续或间歇式运转;在与苗盘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苗杯架(11)的两侧于所述轨迹上设置左侧投苗位置(1)和右侧投苗位置(5),苗杯架(11)于空盘占位区(7)下方的轨迹上设置钵苗输出位置(4);苗杯的一侧于移栽机上设置位置传感器(15),苗杯上每间隔一定数量设置一个触发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苗:接收到取苗信号后,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左侧取苗抓(8)和右侧取苗抓(9)从苗盘(6)两侧向中间递进运行并抓取一株以上的钵苗(10),再分别输送至所述左侧投苗位置(1)和右侧投苗位置(5)的上方,准备投苗;投苗:等待所述位置传感器(15)触发信号,所述位置传感器(15)每触发一次信号,控制系统即控制左侧取苗抓(8)和右侧取苗抓(9)同时投一次钵苗(10)至与所述左侧投苗位置(1)和右侧投苗位置(5)对应的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中;输苗:所述苗杯架(11)运转,将载有钵苗(10)的所述左投苗苗杯(2)和右投苗苗杯(3)依序运送至所述的钵苗输出位置(4),每次输出一株钵苗(10)至移栽机构,实现一次取苗对应多次投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苗的步骤开始时,左侧取苗抓(8)与右侧取苗抓(9)分别位于抓苗运动方向的最低端并对应待抓取钵苗(10)的茎秆,取苗抓的苗夹中心点在水平方向分别位于左侧投苗位置(1)和右侧投苗位置(5),苗夹处于张开状态;第一步:左侧取苗抓(8)与右侧取苗抓(9)分别从苗盘(6)的两侧向中间位置运动,当其苗夹与待抓取钵苗(10)的茎秆接触时,取苗抓停止运动,并使苗夹闭合夹持钵苗(10);第二步:当苗夹稳定夹持住钵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名涛孙超然周志陈靓贺俊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