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86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包括连接在移栽机的移栽传动箱上的拨秧回转体,所述拨秧回转体上连接有能夹持和松开的拨秧爪,所述移栽传动箱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由拨秧辊驱动机构驱使相对转动的两根拨秧辊,两所述拨秧辊之间留供秧苗穿过的间隙,所述拨秧辊和所述拨秧回转体之间设有使所述拨秧爪中掉落的秧苗滑入两所述拨秧辊间隙的导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避免移栽后的秧苗倾斜和移栽效果好的特点。避免移栽后的秧苗倾斜和移栽效果好的特点。避免移栽后的秧苗倾斜和移栽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移栽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有的水稻移栽机在插秧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直接采用移栽臂进行取秧插秧结构,另一种是使用取秧臂进行取秧,然后采用拨打臂将秧苗移栽到稻田中,前者要求的取秧精度较高,且容易出现夹秧以及秧苗脱落等问题,因而需要再次人工补苗等方式,而后者对取秧的高度要求比较严格以便于拨打臂能敲击到秧苗的根部位置。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1406881.4,名称为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拨秧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描述到“两根拨秧爪16夹持秧苗后,将其根部置于两块承托板之间,在摆秧回转体14的回转动作下,摆秧臂19击打秧苗的根部,实现栽植”,但是实际在移栽过程中发现移栽后的秧苗容易倾斜,并且摆秧臂19在击打的过冲中容易损坏秧苗的根部,鉴于此,设计了该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移栽后的秧苗倾斜和移栽效果好的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连接在移栽机的移栽传动箱上的拨秧回转体,所述拨秧回转体上连接有能夹持和松开的拨秧爪,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移栽传动箱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由拨秧辊驱动机构驱使相对转动的两根拨秧辊,两所述拨秧辊之间留有供秧苗穿过并投掷到稻田中的间隙,所述拨秧辊和所述拨秧回转体之间设有使所述拨秧爪中掉落的秧苗滑入两所述拨秧辊间隙的导流板。
[0005]进一步的,所述拨秧辊沿轴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内凹进的环形凹槽。
[0006]进一步的,所述拨秧辊驱动机构包括套装在每根所述拨秧辊转轴上且相互啮合的齿轮,其中一根所述拨秧辊转轴与电机动力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底板的由上向下宽度逐渐变窄。
[0008]进一步的,两所述拨秧辊间隙的下方一侧设有能对秧苗起到导流作用且可挡风的挡风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的横截面呈U形。
[0010]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从拨秧爪中落下的秧苗被甩在导流板上,之后秧苗沿着导流板滑入两拨秧辊之间,在拨秧辊的外力作用下降秧苗投掷到稻田中,实现移栽过程,移栽后的秧苗是出于竖直状态的,更利于秧苗的后期生长,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可实现轴向两侧对秧苗隔挡,确保投掷位置固定,通过将底板设置成由上向下宽度逐渐变窄结构,确保确保最终移栽的秧苗位置固定,通过设置挡风板可可阻挡多个方向的风,挡风效果好,避免移栽后的秧苗倾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移栽运动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移栽传动箱1、拨秧回转体2、拨秧爪3、拨秧辊驱动机构4、齿轮41、电机42、拨秧辊5、环形凹槽51、导流板6、底板61、侧板62、挡风板7。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照图1和图2,该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包括连接在移栽机的移栽传动箱1上的拨秧回转体2,图中拨秧回转体2设置有两个,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马力大小和移栽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拨秧回转体2,即并排设置多个。拨秧回转体2上连接有能夹持和松开的拨秧爪3,即移栽机通过移栽传动箱1将动力传送至拨秧回转体2,拨秧回转体2在转动的同时驱使拨秧爪3夹持和松开,上述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在详细描述,现有技术中从拨秧爪3落下的秧苗通过摆秧臂击打秧苗的根部,实现栽植,但是实际在移栽过程中发现移栽后的秧苗容易倾斜,并且摆秧臂在击打的过冲中容易损坏秧苗的根部,为解决该问题,在移栽传动箱1的下方转动连接(具体可安装在移栽机的机架上或者传动臂上)有由拨秧辊驱动机构4驱使相对转动的两根拨秧辊5,其中拨秧辊驱动机构4包括套装在每根拨秧辊5转轴上且相互啮合的齿轮41,其中一根拨秧辊5转轴与电机42动力连接,其中电机42可安装在移栽机上,当然电机42还可替换成液压马达或者由移栽传动箱1通过链轮和链条将动力输送至拨秧辊5,其中成对的拨秧辊5数量与拨秧回转体2的数量配合,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马力大小和移栽需要设置相应数量。两拨秧辊5之间留供秧苗穿过并投掷到稻田中的间隙,即两拨秧辊5可输送位于两拨秧辊5之间的秧苗,具体是拨秧辊5的外表面与秧苗根部的泥团产生摩擦力,对秧苗产生一个向下的投掷外力,因此两拨秧辊5之间的间隙不大于秧苗根部泥团的直径,最终秧苗竖直插入稻田中,实现移栽过程,移栽后的秧苗是竖直的。优选的,拨秧辊5沿轴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内凹进的环形凹槽51,环形凹槽51的两侧形成环凸沿,两拨秧辊5的环凸沿相对设置且贴合或略有间隙,可以防止秧苗歪出,并且上述环形凹槽51的槽底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中间高的弧形面,便于夹持秧苗底部的泥土部。实际安装后的拨秧辊5是位于拨秧回转体2下方一侧的,为了方便显示将图1中的拨秧辊5向一侧平移一段距离,方便显示全部结构。
[0013]参照图2和图3,拨秧辊5和拨秧回转体2之间设有使拨秧爪3中掉落的秧苗滑入两拨秧辊5间隙的导流板6,具体的,导流板6包括底板61和位于底板61两侧的侧板62,底板61倾斜设置,底板61的由上向下宽度逐渐变窄,通过将导流板6设置成上侧宽下侧窄,秧苗沿着导流板6滑到底端的位置是确定的,确保最终移栽的秧苗位置固定,使用时,从拨秧爪3中落下的秧苗被甩在导流板6上,之后秧苗沿着导流板6滑入两拨秧辊5之间的间隙,之后在拨秧辊5的外力下将秧苗投掷到稻田中,实现最终的移栽过程。
[0014]参照图2,为了避免受风环境影响,两拨秧辊5间隙的下方一侧设有能对秧苗起到导流作用且可挡风的挡风板7,具体的,挡风板7可通过连杆与移栽机连接,优选的挡风板7的横截面呈U形,通过将挡风板7设置成U形,可阻挡多个方向的风,挡风效果好,还能起到对秧苗的导流作用,使秧苗垂直落下,当然还可以将挡封板设置成筒状结构,只要能起到挡风效果即可,移栽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包括连接在移栽机的移栽传动箱(1)上的拨秧回转体(2),所述拨秧回转体(2)上连接有能夹持和松开的拨秧爪(3),其特征是:所述移栽传动箱(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由拨秧辊驱动机构(4)驱使相对转动的两根拨秧辊(5),两所述拨秧辊(5)之间留有供秧苗穿过并投掷到稻田中的间隙,所述拨秧辊(5)和所述拨秧回转体(2)之间设有使所述拨秧爪(3)中掉落的秧苗滑入两所述拨秧辊(5)间隙的导流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拨秧辊(5)沿轴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内凹进的环形凹槽(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原宋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英克瑞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